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果男
摘要:在旅游體驗現象學的研究中,本文主要從胡塞爾的體驗學開始說起,針對現象學體驗學說理論對旅游體驗的影響作出了分析和探討,并且在本文中引入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
關鍵詞:現象學;體驗學;旅游體驗
中圖分類號:F590 又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8-0052-01
一、引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旅游行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在旅游過程中,人們更加追求途中的體驗感,本文就針對這一目的對現象學和體驗學進行了探討。1979年,《旅游體驗的現象學》的發表,為現象學和旅游體驗研究開創了先河,也是一個重大的發展起點。本文從旅游者的角度進行描寫,以旅游者表現出的“追求中心”程度作為標準,給旅游體驗劃分五個模式,分別是轉換模式、經歷模式、娛樂模式、存在模式、實驗模式。
二、本文的議題與立場
在《旅游體驗的現象學》發表后的三十年間,陸續有研究者針對旅游體驗研究做出了討論,并在其中引入了自己的“現象學”,由于這些研究者們還在不斷的研究中,始終沒有統一看法,更沒有在現象學中體現出一致性。在很多針對于研究對象而言的文獻中,出現了觀念沖突的現象,胡塞爾的核心概念和海德格吉爾基礎存在論時期的核心概念,這兩者的思想在研究者認為是不能相容的。因此,本文主要針對現象學在旅游體驗的研究應用和對其的影響作出了分析和探討。
表達了以下立場:旅游研究者不應對事物產生急于實施的概念,在現象學體驗學說概念研究中,應該確立一個正確的態度,首先要了解其在原米思想境域中的相關學說,并且對其內在構成和外在發展做出透徹的掌握,對研究中可能會存在的困難做出解決方案。
三、胡塞爾的體驗學說
(一)體驗的基本含義:意向體驗
在《邏輯研究》中,胡塞爾在第二卷里對體驗概念做出了分析,分別指出了兩種不同的概念:在現象學中,“體驗”則是一種簡稱,代表了“意向體驗”或者“意識體驗”,主要內容是意識的行為,包括感知判斷等。胡塞爾認為,體驗是對某種東西的意識”即體驗并不只是代表著意識,而是對什么的意識,這就是胡塞爾的現象學中要表達的核心概念,意向性”。
在體驗的研究中,體驗被認為是存在于人的意識中,在體驗的過程中,全過程都是被個人所擁有的,但是在這一時刻并不能完全的感受到或者把握到。胡塞爾認為,體驗是一種潛在意識,既可以在經歷時顯現出米,也可以在經歷時不顯現出米。
(二)側顯與視域:體驗的橫向展開
在僦粹現象學通論》中,胡塞爾提出,體驗就像是我們在注視一個東西,在這個視線外的就是有待被直覺的,在反思時已經是“背景場”了。
側顯是一種針對于體驗發生時的基本方式。就例如,在觀察一個正方體的盒子時,無論這個盒子往哪里翻身或者怎么翻身,看到的始終是同一個盒子,但是在盒子轉動時,帶來的都是新的體驗內容,這些內容在人的意識里就會形成一種連續性,從而確保了意識的整體性。視域則是指人在對周圍建筑的注視中可視性是有限的,但是所注視的建筑總會在其他建筑旁浮現出來,同時其他建筑也還沒有被看到,但卻保持著被看到的可能性。
(三)內時間意識:體驗的縱向展開
胡塞爾認為,在個體的體驗中,每一個體驗都會被時間視域納入到體驗流的連續性中,并且可以被明確把握。就比如他在內實踐意識研究中對樂聲旋律的分析:在旋律演奏中,所產生的體驗是連貫性的。這些聲音之所以可以彈奏出一段旋律,是因為人們心理進程的相互續接,從而把聽到的聲音統合成一個整體構成物。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演奏中先響起的音會形成一個原印象,在后面的音響起時,這個原印象并沒有完全消失,這是一種滯留意向。
四、體驗學說在胡塞爾之后的發展
(一)“活生生的體驗”問題
在海德格爾的思想中,體驗是源于生活實踐的,就是“活生生的體驗”,只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會注意到這一現象,只有在思考或者反思時,才會對這一現象進行判斷。而那些可以被分析并且理論化的片段,就是期待所指向的內容,即“經驗”。換個角度來講,那些原始的、統一的被稱為體驗,繼發的、反思的被稱為經驗。在做旅游體驗的研究時,只是為了旅游經驗的增長,體驗在邏輯和事實上都先于經驗,體驗才可以帶來旅游現象的真實豐富性。
