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對非遺文化的加強保護,傳統利繡行業開始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視,但由于各地文化交融推進,題材內容上出現明顯的雷同,可消費需要多樣化、個性化以及地域性,想要讓湘繡文創品具有獨特性和民族性,就必須找到湖湘文化的根源,植入傳統文化的精髓,否則,再好的湘繡文創品也承載不了市場的殘酷競爭。因此,本篇文章通過簡單介紹楚漢利繡之源以及湘繡文創品的研發,對如何應用傳統經典紋樣進行研究,探索制作出具有馬王堆刺繡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
關鍵詞:馬王堆漢墓刺繡紋樣;湘繡文創品;開發;研究
中圖分類號:TU238.2;J5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7-0133-01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滿足,其對精神要求的渴望越來越強烈,消費心理也從最基本的實用型轉化為精神層面的體驗享受型。文化藝術品作為一種無形的精神財富,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將抽象的藝術元素賦予具體的產品中,給產品帶來更多的文化內涵,在提升產品價值的同時,更有利于傳承中國文化。湘繡文創品在此具備著廣闊的市場潛力,但仍需要不斷地加強和提升文化藝術內涵,才能充分體現湘繡文創品的獨特魅力。
一、馬王堆刺繡的藝術表現手法
中國刺繡乃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極具代表性的藝術典范,其工藝的手法及藝術表現形式在楚漢時期已經相當成熟。自從馬王堆被挖掘后,它震驚了全世界,引起了人們對它的廣泛關注,在中國傳統刺繡紋樣中,馬王堆紋樣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當之無愧成為20世紀中國乃至世界最重大考古發現之一,她就像一座取之不盡的精神寶庫,源源不斷的豐富著我們對中華歷史、楚漢文明與湖湘文化的認識,它的刺繡紋樣配色及繡工都運用的恰到好處,它構成獨特,體現出美學形式法則中的平衡之美、運動之美,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馬王堆漢墓中最具典型的刺繡紋樣為“長壽繡”、“乘云繡”、“信期繡”。
1.長壽繡。古書記載“佩茱英、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在漢代時期,民間采用茱英插戴頭上或佩戴胸前俗信能祛病除邪。長壽繡表現的是翻卷的流云中僅露頭部的龍以及茱英紋樣,龍是一種神物,據說能興云雨、利萬物,寓意長生不老,頗有神奇浪漫的色彩。
2.乘云繡。顧名思義有著五彩斑斕的祥云,表現的是云霧中隱約可見露著頭部的神奇鳳鳥,象征著鳳鳥乘云,云紋樣是漢魏時期最流行的紋樣之一,代表一種天界、飛升的意義,鳳鳥乘云寓意寶貴吉祥。
3.信期繡。信期繡是馬王堆漢墓出土中保存最完整且數量最多的繡品,紋樣里有酷似剪刀形狀的長尾小鳥,表現的是燕子的形象,燕子是定期南遷北歸的候鳥,寓意“忠可以寫意,信可以期遠”,有著人丁興旺、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
二、馬王堆紋樣在湘繡作品中的打散與重構
湘繡作為四大名繡之一,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代表的不僅僅是一項技藝,更是一種匠心精神。說起湘繡不得不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馬王堆漢墓刺繡,在出土的刺繡物品中圖案多達10余種,繡線有18種色相,并運用了多種針法,達到針腳整齊、線條灑脫、繡工純熟的境界,這些都是我們民族靈魂的物質表現,也具有非常高的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
本文以湘繡作品《龍騰·鳳逸》為例來解說如何將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不拘于自然實物的繡紋樣通過現代設計打散重構,營造出一種新形式下的新意境。《龍騰·鳳逸》靈感來源于馬王堆刺繡紋樣中“長壽繡”和“乘云繡”的紋樣,對其進行研究,歸納出紋樣中的圖形,并采用提煉、變化、夸張等手法創作出一條盤旋在云霧中的巨龍和一只飛舞云間的鳳鳥,這幅湘繡作品采用的是黑色透明真絲底料,摒棄了古人用到的多種色線及鎖繡針法,僅運用金銀線及盤繡手法來進行創新,使得畫面具有強烈的光澤度和立體感,整體點、線、面組合排列,靈活生動。
三、馬王堆紋樣在湘繡文創品中的應用
以馬王堆紋樣設計應用的湘繡文創品為例:(1)《楚風漢韻》湘繡筆記本,根據馬王堆經典紋樣歸納設計的極簡龍鳳用金銀線進行刺繡,龍乃眾獸之君,鳳是百鳥之王,看似簡單的點綴卻能給工作生活增添一份樂趣。(2)《龍悅》《燕舞》湘繡杯墊十馬克杯,龍悅象征著長壽安康,燕舞代表著期盼之情,將馬王堆的“長壽繡”、“信期繡”紋樣進行歸納、變化、夸張,設計燒制在馬克杯底部,宛若龍悅盤旋、燕尾舞動,刺繡杯墊和杯身燙金圖案相呼應,極具靈動感與和諧性。(3)《鳳儀》湘繡女性耳環,靈感來源于馬王堆中“乘云繡”,象征著鳳鳥乘云,耳環自古至今,從占卜守護到趨病除邪,從追求睿智到追逐時尚,一直都是女性不可或缺的首飾品之一,它能很好的展現東方女性的柔美。
四、結語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大量絲織繡品代表了中國早期的刺繡藝術形式在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發展史上的地位,其組織形式、文化內涵與繡法特點,通過設計實踐,提取簡化,探索制作出具有馬王堆刺繡文化特色的湘繡文創產品,展現馬王堆刺繡紋樣的藝術價值,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促進湘楚區域文化的發展,值得湘繡行業不斷探索與思考。
參考文獻:
[1]湖南省博物館.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M].北京:中華書局,2017(09).
[2]張蕾.論中國傳統紋樣的象征性[J].藝術百家,2006(07).
作者簡介:夏艷(1984-),女,碩士研究生,工藝美術師,主要從事湘繡藝術品畫稿設計、湘繡文創衍生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