1.1 生態養殖技術傳統養殖技術效率低、產品品質良莠不齊,生態養豬在飼料、生態豬抗病能力、養殖場所方面都進行了科學改良,能夠實現資源循環可持續性發展,能防止抗生素濫用以及荒地空間的浪費,對推進當地生態和經濟都起著很大的積極作用。
在飼料方面,生態豬養殖對飼料有著嚴格把控,優選無添加劑、無重金屬的綠色飼料。養殖場可以和當地的農戶或農業企業建立良好合作關系,選購新鮮優質的綠色飼料,保證養殖飼料的多元化(大豆、玉米、麥麩、紅薯等),讓生態豬的營養均衡,肉質更加細膩,品質更佳。在生態豬的抗病方面,選擇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維生素,降低生態豬的疫病患病幾率。在養殖場所方面,養殖場的選址應該考慮兩個方面:1)交通情況。保證生態豬有最短的運輸距離,保證豬肉新鮮度和口感。2)地理情況。安靜怡人的環境更適合生態豬的生長發育,在選址的時候盡量將養殖場建立在遠離喧囂的僻靜之地,保證生態豬的生長過程順利完成。除了要考慮當地的氣候和環境之外還應該積極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尖端設備,根據養殖的實時情況進行早期斷奶,在科學合理的時期將母豬和小豬進行隔離,仔細觀察記錄生態豬生長過程中的成長特點,分時期記錄下來,以便后續能夠針對性地實施養殖措施,也能為以后的養殖積累經驗教訓。
1.2 優化基因技術目前在基因改良方面,我國普遍采用的是引進國外優質種豬來提高生態豬的質量,該方法雖然快速便捷但是肉質口感不如本地的生態豬。若想要提升本地生態豬品質可以在生態豬的養殖過程中,選取優質生態豬與其他品種的優質豬進行雜交,打造本土化的優質生態豬品種。政府可以出臺補貼政策,對積極研發的養殖戶進行補貼,對研發成果顯著的進行嘉獎。
1.3 糞便處理生態化生態豬不僅僅是生態飼養,整個養殖過程都要做到生態化,保護生態環境,共建綠色和諧家園。如利用沼氣發酵的方法,將生態豬的排泄物進行二次利用,保證生態豬生活環境的干凈整潔,提高豬肉品質,保護生態環境。在排泄物中添加“優菌康”有機肥堆肥發酵劑,與木糠進行混合,然后將混合物放進物料中,添加稻草、秸稈、菌菇渣等進行發酵,在這個過程中注意混合物的水分情況,對混合物進行堆建,這樣產出的有機肥綠色、生態、環保,能夠循環利用于農業中。
2.1 合作養殖模式未來生態豬養殖將以養殖場、企業、農戶三方合作的模式為主,堅持可持續發展策略。例如,企業通過加盟的方式參與到生態豬養殖的產業中,養殖過程中根據養殖場的技術和流程嚴格把控生態豬養殖,養殖場為農戶提供種豬、技術、設備、飼料、疫苗等,派遣專人對有問題的養殖農戶上門幫扶,企業配合養殖場打開生態豬的銷售途徑,政府也可以給予一定的幫助和扶持,與加盟商直接對接進行加工銷售,保證利益的最大化。
2.2 生態放牧模式傳統飼養模式一般是圈養,豬的成長局限在養殖舍中,場地有限,不利于豬肉品質的提升,豬本身也會存在免疫力低下,導致多病易感的體質。養殖場可以用生態放牧模式來代替圈養,提高飼養效率。例如,養殖場選取生態環境優異的林場、牧區或其他地方進行自然放養,生態豬在大自然的環境下生長活動,保證生態豬能夠適應當下的自然環境,提高自身的機能和免疫力,提高豬肉品質和飼養效率。
2.3 立體養殖模式立體養殖是將養殖場利用生態循環模式,結合本地資源進行循環發展,增加生產養殖的效益,促進生態綠色和諧可持續發展。例如,養殖場可以對當地的資源情況進行調查,然后根據實地情況采用“生態豬、沼澤、果園”的形式進行立體養殖,果園也可以替換成田地或魚塘,也可以將其他養殖類歸納到其中,如“雞場、生態豬、蚯蚓、雞場”,形成科學的生物鏈,最大化利用當地資源,控制成本最小化。
總之,生態豬的養殖模式還在發展階段,需要積極學習創新,科學養殖不僅能夠保護環境也能夠增加收益,促進生態豬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養殖廠、企業、政府、農戶以及相關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