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我國在文化發展上也呈現出了多元化的趨勢。這種文化背景下,基于自身的發展,傳統的群文音樂創作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的發展需要,考慮到在當前如何進一步的提高基層群文音樂的創作質量,并且分析基層群文音樂在創作時具有的獨特社會價值以及社會意義。
關鍵詞:群文音樂創作;社會價值;意義中圖分類號:G249. 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8-0084-02
一、引言
目前我國所處在的文化背景是多元化的文化背景,而基層群文音樂的創作與發展,其目的是為了促進群眾音樂文化活動的進一步開展,能夠提高精神文明建設的質量,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時感受到米白音樂帶來的生活美感,豐富業余生活。從現階段我國區基層群文音樂在創作時的創作狀態進行分析,能發現其為社會發展帶來了非常積極的影響,既幫助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也能讓越米越多的人主動去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的樂器,進而促使群文建設的過程中將文化融入了社會,將文化融入音樂創作,使得人們的日常生活能與中國傳統文化密切相關。
二、群文音樂概述
所謂群文音樂,其主要是基于人民群眾進而創作的音樂,相比于專業的音樂或者是相比于其他的音樂作品,基層群文音樂的創作要求相對較低,很多創作者都是非專業人員,僅僅是根據自己的想法或者是自己對音樂的熱愛進行群文音樂的創作。有一些群文音樂的創作者,是根據日常生活中所遇到內容進行創作,其所形成的音樂作品就是基層群文音樂。基層群文音樂滿足了群眾對的表達訴求,其可以根據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對社會的態度進行表達,同時也有著更多的傾聽者。
目前,基層群文音樂能滿足群眾對音樂文化的熱愛,并且彰顯了音樂所具有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功能。基層群文音樂的受眾是廣大的人民群眾,基層群文音樂所包含的內容是非常豐富且繁雜的,正是因為其具有復雜性的特點,才讓基層群文音樂在當前的發展中其發展質量越來越高。
基層群文音樂是面向廣大群眾的,既能更好地去貼合群眾的生活特征,同時也能讓群眾感知到群文音樂創作的意義,以及群文音樂創作的價值,確保群文音樂能滿足人們對音樂的需求,也能提高群文音樂的整體創作效果。基層群文音樂在創作的過程中,其主要的受眾群體一直都是廣大的人民群眾,因此創作中需要有效的、切實的貼合人民的生活,滿足基層群眾對文化的需求以及生活特征,促使音樂在群眾中的接受度非常高,同時對群眾的音樂鑒賞水平產生了良好的熏陶作用。
該音樂創作的出現符合人們對音樂的需求,增強精神文明建設,加強文化素養。
三、基層群文音樂創作的社會價值及其意義
(一)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有效的傳承
基層群文音樂在創造過程中擁有獨特的社會價值以及意義,但在以往的群文音樂創作中存在著創新性不足、內涵性不足等一系列的問題,為了盡可能的滿足更多群眾對于音樂的需求,需要在群文音樂的創作過程融入獨特的社會生活以及傳統文化,才能讓群文音樂的創作更加具有社會價值以及意義。
在群文音樂創作中,其能將中國傳統文化更好的傳承,同時也可以讓更多的群眾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如何與音樂相融合,由于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在不同地區文化與文化的發展方向發展、內涵有著非常大的區別,不同地區的傳統文化所呈現的也是完全不同的地域特征,群文音樂在創作時需要考慮到該地區去所具有的獨特文化,并且選擇能夠引起群眾共鳴的文化,在才能讓群音樂更好地流傳,并且起到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作用。特別是在地區文化的繼承中,群文音樂有著其他音樂無可替代的作用。群文音樂是基層群眾在創作時創作音樂時的一種方式,其發覺了文化中可用于音樂創作的部分。
在群文音樂中,有關于民歌以及傳統地域音樂文化,我國相關部門應給予更多的重視,促使群文音樂的發展效果以及傳承效果更好。在群文音樂中民歌更是中國傳統文化與音樂融合的最佳典型代表。在不同地區不同的民歌其體現了該地區獨有的文化特色,需要不斷挖掘民歌中所蘊含的獨特價值,將其運用在現在的基層群文音樂創作中,能實現對當地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繼承,同時也可以讓基層群文音樂具有更多的文化價值以及創作內涵,這對促進群文音樂發展而言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比如說在蘇北地區就可以將傳統的蘇北民歌應用在基層群文音樂的創作中,這種創作既可以實現對民歌的傳承,同時也能讓基層群文音樂創作更加具有傳承中國文化的獨特社會意義,使得群文音樂的內容得到豐富,也更加具有內涵,能夠滿足各式各樣不同人群在聽音樂時的實際需求。
(二)促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中國傳統樂器
