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
摘要:《南明王朝終局傳奇》是當代廣東客籍作家謝友祥創作的長篇嶺南歷史傳奇小說,它以南明最后一個政權永歷王朝的興亡為背景,講述了嶺南大地英雄兒女們抗清死節的傳奇故事。從編創方式來看,該書大致經歷了材料積累、藝術發現、創作動機驅使以及物化構思四個階段,從而完成了嶺南長篇歷史傳奇小說的創作。
關鍵詞:嶺南小說;歷史傳奇;編創方式
中圖分類號:1207.4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8-0016-01
《南明王朝終局傳奇》是當代廣東客籍作家謝友祥創作的長篇嶺南歷史傳奇小說,也是作者“嶺南歷史傳奇小說”(《血日蒼?!贰赌蠞h國傳奇》)系列中的第三部。該書融古典歷史演義與英雄傳奇小說之所長,以歷史自然演進和空間靈活轉換的線性結構演繹了南明最后一個政權永歷王朝的興起與覆滅,其中又以主人公鄺露游歷交往為主線,南明王朝衰亡過程為副線,講述了嶺南大地“廣東三忠”(陳子壯、陳邦彥、張家玉)的抗清死節以及一眾英雄兒女們的傳奇故事。小說重點描寫了“超人名士”鄺露、英杰張家玉、俠女云娘、巨貪于魁楚、政治暴發戶袁彭年、亂世梟雄李成棟等人物形象,在爭戰興廢、朝代更替的歷史潮流沖擊下,寫出各色人物滄海橫流之際的不同選擇,有的逆流擊楫、舍生取義;有的隨波逐流、乘火打劫;有的同流合污、奴顏婢膝,共同譜寫了一曲亂世悲歌的歷史樂章。
那么,從文學創作的具體過程米看,這本長篇歷史傳奇小說到底是如何編創出來的?大致經歷了哪些階段?其中蘊含了怎樣的小說創作規律?
文學創作是一種復雜和微妙的藝術生產活動,既包括每一作品的具體創造過程,又包括文學創造的一般過程。本文所講的小說創作過程則是指特定作品的具體創造過程,主要從材料積累、藝術發現、創作動機、構思物化四個方面去解析。
首先,材料積累是指作家主體把社會生活中許多看似無用的刺激、信息,收集轉化為長期記憶中的因子,以作為未來從事文學創造的材料。①從本書具體來看,作者材料積累是一種自覺有意的獲取,途徑主要靠書本獲取和實踐獲取。一方面,書本獲取主要是依據古人或前人傳遞下來的古典小說與史書,二者一隱一顯、相輔相成構成了作者書本獲取材料的途徑。古典小說而言,作者在長期的學習生涯與業余時間涉獵了大量的中國古典小說,古典小說的藝術養料則在長期潛移默化之中滋潤著作者的心靈,成為了日后從事小說創作的素材寶庫。所以本書不僅大致繼承了古典小說的敘事結構,還在具體人物上出現了趙子龍、小周瑜、張翼德、李逵等的類比。就史書而言,作者創作本書主要是參考了顧誠的<南明史》與《羊城古鈔》《廣東新語》等地方史志,史書中的大事件與主要人物都是真實發生存在過的,例如南明王朝的福建隆武政權、肇慶永歷政權以及廣州紹武政權走馬燈式地起滅,“東三忠”的抗清活動等,這些都為作者創作提供了歷史框架和人物故事素材。另一方面,實踐獲取并不是指作者親身經歷了那段歷史,而是指作者在熟悉相關歷史以后,針對歷史記載的空白爭議處,進行實地走訪調查,獲取社會、地理、風俗方面的第一手史料以資小說創作之用。凡《南明王朝終局傳奇》中所涉及的重要地理空間,作者都親自去到實地考察過,例如,為了寫作李成棟部大庾嶺之戰,作者曾兩次登上大庾嶺進行調研記錄,才能夠在小說描寫戰斗時的安排行軍布陣,交待山川地理形勢以及插敘一些當地民間傳說故事。
其次,在完成一定的材料積累后,作者必須開啟藝術發現的慧眼。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世界上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边@也解釋了文學創作之中為何偏偏只有文學家才能從日常社會生活中領悟到藝術的真諦,那是因為藝術發現是作家在內心積累了相當多感性材料基礎上,通過對外在事物進行觀察和審視后所得到的一種獨特領悟。例如,作者曾以學者的身份進行地方文化調查時,偶然發現了太平天國在正史上不曾記載但在梅州所發生的一段重要歷史,非常吃驚之余,又發現了蕉嶺鄉間民居墻壁上許多太平軍士兵涂寫墻上的臟話、牢騷語、打油詩,例如:“天父殺天兄,到頭一場空。打起背包轉,依舊做長工?!雹谶@在作者獨特審美眼光與非凡觀察力的凝合之后,這些不僅是珍貴的民間史料,還是寶貴的文學素材,這不再是史書上一筆而過的歷史,而曾是無數鮮活生命活動過的地方,他們用熱血譜寫出的一曲悲歌,這是關于人的自我力量的感性確證。作者在藝術發現之中深受打動,激發了將其以小說的形式進行文學再現的沖動。
