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慶

提要:一季度,“兩桶油”虧損總額超過360億元,相當于每天虧損逾4個億;三大航合計虧損額超過140億元。
2020年A股一季報基本披露完畢,只有金洲慈航、*ST索菱、堅瑞沃能、神霧環保、騰邦國際、暴風集團、*ST新億、瀚葉股份、廣東榕泰等9家公司暫未公布財務報告。
Wind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收10.63萬億元,同比下降8.73%;合計實現凈利潤8231.36億元,同比下降23.96%。食品、飲料與煙草、半導體與半導體生產設備、食品與主要用品零售和銀行四大行業業績逆勢增長。
創歷史最大降幅
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實現凈利潤8231.36億元,剔除金融類企業后,A股非金融凈利潤為2288.64億元;剔除金融石油石化后,A股非金融石油石化凈利潤為2648.80億元,同比增速依次為全A(-23.96%)、A股非金融(-52.50%)、A股非金融石油石化(-42.09%),均創歷史最大降幅。
一季度,主板、主板(非金融)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24.6%和-59.27%,而主板、主板(非金融)去年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1.55%、5.08%。創業板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速再度回落至了負區間。
4個行業利潤增長
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營業收入增速靠前的行業分別是食品與主要用品零售(10.12%)、半導體與半導體生產設備(9.18%)、銀行(7.2%)、食品、飲料與煙草(6.64%)、多元金融(3.73%)和電信服務(0.46%)。
在Wind二級行業中,一季度,凈利潤仍實現增長的僅有4個行業,分別為食品、飲料與煙草(25.35%)、半導體與半導體生產設備(21.53%)、食品與主要用品零售(11.42%)和銀行(5.52%)。
白酒、調味品等必選消費品的整體業績保持著持續增長態勢。數據顯示,一季度白酒板塊整體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9.26%,調味發酵品板塊整體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0.26%。代表性個股上,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6.69%,股價逆市上漲7.77%;海天味業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9.17%,股價逆勢上漲17.65%。
通過分析發現,一季度景氣能維持相對較高的行業主要有3類:一是疫情受益行業,比如造紙、醫療器械、化學制藥、互聯網傳媒、專業零售、醫藥商業、黃金等;二是內需主導行業,比如飼料、畜禽養殖、動物保健、飲料制造、農產品加工、食品加工、航空裝備、水務、銀行等;三是疫情影響暫未體現的行業(訂單緩沖),比如元件、電子制造等。
往前看,景氣行業能否持續,盈利暫時受阻的行業能否恢復,關鍵取決于全球疫情的變化。
虧損大戶
一季度,能源(-128.24%)、運輸(-127.87%)、消費者服務(-120.43%)、零售業(-118.28%)盈利增速下降最為明顯。
能源行業中的“兩桶油”成為虧損大戶。
中石油一季度營收為5090.98億元,凈虧損162.3億元,去年同期為盈利102.5億元。中石化一季度營業收入5555.02億元,同比減少22.6%;凈虧損197.8億元,去年同期盈利147.63億元。“兩桶油”一個季度虧損總額超過360億元,相當于每天虧損逾4億元。
從具體業務板塊來看,“兩桶油”總計五大業務板塊中,僅勘探及開發賺錢,其他業務全線虧損。
根據《石油價格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當國際原油均價低于每桶40美元時,國內成品油價格將不再調整,未調金額將全部納入油價調控風險準備金,全額上繳中央國庫。但即使有這個規定,仍然難以抵擋住油價重挫帶來的損傷。
對于巨額虧損,中石油表示有三大原因:一是新冠疫情影響,二是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三是天然氣價格政策階段性調整。
中石化稱,影響一季度業績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一是油價暴跌產生高價原油庫存損失。中國石化是連續生產型企業,煉油加工量世界第一,2019年加工原油2.49億噸。為了能夠安全平穩生產,必須事先保持一定時期加工量的原油庫存。從原油采購到加工成產品銷售的周期大約2~3個月,一季度銷售的成品油價格按照當期原油價格確定,而成本反映的是去年底、今年初采購的高價原油。