(二)體驗的起點問題
在胡塞爾之后,舒茨對體驗的起點問題研究最為深入。他認為在世界中,每個人的生存和存在都是為了他人,是與他們共存的,對自我的理解也是建立在與他人的關聯之中。舒茨以交互主體性為研究的起點,對人們的互相理解做出了說明,促進了社會構建主義思想。
五、對旅游體驗研發的影響
李一平認為,現象學方法在對旅游研究體驗中發揮著重要的存在性。不僅僅是因為現象學的方法對人文議題的旅游體驗研究起到了現實的作用,并且還因為體驗是一種被感受到的知覺,現象學也可以讓他們去感受到這種維度。由于旅游體驗是一種構造產物,在不斷變化,即使是對第一次旅游體驗進行分析,也不可以一勞永逸。
本文在對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中,針對性地對現象學的研究提出了兩種搜集方法。首先是多模態方法的應用,是在社會符號學的基礎上發源的,主要是通過對五種不同的感知覺: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通道進行探索。以潿洲島旅游體驗為例,在島上所傳遞的信息、聲音、水、石、光以及各種氣味已經進入到旅游體驗研究者的視野和體驗中。
水:海是潿洲島的最顯著的標志,水是海的組成單位:蔚藍海水、海邊的浪花、滴水丹屏的水滴等等各種狀態下的水的形態,能給我們帶來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的感受。
石:火山巖、礁石、沙灘表現的是一種石肌理,造型奇特的火山噴奇口、巧奪天工的海蝕熔巖等等,思考這種肌理與旅游體驗的關系,探索石觸覺表現力的可能性。
聲:海的聲音、風吹過崖壁的聲音、海鳥的叫聲等等,不僅能喚醒旅游者對于物象的認知,還能激發更多的情感抒發,產生應接不暇的思維、聯想、想象等,在更為深層次的理解中聽覺可以為人提供一種視覺印象深埋其中的暫時延續性。
光:光是一種超自然的力量,潿洲島天主教堂光影的一些特征會提供很多的信息,展現不同的視覺美感,使旅游者得到獨特的感受。
人造物:人工景點的建設與自然環境的風格存在對立,這些人為因素給潿洲島帶來了很多影響,更甚會導致資源的退化。
第二種則是紀實敘述方法,不僅可以保存現象學的全面性,也可以滿足體驗學的需求。紀實敘述方法的應用不僅僅可以幫助被研究者的體驗變化清晰的呈現出來,也可以對被研究者不同個體之間旅游體驗中的溝通過程記錄下來。以潿洲島旅游體驗為例,紀實敘述方法首要是確定它的核心價值,即基于知覺現象學的動態(空間敘事)研究米明確潿洲島旅游主題。一個相對完整的旅游體驗是由若干個靜態畫面構成,以空間敘事的形式展現出來的,并通過與時間相關的動態特征來展現的。
首先,主題內容的考慮:潿洲島可以提供很多識別性強的信息,且符合人的思維對于認識的一致性,人在體驗中會產生歸屬感。我們要明確知道這趟完美的旅游過程在描述什么樣的情景,敘述什么樣的故事。
其次,情感線索的穿插:情感是情節組織方式的基礎,它是旅游者在旅游的體驗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然而感覺的刺激到知覺的完成是一次次經驗與體驗的碰撞和影響,調動生活中所獲得的生活閱歷共同完成對于潿洲島旅游景區的感知。
最后,敘事方式的選擇:游走體驗,將若干個聯系的多維空間融合成了敘訴情節,然后按照潿洲島特定的主題理念把這些空間組織起來,便有了特定情節的敘事。
六、結語
因此可以看出,現象學和體驗學對對旅游體驗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在各個研究者的研究下也有了明確的理解和應用,給旅游體驗的研究帶來了很大的益處。在后續的對潿洲島旅游體驗的研究中,可以參考現象學和體驗學的主要表達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索。
★基金項目:本文為廣西高校科學技術研究項目《基于知覺現象學的潿洲島景區規劃設計與旅游體驗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YB2014575。
參考文獻:
[1]謝彥君,彭丹.旅游、旅游體驗和符號——對相關研究的一個評述[J].旅游科學,2005(06).
[2]謝彥君:旅游體驗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05.
[3]肖升,土悅.論旅游體驗營銷[A].中國市場學會2006年年會暨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