再次,在藝術發現之中深受打動之后,作者便受到一股強大的內在動力驅使作者投入到文學創作的活動中米,這就是所謂的創作動機。
在筆者與作者的訪談交流的基礎上,本文將作者的創作動機由淺入深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業余時間的消遣,作者在教學與科研之余,把創作小說當作消磨時間、排遣情緒以及凈化人格的精神勞動。
二是廣東人民出版社編輯的鼓勵。作者前兩部嶺南歷史傳奇小說《血日蒼?!贰赌蠞h國傳奇》的創作出版在社會上反響較大,獲得廣泛地認可。于是,在出版社編輯負責人的建議下創作了一個“嶺南歷史長篇系列”的計劃,作者深受鼓舞,于是再接再厲。
三是地域歷史文化的發掘與傳播。嶺南歷史題材十分豐厚,具有獨特的價值,但現在大多數生于斯長于斯的人并不了解一絲半點,并且大多只存在于質木無文的史書記載之中,很快就要被人們遺忘。慮及此狀,作者希望以小說故事的形式重新賦予歷史生命,喚醒人們關注嶺南大地上曾上演過的無數精彩歷史。
最后,在材料積累與藝術發現的基礎上,經創作動機刺激之后,作家終于走到了藝術構思與物化生成的階段了。簡而言之,本書藝術構思先是確立所要表達的常識即天道的主題思想,然后借史書與古典歷史演義、英雄傳奇小說的敘事框架,接著將正史與民間野史搜集到的相關歷史人物故事素材填充其中,并進行篩選、取舍、糅合的藝術加工處理,再接著作者在面對史書與野史所提供的材料有限的情況下,于是便發揮藝術才能加以虛構一些情節故事和次要人物來服務小說創作。終于,萬事俱備之后,只欠從“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的物化過程,也就是通過語言、文字、紙張等媒介,把心中觀念形態的藝術構思轉化為物質形態的文本。物化過程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語言的運用,本書的語言主要是半文半白的散文,又有鮮活生動的民間方言諺語,還有含蓄雋永的詩詞曲賦,這些都是作者用米建構創作具體文本的語言符號,用于小說的敘事、寫人、摹景、抒情等。
總之,本書的創造過程按照先后邏輯大致經歷了材料積累、藝術發現、創作動機以及構思物化四個過程。但文學創作始終是一項極具個性化的精神活動,其復雜微妙的過程難以盡言,也沒有哪一種文學理論能夠全面兼顧。因此,上述所講的四個階段有時也是混融的,并不是簡單機械的線性關系,這里分開闡釋只是為了揭示作者小說創作的一般過程,使讀者看到這樣的長篇古典式的小說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實際上是接著嶺南地氣的小說故事。
注釋:
①童慶炳主,文學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5.
②古遠清.客家文化價值的必然選擇——評謝友祥的長篇小說《血日蒼茫》[J].寫作(上旬刊),2017(02):48-49.
參考文獻:
[1](清)屈大均.廣東新語[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清)仇巨川,陳憲猷(校注).羊城古鈔[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
[4]顧誠.南明史[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1.
[5]謝友祥.南明土朝終局傳奇[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9.
[6]古遠清,客家文化價值的必然選擇——評謝友祥的長篇小說《血日蒼?!穂J].寫作(上旬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