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玲



摘 要:在投資決策過程中運用的管理會計工具主要是貼現現金流法,主要包括內部回報率法、凈現值法、盈利指數法。對單一項目,這三種方法得出的結論一致,但對互斥項目,分析結果存在矛盾之處,本文對這三種方法進行對比,舉例說明產生矛盾的原因,分析在不同項目背景下采用何種評估方法能得出有效結論。
關鍵詞:貼現現金流? 內部回報率? 凈現值? 盈利指數
管理會計工具種類繁多,具有一定開放性。在投資決策過程中運用的管理會計工具主要是貼現現金流法。貼現現金流法綜合考慮了投資項目在項目運行期中各期預期現金流和貨幣時間價值;同時,通過設定貼現率,將風險因素融入資本預算,為投資項目的選擇提供更客觀的決策依據。貼現現金流法包括內部回報率法、凈現值法、盈利指數法。本文根據不同項目背景對這三種方法進行比較分析,判斷各項目背景下適用的貼現現金流法。
一、定義
(一)內部回報率法
內部回報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 IRR)是指使投資項目未來凈現金流現值等于項目初始現金流出量的貼現率。項目的內部回報率取決于該項目的現金流和年限。在使用內部回報率對資本項目進行評估時,決策者通常會根據項目風險設定最低報酬率,,即預期報酬率,本質是機會成本率。
公式:
ICO=初始現金流出量,CFn=項目稅后增量現金流,n=項目的年限。
(二)凈現值法
凈現值(Net present value,NPV),是指某個投資項目的凈現金流的現值與項目初始現金流出量之差。作為第二種貼現現金流法,凈現值法的邏輯與內部回報率法完全不同,后者能告訴決策者一個資本項目的投資回報率,而凈現值法揭示的是一個項目絕對的財富增加值。
公式:
k=預期報酬率或貼現率。
(三)盈利指數法
盈利指數(Profitability index,PI)是一個相對的財富增加比例,是指項目現金流入量的現值除以流出量。盈利指數與凈現值之間的關系,類似衡量流動性的凈營運資本與流動比率,前者是絕對值,后者是相對值。若使用凈現值進行項目評估,則要求項目的凈現值必須大于零;若使用盈利指數評估項目,則要求項目的盈利指數必須大于1。
公式:
PI=盈利指數。
二、不同項目背景下各方法的比較分析
在評估資本投資項目時,內部回報率法和凈現值法是最常用的兩種方式,這兩種方式從不同角度詮釋資本投資對于企業的意義,本文從兩個維度討論這兩種方法的關系:
(一)單一項目
在評估一個投資項目時,決策者使用不同的貼現率,項目的凈現值會隨之變化,二者成反比例關系。換句話講,對于同一項目而言,三種貼現現金流法的結果相同。
(二)互斥項目
除了評估單一項目之外,決策者往往還需要同時評估兩個及以上的項目,而且這些項目是互斥的,即只能從中選擇一個最優項目。與“互斥”相對立的概念是“獨立”,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項目之間彼此沒有關聯性,評估獨立項目時,不會產生排他結果。評估同一個項目或獨立項目時,用內部回報率法、凈現值法、盈利指數法所得出的結論是相同的,但對于互斥項目,使用這三種方法可能得到相互矛盾的結論,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投資規模的差異,是指不同的項目有不同的初始現金流出。例如A公司目前正評估兩個互斥項目:X和Y,貼現率是10%, X、Y初始投資額分別是100、100,000元,項目運作第二年分別回收400、156,250元,據此,計算得出,X項目IRR為100%、NPV為231、PI為3.31,Y項目IRR為25%、NPV為29132、PI為1.29。
很明顯,不同的指標給出了不同的結論。就內部回報率而言,應選擇X項目;就凈現值而言,應選擇Y項目;就盈利指數而言,應選擇X項目。作為一名理性的決策者,應該選擇Y項目,因為在只有一次投資機會且資金投入沒有限制的前提下,應選擇一個能給企業帶來更多價值的項目。所以,在項目互斥且投資規模有差異時,凈現值法是唯一有效的評估依據。
(2)現金流模式的差異。當兩個互斥項目的現金流在形式上有很大差異時,不同的方法依然會對項目排序造成偏差。例如,A公司目前正在評估兩個互斥的投資項目:X和Y,X項目前幾年資金流模式為:-1,200、1,000、500、100元(負數表示現金流流出),Y項目前幾年資金流模式為:-1200、100、600、1,080元。
針對上述數據,分別計算出這2個項目的3項指標如下表:
上面的計算結果給決策者提出了一個難題:當決策者所選擇的貼現率小于10%時,內部回報率法要求選擇X項目,而凈現值法和指數法則推薦Y項目;當決策者選擇大于10%的貼現率時,這3種方法都要求決策者選擇X項目;當貼現率10%時,凈現值法和盈利指數法下,X項目和Y項目無差異。
(3)項目年限的差異。最后一個可能導致排序沖突就是互斥項目在年限上的差異。例如A公司目前正評估2個互斥項目的投資;X和Y。設定的貼現率是10%,X項目前4年現金流分別為-1000、0、0、3,375元,Y項目只有兩年運作期,每現金流分別為-1,000、2,000元。
根據上述數據,分別計算出這2個項目的指標如下:X項目IRR為50%、NPV為1,536元、PI為2.564,Y項目IRR為100%、NPV為818元、PI為1.82。
上述的計算結果同樣會使決策者進入選擇障礙的狀態,因為就內部回報率法而言,應選擇Y項目,就凈現值法和盈利指數法而言,應選擇X項目。解決方法是,選擇能夠給企業帶來更多價值的項目。因此,選擇X項目。所以,在項目互斥且項目年限有差異時,凈現值法是有效的評估依據。
綜合以上三種情況,得出結論:在項目互斥時,凈現值法是有效的評估方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單一項目,運用內部回報率法、凈現值法、盈利指數法可得出一致的分析結果,這三種方法的計算結果均可作為取舍項目依據;對互斥項目,應采用凈現值法作為評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