二是疫情直接影響油品和化工產品消費。一季度全國化工產品和成品油需求大幅下降,銷售量均下滑20%以上。中石化汽、柴油和化工產品銷售萎縮,反過來影響原油消耗,去高價庫存周期變長、難度加大。中石化董事長張玉卓表示,公司生產經營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挑戰。
中石油股價已于4月28日創下了歷史新低4.33元,而歷史最高價達45.86元(前復權),彼時市值超過8萬億元,系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如今市值跌去近九成,僅剩7600多億元。中石化的股價也在不斷探底之中。
無人出行
當然,受到疫情沖擊日子不好過的不僅只有“兩桶油”,運輸業也陷入“無人出行”的窘境,三大航一季度業績慘不忍睹。
南方航空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11.41億元,同比下滑43.82%;一季度虧損52.62億元,同比下滑298.64%。
中國國航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72.56億元,同比下滑46.99%;凈利潤為虧損48.05億元,上年同期為盈利27.23億元,同比下滑276.48%。
東方航空一季度營業收入154.54億元,同比下滑48.58%,凈利潤虧損39.33億元,同比下滑296.06%。
虧損主要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多國采取旅行限制措施,旅客出行需求大幅萎縮,航空公司大幅削減航班運力,導致收入銳減。三大航合計虧損額超過14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營收規模比三大航小一半以上的海南航空,竟然是虧損最多的航空公司。
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海南航空實現營業收入68.89億元,同比減少63.03%;凈利潤虧損62.95億元,同比下滑652.14%。
海南航空虧損,與其非經常性損益項目虧損有關。數據顯示,海南航空一季度非經常性損益項目虧損12.64億元。
此外,廉價航空春秋航空在一季度也虧損了2.27億元,去年同期盈利4.75億元。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最新報告預測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4月初全球航班量下降近80%,全球航空業收入損失將達到3140億美元,2020年客運總收入將比2019年下降55%。
股神巴菲特在一季度清倉航空股,退出了在美國最大4家航空公司的投資。這4家公司是美國航空、達美航空、美國西南航空和美聯航。
巴菲特表示,在評估航空公司股票時犯了一個“可以理解的錯誤”,因公共衛生事件的幾乎全球范圍內的旅行停止,它們的價格急劇下跌了?!拔也恢烂绹藭粫淖兯麄兊纳盍晳T,或者是半關閉的情況,從經濟上來講,我也不知道將來的趨勢人們會怎么做”。
巴菲特表示,未來顯得模糊不清,尤其是旅游、航空、郵輪、酒店行業,影響巨大;現在要購買航空公司股票風險更大。
華泰證券分析師認為,若疫情影響持續,我國航空企業持續虧損,將面臨航空企業破產的風險。
針對國內航空公司面臨的疫情沖擊影響,為助企業渡過難關,民航局會同財政部先后出臺了免征民航發展基金、對大型企業等其他參保單位(不含機關事業單位)3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部分可減半征收不超過3個月、對疫情期間執行重大運輸飛行任務給予資金支持等一攬子補貼政策。
此外,由于民航局發布機票免費退改政策,對航空企業現金流產生較大壓力,且航空企業還面臨員工工資、飛機租賃費用等剛性現金成本壓力,由此,不少航空公司在積極謀求發行債券,進一步緩解資金壓力。
截至4月25日,國航、東航、南航、春秋、吉祥共發行債券總額達到73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81億元。
分析師稱,由于國外疫情依舊嚴峻,能源、運輸行業整個上半年業績都不容樂觀。
逐季修復
天風證券認為,在疫情沖擊及衰退預期下,企業投資擴張意愿并不強,順周期的制造業投資修復仍然面臨較大難度。
往前看,中性假設下,預計非金融A股2020年凈利潤增速大概在-6%左右,增速逐季抬升,二、三、四季度累計增速分別為-28.4%、-16.9%、-5.8%。
一般來說,指數走勢與盈利增速在趨勢上表現較一致。往后三個季度,逐季修復的盈利增速,意味著指數點位可能也是震蕩且底部小幅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