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淑嫻
[摘 要]童話故事有著生動的情節,豐富的想象,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學習時,從情節、人物、語言、結構等方面搭建一些學習支點,引領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主動探索,能夠成功激發學生的閱讀主動性。
[關鍵詞]童話教學;支點設定;文本價值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25-0075-01
童話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自覺建立一些支點,以幫助學生探尋童話的文本價值,促進學生核心能力的生長。在情節人物支點的確立中,教師要圍繞文體、結構、選材、立意等角度展開推演,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提示;在語言表達支點的搭建中,教師要借助文本經典描寫展開鑒賞傳授,讓學生快速建立語感;在思維結構支點的探索中,教師要有拓展意識,從更多方向展開思考和發掘,使學生在童話寓意的感知中形成學科認知。
一、情節人物支點,建立文體認知
童話中有不少的典型人物形象,也有曲折的故事情節,這都是學生比較關注的內容,教師要從這里建立學習支點,讓學生在梳理性閱讀中形成童話認知。童話是特定文體,具有科幻性、靈動性、教育性等諸多屬性特征,教師要從文體角度展開引導,讓學生自然形成學習認知。
如三年級上冊《在牛肚子里旅行》這篇童話很有趣味性,寫了兩只蟋蟀的故事,一只蟋蟀被老牛吃進了肚子里,另一只蟋蟀在外面想辦法搭救,最終使牛肚子里的蟋蟀成功脫險。教師圍繞這個情節和人物展開閱讀布設:遇險蟋蟀為什么能夠順利脫險呢?為什么課文題目叫“在牛肚子里旅行”呢?這兩只蟋蟀具有什么樣的個性特點?展開閱讀學習,針對這些問題展開思考,并將閱讀感知集中展示,看誰能夠給出更深刻的解讀。學生領受閱讀任務后,開始了深入閱讀和思考,很多學生對兩只蟋蟀的表現展開了爭辯,將兩只蟋蟀的不同個性進行了歸結。
教師為學生布設了一些閱讀思考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展開深入閱讀,促使學生順利進入童話情境,在閱讀、感知、分析、體驗中完成了閱讀內化。學生對童話故事有特殊學習興趣,教師利用問題展開教學調度,形成了豐富的學習成長點。
二、語言表達支點,生長語感自信
童話中有豐富的描寫內容,其經典性也是毋庸置疑的,教師要為學生做出針對性引導,讓學生關注語言表達,展開多種形式的語言鑒賞活動,在語感、文感成長中形成學科能力。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介紹了一座老屋,為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它選擇了站立,表現出極高的奉獻精神。這個故事沒有太復雜的情節,教師針對故事特點,為學生設計了角色演繹任務:自由成立演繹團隊,做好角色分配,深入閱讀故事,設計好角色臺詞和動作,準備在課堂上展開演繹活動,我們要當堂評比,看哪一個團隊表現最優秀。學生聽說可以自由組隊,還要進行課堂公開演繹,都表現出很高的熱情。在學生積極準備的環節,教師與學生展開了個別對話,以了解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給學生提出更多的建議,從而促使學生順利進入演繹環節。
教師為學生設計了課堂演繹活動任務,這是學生都比較樂意參與的活動。學生在角色演繹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團隊合作精神得到了培養。
三、思維結構支點,生發核心素養
童話故事具有教育屬性,對其深刻寓意進行發掘和感知,應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追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深入閱讀和思考,探索童話故事折射出來的生活哲理,讓學生在思想覺醒中建立起認知高度。
在教學《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這篇童話故事時,在學生閱讀了文本之后,教師設計了續寫任務: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有太多用途了,如果要對后面的情節進行推測,你會做出什么樣的設想呢?用筆寫下接下來可能發生的故事,要與前文保持一致。學生接受這個續寫任務后,都開始了大膽推測。有學生認為,胡蘿卜先生發現長胡子能夠幫助其他人解決一些困難和問題,一定會主動去幫助他人的;有學生說,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有太多用處了,在它經過的地方,都會有人借助他的胡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師對學生的個性想象給出積極評價,促使學生順利完成了學習內化。
教師為學生設計了童話續寫任務,學生需要對童話結構情況進行深入探究,根據情境發展的需要做出大膽推設。學生在續寫操作過程中,對童話寓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對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認知品質有一定幫助。
童話故事教學中,教師抓住學生學習心理展開教學布設,為學生建立學習認知支點,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在不斷思考和探索中形成嶄新的學習起點。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