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惠琳
摘要:本文擬通過走訪蜀繡博物館,對蜀繡作進行數字化采集,了解蜀繡傳承體系。利用基礎性的研究,增強對蜀繡工藝的了解、以及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蜀繡題材的演變和各個題材不同的審美形態。采用蜀繡與新媒體技術相結合——建立蜀繡虛擬博物館網頁的方式,讓使用者藉由上網,就可以看到博物館內的各式精選藏品,加上與虛擬實境的結合,則讓虛擬博物館功能更加強大。通過傳統民族藝術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可令博物館的相關文物突破原有保存條件和管理方式的限制進行傳播。充分發揮民族傳統藝術品的審美認知、審美教育、審美娛樂等多種社會功能,實現與受眾的雙向互動。旨在向公眾展示蜀繡精美的刺繡技藝和其中展示的民族精神,使大眾對蜀繡這一民族傳統工藝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喚醒人們對傳統藝術的保護與傳承。
關鍵詞:繡;虛擬;博物館
中圖分類號:J5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8-0124-02
一、蜀繡概述
蜀繡又名“川繡”,與蘇繡、湘繡、粵繡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是在絲綢或其他織物上采用蠶絲線繡出花紋圖案的中國傳統工藝。作為中國刺繡傳承時間最長的繡種之一,蜀繡以其明麗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細膩的針法形成了自身的獨特韻味,豐富程度居四大名繡之首。蜀繡歷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三星堆文明,東晉以米與蜀錦并稱“蜀中瑰寶”。蜀繡以軟緞、彩絲為主要原料,針法包括12大類122種。具有針法嚴謹、針腳平齊、變化豐富、形象生動、富有立體感等特點。①
千百年來,蜀繡巧妙的技藝與精巧的成品都廣受中外好評,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自商周以來,蜀繡經過了時間的歷練,這是屬T我們本民族的、獨特的藝術品,它代表了本民族的精神,具有特殊的文化傳承意義。
每一個藝術品都有它特有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地理環境、人文內因等因素,蜀繡的刺繡技藝秉承了幾千年的傳統,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對于蜀繡而言,雖然刺繡時的陣法很嚴謹,但并非是不會改變的,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它善于汲取外米營養,不斷豐富自身,歷史上蜀繡多次與湘繡、蘇繡等繡種交流、融合,這些交流大大促進了蜀繡針法的發展和完善。
蜀繡產生于古蜀國——現在的四川成都,是巴蜀文化的產物。而優越適宜的地理條件也是蜀繡成為“東方之珠”的重要原因之一。成都平原水土豐美,溫度和濕度都很適宜采桑養蠶。西漢末期,已有“女工之業,覆衣天下”的說法:成都在漢朝時,專門設置了“錦官”這一植物,以便用米管理復雜的織錦業:在三國時期,蜀繡漸漸發展成了支柱產業,成為了蜀國重要的經濟來源。②隨著時代的變遷,蜀繡仍然傳承于我們這片土地上,可大多數人卻對它越來越不敏感,甚至覺得沒有意義。對于這樣一個自商周以來、有著干百年歷史的文化瑰寶來說,無疑不是一種忽視,甚至可以說是已經面臨著消亡的的危機。
因此,本論文的研究及設想以巴蜀之地——成都為中心,這是發展和傳承蜀繡的最好選擇。它不應該只局限于成都這一個區域,更應該傳承到各個地區,讓更多的人認識到蜀繡的價值和魅力。
二、蜀繡虛擬博館的設計
像蜀繡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很多,政府也在大力扶持相關的產業,接下來變更需要各種社會力量一起努力米保護傳承它。在這樣一個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時代,我們需要多給它們一些關注,幫助它們、保護它們,而不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到了近乎于消亡的地步。蜀繡現在的境遇不比以前,筆者思考的如何用一個極具創新性的研究來發揚民俗文化。通過線上的蜀繡虛擬博物館,拉近了現代社會中人們與蜀繡的距離,讓人們重新開始了解它。在商品化經濟發達的現在,蜀繡急需一個機會。
首先,要深化對蜀繡的了解,對其的歷史源流以及本身存在的意義進行細致的闡述;
其次,對目前國內對于蜀繡的研究和應用進行探討,找出一條真正適合蜀繡在現代社會中發展的道路;
最后,完善“蜀繡虛擬博物館”的內容設計,并對其如何在網絡上實現作出規劃。在設計的實現方面,主要圍繞蜀繡藝術品的特點、針法和工藝流程進行研究。慢慢的為用戶展示以繡品展示區為代表的不同區域的功能及介紹,讓人們可以在虛擬博物館中體驗蜀繡的魅力所在。
我們現在處于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蜀繡作為傳統工藝一直處于人們直觀的欣賞角度——幾乎都是呈現在人們眼前的,但是現在的社會已經為蜀繡提供了新的發展道路,那就是與現代信息技術相融合。
