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怡,代 婭,朱詠梅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一種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體是一種之前在人類中從未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即2019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英文名稱命名為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1],并將其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我國從2019年底開始,首先在湖北省武漢市出現了感染病例,并迅速擴散至全國,國家疾病控制中心將其納入“乙型傳染病”,采取“甲類傳染病”防控措施管理[2]。筆者作為首批軍隊赴鄂醫療隊員參加此次救援任務,負責護理人員培訓和臨床護理管理工作,深刻體會到加強應急救援護理人才培訓的重要性[3];同時在工作中還發現有傳染科工作經驗的護士在本次應對疫情時具有重要作用,其對傳染病相關知識和防護技能掌握較好,可以迅速參與到一線工作中。現將相關調查研究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筆者所在的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感染科是上海市傳染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定點收治單位之一,單位組建了應對突發傳染病救護機動組,將其設為觀察組,共有護士26名,年齡(28.6±1.5)歲,年齡范圍23~50歲;主管護師2名,護師8名,護士16名。將武漢某定點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院的呼吸科病區護士(全部為臨時抽組軍隊赴鄂醫療隊員)設為對照組,共有護士23名,年齡(29.2±1.3)歲,年齡范圍22~42歲;主管護師7名,護師13名,護士3名,其中護士長5名;分別來自監護室5名、內科12名、外科4名、手術室1名、傳染科1名。
1.2 培訓方法
1.2.1 相關理論培訓 從特殊時期感控角度考慮,以自學、網課學習形式為主,并與網絡會議討論相結合,提高護士的綜合素質。學習內容包括: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的各類應急預案及護理工作流程、感染防控指南、消毒隔離防護要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表現和典型特征、專科治療護理要點等。相關培訓內容的重要知識點轉發至護理組微信群內,便于護士隨時學習。
1.2.2 穿脫防護用品培訓 護士各自仔細觀看穿脫防護用品視頻,由擁有20年以上專科工作資歷、曾有過重癥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戰經驗的傳染科護士長現場示范穿脫,要求護士認真練習正確穿脫防護用品技能。同時護士長親自擔任考核者,對每位護士進行考核,并根據各自存在的問題進行個體化指導,直至所有護士均能熟練、準確地穿脫防護用品。
1.3 觀察指標
1.3.1 一般問卷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收集2組護士的一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學歷、職稱、既往有無接受過傳染病相關知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穿摘防護用品、消毒隔離技能的培訓等。
1.3.2 理論和操作考核 對2組護士培訓前后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進行考核評分,其中理論知識內容包括傳染病相關知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正確使用防護用品、消毒隔離等4個方面,操作考核為穿脫防護用品。滿分均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掌握程度越好。
1.3.3 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該量表由W.K.Zung于1971年編制[4],包括正向評分15題,反向評分5題,共20個條目,每條目分4級評分。按照中國常模結果,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輕度焦慮: 50~59分;中度焦慮: 60~69分;重度焦慮: 70分以上。對2組護士進行測試,以了解護士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時的心理狀態。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護士一般情況比較
2組護士在年齡、性別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學歷與職稱方面,對照組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是否曾經接受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培訓方面,觀察組100%接受過專業訓練,而對照組僅有5人(21.74%)曾有過相關培訓經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護士一般情況比較[例(%)]
2.2 觀察組與對照組護士培訓前后理論與操作成績比較
培訓前2組護士的理論和操作考核成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通過系統、嚴格的培訓后,2組護士的理論和操作考核成績均較培訓前有了較大的提高;培訓后,2組理論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操作成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護士培訓前后理論及操作成績比較(分,x±s)
2.3 觀察組與對照組護士焦慮自評量表得分比較
觀察組中大多數護士情緒穩定,其中存在輕度焦慮情緒者為6名;對照組中輕度焦慮者10名、中度焦慮者為2名。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護士焦慮自評量表得分情況比較(例)
3.1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救援工作的特點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會嚴重損害公眾健康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不明原因疾病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5]。此次我國武漢地區突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短時間感染人數持續增長,給公共衛生系統帶來了極大挑戰。護士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援中重要的救治力量[6],這就要求參與救護的護士能在短時間內掌握規范的自身防護和急救知識與技能, 才能保證臨床護理工作正常運行[7],隔離病房工作有序開展,使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得到優質高效的護理,從而能夠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
3.2 傳染科護士在本次救援工作中的優勢分析
傳染科是醫院集中進行傳染性疾病診療排查的特殊場所,是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首診科室,傳染科護士則是在特殊環境下從事特殊護理專業的群體,也是傳染病防治工作中的中堅力量[8]。在本次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救援工作中,傳染科護士的優勢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1)傳染病基礎知識扎實。傳染科護士作為傳染病專科護士,均常規接受傳染病護理培訓與培養。以我科為例,每月會針對各類傳染病的護理工作流程、感染防控指南[9-10]進行專項學習考核,因此護士的理論知識扎實。由結果表2中可以看出,在對2組護士進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項知識培訓前,2組的理論考核成績有明顯差異;經過專項培訓之后,2組護士的理論成績均有了提高,特別是對照組護士成績提高非常明顯。分析其原因,首先對照組護士均為臨床科室精選的護理骨干,專業素養高;其次學歷絕大多數為本科,職稱也均為護師以上,具有良好的學習能力。(2)個人的防護技能過硬。穿脫防護用品、三區劃分、消毒隔離技術等均穿插在傳染科護士每天的日常工作中,因此觀察組穿脫防護用品熟練程度、準確率和速度等方面均明顯高于對照組。雖然對照組經過專業的嚴格培訓,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在培訓后的考核中,觀察組成績仍高于對照組。這說明既往有無傳染病防護救治經歷對防護技能考試結果有一定影響[11]。(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由于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致病性強、傳播速度快,導致救援人員在心理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只有具備非常強的心理素質與適應能力,才能夠更好地參與到救援工作中。而傳染科護士由于長期處于高危的感染環境中,大多數人員能自我做好心理調適[12],因此具備良好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的心理狀態。根據結果表3顯示,對照組焦慮發生率及焦慮程度均高于觀察組。
3.3 開展系統化培訓的重要作用
傳染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社會性、突發性、多樣性、危害性等特點,疾病發展不明確、數量不確定,嚴重影響著社會穩定和人民安全[13]。在平時通過系統化培訓能提高機動護士的應急反應能力,以應對傳染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因此,醫院構建傳染性疾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援護理管理體系十分必要,通過系統的救援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護士應對意識,提升救援水平,使護士可以快速應對各種突發傳染病疫情[14],在救援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綜上所述,傳染科護士由于擁有較為扎實的傳染病理論知識、熟練的專科技術操作、規范的自我防護技能、良好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的心理素質,因此在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時能迅速參與到一線工作中,發揮出最大的救護能力。同時也需要進一步完善我國公共衛生體系,通過建立護理應急管理系統等方法,定期進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護知識培訓,醫護配合進行模擬應急演練,通過緊急拉動、組織考核、實戰演練等方式[15],檢驗培訓效果,不斷提高應對各種突發衛生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