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濤 劉啟兵 蔣新軍 任 珊
(海南醫學院 海南·海口 571199)
隨著創新教育和網絡教學的普及,國內各級各類院校在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方面做出了很多創新,并在開發課程資源,教學資源整合、優化,充分利用等方面展開了一系列研究,研發了眾多打破傳統模式的教學模式和設計,并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1]本課題組基于前期的研究成果,開發了“三自一體”護理技能教學模式,即自主學習、自主練習、自我評價一體的教學模式,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崗位勝任力。結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四要素教學設計模型,對護理操作技能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創新性的研討,旨在縮小學校護理技能教學與臨床護理實踐之間的差異,培養學生的復雜技能和崗位勝任力。[2]上世紀80 年代以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成為主流,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個體的自主性,重視學習結果的質量。[3]在課堂和課程設計層面,四要素教學設計模型是一種較為成熟的整體任務模式,常用于技能教學。[4]
將我校2017 級護理專科班1 班92 人作為實驗組,2017 級護理專科班2 班92 人作為對照組,兩組學生的護理學知識及理論基礎、護理操作技能水平起點相同。
實驗組采用“三自一體”護理技能教學模式、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對進行“基礎護理學”護理技能教學。課后以統一試卷及標準、由相同的教師考核組對兩組進行相關知識測驗和技能考核,并由學生做出課堂教學評價。
“三自一體”護理技能教學模式:①自主學習:選一個臨床真實案例的綜合病例,借助線上學習資源,讓學生自主學習護理技能操作的過程和要點。②自主練習:在上述情境下,小組討論確定該病例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和2-3 項護理技能操作并排序。自主討論、交流,通過線上視頻講解自行演練,先由學生來進行演示操作過程,可以由多人完成。③自我評價: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隨時觀察并記錄自己和小組成員的表現。④教師觀察總結后進行示教,總結反饋。
傳統教學模式:①講解護理技能項目的基本理論知識。②演示護理技能項目的實施過程。③總結實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答疑。④分組反復練習。⑤隨機抽選學生進行反示教,反饋練習效果。
將數據錄入SPSS22.0,采用t 檢驗進行兩組間理論知識測驗和技能考核成績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比較效果評價各項結果。
結果顯示,實驗組的理論知識測驗和技能考核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表1)。
表1 兩組學生測驗成績(±s)

表1 兩組學生測驗成績(±s)
?
結果顯示,兩組數據各項均有明顯差異(p<0.01),具有統計學意義(表2)。

表2 學生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
(1)“三自一體”護理技能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結果表明,實驗組的理論知識測驗和技能考核成績均優于對照組,課堂評價各項明顯優于對照組。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有效的線上線下學習運用在課堂中,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為學生創建“情境”案例,啟發其臨床思維,引發其臨近區聯想,帶著案例中的問題,經“協作”和“會話”,最后進行主動的“意義建構”。[5、6]在給出案例之后,也就是給學生們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進行獨立思考,并且對相關的理論和實踐知識進行整合,徹底改變了學生以往的“填鴨式”“手把手”教學的狀況,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傳統的教學模式形成了學生依賴于教師的教,一切問題等待教師解決,“三自一體”護理技能教學模式最大程度的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提高了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
(2)“三自一體”護理技能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崗位勝任力。依據四要素教學設計模型,四個要素即學習任務、支持性信息、過程性信息、部分任務實踐。[4]教師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提供支持性信息、過程性信息,在自主學習之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討論和交流以后達成共識,再應用于實踐,由一人或多人來完成學習任務和部分任務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根據具體臨床案例共同協作解決臨床護理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樹立了良好的職業道德風范,培養了學生的崗位勝任力。
(3)“三自一體”護理技能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此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由教師將學生引入臨床情境,學生根據具體的病例展開自主學習,此時是鍛煉學生思維的最佳時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激發學生對臨床問題的興趣,進一步提升對臨床護理問題的探究動力,加強合作學習,各小組之間形成良性競爭,最后,通過教師總結反饋,提升對臨床問題進行整體性認識和分析、臨床判斷、正確處理的能力。
總之,“三自一體”護理技能教學模式,結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四要素教學設計模型,運用在護理技能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發展護理創新教育,要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設真實的情境,優化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才能更好的解決護理技能教學與臨床實踐中的差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