基層群文音樂在創作時,是基層人民自主白發創作的一種音樂。基層群文音樂的進一步發展,是傳承的文化和再創造文化的過程,其中能融入更多的內涵以及生活內容。當下的基層群文音樂創作中需要考慮到如何將群文音樂與傳統的樂器相融合,實現群文音樂的社會價值得到提升。
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傳統樂器都是群文音樂在創作時的一部分,它能提高群文音樂創作時的文化底蘊以及歷史底蘊,進而促使群文音樂能夠感染更多的人,其本身的感染力也會得到提升。將基層群文音樂創作與傳統的樂器相融合時,應考慮到傳統樂器所表現出的音色十分精美,同時傳統樂器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
在基層群文音樂創作時,可以運用傳統的樂器,將文化、思想表達的更加豐富,也能基于中國的傳統美德、傳統思想在群基層群文音樂中進行融合,提高群文音樂的發展效果,比如說中國傳統的愛國思想、尊老愛幼等思想都可以融入到基層群音樂的創作中,同時還需要融合儒家思想等各式各樣不同的優秀的思想,提高現代純文音樂創作的整體效果,并且實現對群文音樂的內容創新。在對傳統的群文音樂進行創新繼承與發展時,利用傳統的樂器能夠更好的對音樂進行繼承與發展,同時將音樂中所具有的獨特思想感情融入到音樂發展中的一部分,增強對傳統民族樂器的使用,使得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在傳統樂器與基層群文音樂融合的過程中被更多人所了解。原本的群文音樂其蘊含著非常非常多的獨特的民眾文化,在創作時利用了中國特色的民族樂器,比如說二胡、古琴、嗩吶等,這些都可以加強人們對傳統樂器的理解,也讓更多的音樂愛好者在聽到基層群文音樂后,能夠主動去了解和探索中國傳統的民族樂器有哪些.應用這些民族樂器更好的去展現中國傳統文化,賦予民族音樂創作更多的、更加獨特的中華韻味,引發群眾在聽音樂過程中的思想共鳴,提高群眾對于中國傳統音樂的認知。
(三)語言文字的應用效果得到了提升
群文音樂的創作中作詞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點。中國一直以米對于文字的運用都十分的嫻熟,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也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文學瑰寶,其中包括了《詩經》、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等一系列內容,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在文學以及在詞語創作上的瑰寶,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很多音樂中都運用到了中國的詞曲文化,將其作為歌詞中的一部分,這些詩詞不僅僅具有非常高的文化價值,表現了作者在不同的時期下其自身的想法態度,同時也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特征以及文化底蘊,可以將各個不同朝代所蘊含的文化瑰寶運用在現代的群文音樂創作中,既可以有效地對群文音樂進行繼承,同時也能讓更多的基層群文音樂創造者發現創作的全新方向,讓中華文字更好地被融入到現代的群文音樂發展音樂創作中。通過文字可以傳達出群文音樂在創作時的創作想法、創作理念,這是促使群文音樂發展的重要途徑,除了可以在歌詞的創作中利用唐詩、宋詞、元曲、漢賦等一系列的傳統文化,還可以直接將這些詩詞結合當前的發展直接進行譜曲,這種方式也是基層群音樂創作中的一種,能讓群文音樂的創作者更好地了解到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這些詩詞中所蘊含的獨特情感也傳達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但是在選擇詩詞進行創作時不能夠片面的引用,應該考慮到現階段的社會發展、群眾的喜好、文化水平等綜合因素進行進一步的創作,才能夠既保證對文化進行傳承,同時也能讓大眾接受這一種文化表現,確保群文音樂在創作、繼承和發展的過程中,能夠被更多的群眾熱愛,提高群文音樂的整體發展效果。使得群文音樂的發展質量更佳,讓更多的人都熱愛群文音樂,同時感受到群文音樂中所蘊含的獨特文化內容。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基層群文音樂在創作的過程中其蘊含的內容非常豐富,不僅僅包括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對中國傳統樂器的傳承,還包括了對中國文字的深刻運用,了解中國文字中所蘊含的獨特內涵。基層群文音樂創作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一部分,能夠有效地提高受眾群體,同時也可以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基層群文音樂在發展時具有獨特的社會意義以及社會價值,只有提高基層群文音樂創作的質量,才能讓更多的人群眾熱愛群文音樂、了解群文音樂,通過群文音樂感知到對國家的熱愛。
參考文獻:
[1]李崇德,傳統文化在群文音樂創作中的傳承和發展探究[J].大眾文藝,2020(10).
[2]陳紅群.傳統音樂在群文音樂創作中的傳承與發展[J].藝術評鑒,2019(16).
作者簡介:羅曼青(1977-),女,貴州余慶人,畢業于貴州藝術大學,助理館員,主要從事群文音樂創作和聲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