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強 龍艷麗
(四川省寧南縣農業農村局,四川寧南 615400)
寧南縣畜禽養殖業正處于千家萬戶圈養向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過渡時期,畜禽養殖規模化程度不高,生產方式相對落后,養殖基礎設施配備不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特別是面廣量大的農村小型和微小型家庭養殖場普遍存在選址不當、污染防治投入不足、糞污處理不到位的現象。根據我們調查走訪了解,寧南縣目前畜禽糞污治理方面一是我縣農戶在開展稻谷、小麥、玉米、10.94萬畝馬鈴薯以及21.9萬畝園地種植過程中,要使用農家肥;二是我縣25個蠶桑基地23萬畝桑葉種植和100萬畝24700萬株核桃,每年均需要消耗大量的農家肥;三是我縣區域內建有大型沼氣3處,新村集中供氣工程13處,戶用沼氣33068口,因此我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比較高。
據統計,寧南縣2018年存欄生豬19.8374萬頭(其中:能繁母豬2.32頭),出欄生豬23.53萬頭;存欄牛7.13萬頭,出欄牛1.33萬頭;存欄羊16.9萬頭,出欄羊11.35萬頭;存欄家禽46.54萬羽,出欄家禽54.45萬羽。全縣適度養殖規模戶共計329戶,其中年出欄生豬10頭以上180戶,年出欄頭牛5頭以上57戶,年出欄肉羊50只以上69戶,年出欄肉禽1000羽以上21戶,年出欄蛋禽500羽以上1戶,年存欄種兔50只以上1戶。全縣達到省級畜禽養殖標準養殖戶共計141戶,其中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上94戶,年出欄頭牛10頭以上25戶,年出欄肉羊150只以上4戶,年出欄肉禽2000羽以上16戶,年出欄蛋禽500羽以上1戶,年存欄種兔50只以上1戶。規模養殖場以中小型為主,主要分布在新華、石梨、松林等鄉鎮,養殖業整體規模化程度不高。
規模養殖因養殖密度大,污染排放持續、集中,周邊環境無法自然消納,從而對環境造成污染。隨著規模養殖快速發展,寧南縣畜禽糞污污染問題逐步顯現。寧南縣2018年畜禽養殖污染年排泄量及土地消納估算見表1。
表1 寧南縣2018年畜禽養殖糞污年排泄量及土地消納估算
根據表1計算數據可得,全縣年產可收集糞便總量54萬噸,年產可收集尿液總量49.5萬噸。由于我縣肉牛、肉羊主要采用放牧飼養,產生糞尿由天然草地自然消納,舍內飼養可收集糞尿按40%計算;禽、兔養殖主要以林下養殖為主、補飼飼養為輔,舍內養殖可收集糞尿按55%計算,可得全縣年產可收集糞便總量為30萬噸,年產可收集尿液總量為35萬噸,當年畜禽糞污需消納土地24.5萬畝。我縣耕地總面積為22.3萬畝,草原總面積159.96萬畝,人工草地面積2萬畝,完全能夠消納全縣畜禽糞污產生量。但我縣畜禽糞便的處理方式以粗放堆積發酵為主,部分微小型散養戶基本無污水廢渣處理設施,部分畜禽糞污沒有科學合理的處理和利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水體、土壤和生物,破壞了生態環境。
隨著寧南縣畜禽養殖業的發展,糞便和污水排放量增加,加之大部分畜禽養殖戶只注重養殖增收,不重視環境保護,治污設施落后;大部分散養戶養殖環境簡陋,缺乏統一規劃,也沒有建設必要的污染處理設施,使養殖業成為破壞生態環境的原因之一。
2017年前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的依據主要為國家環保部頒發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和《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辦法中明確只適用于常年存欄量生豬500頭以上、牛100頭以上和肉雞3.5萬羽以上的畜禽養殖場,對小型和微小型散養戶無明確規定。2017年,四川省農業廳和四川省環境保護廳聯合發布《四川省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技術指南(試行)》,文件對規模養殖場、養殖專業戶和散養戶進行了具體的界定,同時對規模養殖場、養殖專業戶和散養戶分別規定了養殖場布局和基礎設施建設要求。2018年,農業部辦公廳印發《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規范(試行)》文件,進一步規范規模養殖戶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的建設要求。
由于污染治理投資與運行費用相對較高,養殖戶單獨治污資金匱乏,負擔過重,大多數養殖場自身很難承受,致使畜禽糞便的處理、利用還停留在直接還田基本模式上,有些配套有糞污治理設施的養殖場也由于運行費用過高導致設備成擺設。
畜禽養殖業是寧南縣農業重要產業之一,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的根本出路不在于禁養畜禽和關閉養殖場,而在于加強養殖業科學、完善的法規建設,先進養殖技術及糞污治理技術的推廣應用和有力的監管。
國家相繼出臺了《畜牧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畜禽養殖業排放標準》等畜牧業環境污染管理的法律法規。今后,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畜禽養殖對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及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尤其是畜禽養殖者的環保意識,增強養殖者對實施環境污染治理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增強全社會對環境衛生的重視與監督力度,促進環境保護與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依托現有的法律法規,嚴把新建養殖場防疫條件的準入關,建設一個,達標一個。農業、環保等有關部門要明確責任,加大力度、通力協作配合,建立長效監督機制,將畜禽養殖場污染執法監管列入日常的工作日程。嚴格執行畜禽場建設的環保審批制度等相關制度。對現有畜禽養殖場要定期檢查糞污綜合利用、糞污無害化處理設施運行以及污染物排放達標等情況,對不符合要求的,要責令其限期整改;對布局不合理、污染現象嚴重、無法有效開展治理的,要責令其限期搬遷或關閉。
政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畜禽糞便污染處理的投入力度,推動相關設施設備的建設與完善,加強對畜禽污染治理技術的推廣,配備充足的推廣經費,向基層引進先進的糞便處理技術和處理設施,提供完善的技術指導服務。
讓養殖戶飼養優良品種,提高飼料轉化效率;升級畜禽養殖技術,推廣全環境控制等養殖新技術,提高畜禽養殖標準化和設施化水平;嚴控飼養過程中違規添加物品,畜禽養殖應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嚴禁違規添加非法物質飼養畜禽,嚴禁過量使用飼料添加劑及抗生素等。
3.5.1 規模養殖場(小區)。養殖場(小區)應布局生活管理區、生產區、資源化利用區。糞污處理設施應在養殖場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向;養殖場排水系統應實行雨污分離;養殖場(小區)宜采取干法清糞工藝,采取有效措施將糞便及時運至儲存或處理場所;糞便單獨清出,不可與尿、污水混合排出。養殖場(小區)應配套與養殖規模和處理工藝相適應的糞污消納用地,配備必要的糞污收集、儲存、處理、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設施。
3.5.2 養殖專業戶。養殖專業戶應配套與養殖規模和處理工藝相適應的糞污消納用地,配備必要的糞污收集、儲存、處理和利用處理設施。畜禽糞便儲存設施的總容積要與畜禽養殖規模相匹配,與農林作物生產用肥間隔時間相匹配。
3.5.3 散養戶。養殖散養戶應配套與養殖規模相適應的糞污消納用地,配備必要的糞污收集、儲存等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