本論文就是通過‘蜀繡虛擬博物館”這樣一個虛擬的網上空間,為蜀繡開拓了一個廣闊的場景與空間,使人們隨時隨地可以通過手機、互聯網等媒介觀賞到蜀繡。這里面需要多媒體軟件的支撐,例如3DMax、CAD、Photoshop等進行優化組合,從而進行技術的呈現。
本論文構思的主要設計呈現是從歷史講解區、繡品展示區以及蜀繡周邊區三個部分米實現的。歷史講解區,主要介紹蜀繡的歷史文化背景以及基本的制作工藝,即便是對蜀繡一點也不了解的人們也可以大致明白它的源流及構成。繡品展示區,能夠形象而立體的為我們展示各類繡品,其中不乏一些精美的、歷史悠久的蜀繡名品供人們欣賞。
蜀繡周邊區主要展示的是以蜀繡為圓形的一些周邊,例如鑰匙扣、畫作、文化衫等方面,便于任何年齡段的人們收藏購買。這樣三個區域的設計有利于人們對蜀繡進行了解,也能更好的發展傳統文化。
三、發展規劃
(一)蜀繡虛擬博物館的線上體驗
首先會設置一個歷史講解區,這個區域的主要功能是給人們講解蜀繡的歷史源流、生產背景、地理條件和文化背景,讓人們對蜀繡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個區域的設置是十分有必要的,幾千米蜀繡的傳承一直延續著,這其中蘊含著我們民族獨有的文化內涵,對蜀繡的源流和背景講解,不僅給人們梳理了蜀繡的大致傳承進程,也更能結合我們中國的歷史文化對蜀繡進行深入了,引起人們心中根生蒂固的民族認同感。
其次是繡品展示區,這個區域會讓人們更直觀、更細致的感受到蜀繡的特點。通過3D技術,人們可以通過鼠標點擊或手指觸碰來放大或縮小線上的繡品,仔細觀看繡品上的針線走向、圖案樣式以及色彩搭配等等。這樣的設計彌補了人們無法站在蜀繡面前欣賞的短板,即使是在沒有購買或無法身處現實去觀賞蜀繡的時候,在線上虛擬博物館依然能獲得很好的體驗。
最后是蜀繡周邊區,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結合的最好方式那邊是二者合二為一,這個區域的繡品都是由蜀繡本身而延伸出米的“復制品”,例如鑰匙扣、文化衫等等,人們也可以在這里網上購物,直接選擇喜愛的繡品。最人性化的一點是,會設計一個DIY小程序,人們可以通過手指或鼠標,設計自己專有的圖案,然后制作成獨一無二的蜀繡。這個區域的所有東西都可以直接購買,郵寄到家,這方便了人們的時間,也增加了自己DIY的樂趣。相信這樣的方式會讓民眾更樂意進入蜀繡虛擬博物館。
(二)蜀繡虛擬博物館的技術路線
先畫出手稿,定好初步構想,選好主要的設計元素,運用PS、AI等軟件繪制編輯圖案;使用CAD軟件畫出蜀繡虛擬博物館的平立剖面圖,對繡坊中的整體布局進行把握,確定位置關系透視關系和大致的形狀;再從建模、場景燈光,材質與貼圖,渲染等部分進行深入研究,運用3ds Max軟件進行模型的建立和貼圖,且對其燈光渲染設計,創建光源(基本照明、輔助照明)。
主要運用虛擬三維的方式讓蜀繡虛擬博物館變成數字化的實現,從繡品的尺寸、形制大小、比例上米模擬蜀繡繡品的真實性,運用數字技術將蜀繡近乎真實的呈現在人們面前。最后進行交互設計,人們可以使用蜀繡虛擬博物館中的小工具與繡品進行真實的互動,從而達到對蜀繡本身的了解,進而傳承和發揚。
四、結語
蜀繡是我國十分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不僅僅是作為民俗藝術品的存在,更是體現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蜀繡從商周時期便存在,幾千年米一直被傳承、延續了下來,我們應當思考一下,為何這樣一個藝術品可以經歷時間的打磨還存在于現代社會中呢?它必然有它自身獨特的魅力。蜀繡不僅有著巧奪天工的技藝,每個作品還呈現著不一樣的社會風貌和人民的精神世界,制作者在制作時,加入了自己的巧妙構思,體現著各式各樣的人文風貌。每一個繡品都是古代人民和當今技藝者智慧的結晶。或許現在很多人會覺得這樣的民族工藝品很無趣,尤其是以年輕人為代表,眼光總是放在所謂的“潮流”身上,殊不知蜀繡這樣的東西在幾千年前也不亞于現在所謂的“潮流”。
筆者認為,當代年輕人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欣賞工藝品的層面,更應該深入去了解蜀繡本身,將祖先的文化和技藝傳承下去,這是我們應當做的。國家一直很重視非遺的傳承,這也是民族文化復興的必需要素,一個國家的發展靠的不僅僅是經濟實力,文化軟實力也同樣重要。許許多多的研究者對各個民族的文化進行深入研究,不論是蜀繡還是其他非遺,都代表著傳統的中國文化,只有對本民族文化了解透徹,我們才能為我們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這也是本論文選擇研究蜀繡的初心,希望更多的人們能夠看到它、了解它,傳承本民族文化是作為中國人和當代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信息數字技術與古老藝術工藝品的結合,在現代社會中體驗傳統的蜀繡之美。
注釋:
①《四川成都“蜀中瑰寶,_地理標志產品蜀繡>:http://www.chinafw. org/landmarks/9422. html.
②封蕾,虛擬蜀繡藝術展廊的設計與實現[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2016.
參考文獻:
[1]封蕾.虛擬蜀繡藝術展廊的設計與實現[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2016.
[2]朱華.蜀繡文化探討[J].四川絲綢,2008(04).
[3]劉睿.蜀繡生產性保護研究[D].成都:四川美術學院,2018.
[4]孟德芝.蜀繡的創新與發展[J]上海工藝美術,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