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亞賓 許琳 康娜

【摘要】 目的 觀察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質能量消耗(PEW)與礦物質代謝紊亂的關系, 為臨床治療提供借鑒經驗。方法 78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均檢測PEW、礦物質代謝紊亂發生情況, 分析二者的關系, 并提出有效的建議。結果 78例患者中有22例(28.21%)并發PEW(作為PEW組), 56例(71.79%)未并發PEW(作為非PEW組)。PEW組患者的白蛋白、肱三頭肌皮褶厚度、握力、肌肉組織指數、上臂肌肉圍徑、人體細胞質量均小于非PEW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78例患者中有25例(32.05%)并發礦物質代謝紊亂(作為礦物質代謝紊亂組), 53例(67.95%)未并發并發礦物質代謝紊亂(作為非礦物質代謝紊亂組)。礦物質代謝紊亂組患者的鈣、磷、鉀、鐵、鎂水平分別為(1.8±0.6)mmol/L、(0.7±0.2)mmol/L、(3.6±0.9)mmol/L、(11.4±4.2)μmol/L、(0.6±0.1)mmol/L, 均低于非礦物質代謝紊亂組的(2.7±0.8)mmol/L、(1.2±0.5)mmol/L、(4.9±0.8)mmol/L、(24.7±6.0)μmol/L、(0.9±0.2)mmol/L,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 礦物質代謝紊亂與PEW呈正相關(r=0.674, P<0.05)。結論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療時間長, 礦物質代謝紊亂、PEW發生率高, 兩種癥狀相互促進, 不利于患者預后。加強營養攝入、合理運動、提高血液透析質量可降低并發癥風險, 降低患者死亡率。
【關鍵詞】 礦物質代謝紊亂;維持性血液透析;蛋白質能量消耗;關系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0.030
近年來,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的改變, 慢性腎臟病變患者發病人數持續上升[1]。對于終末期腎病患者, 腎臟移植是最徹底有效的方法, 但是臨床上腎源稀缺, 且治療費用昂貴, 多數患者選擇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血液透析利用透析液、透析器對血液中的有毒物質進行凈化, 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長期腎功能異常患者有明顯代謝異常, 加之炎性反應、厭食導致機體免疫力降低, 增加了并發癥風險[2]。蛋白質能量消耗(protein-energy wasting, PEW)、礦物質代謝紊亂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見并發癥, PEW是指疾病因素導致患者能量儲備、物質儲備、蛋白質減少, 分解率增高、骨骼肌消耗增多, 患者主要有運動障礙、肌無力、肌肉萎縮癥狀[3]。礦物質代謝紊亂主要因腎功能退變引起, 以異位鈣化、骨、鈣、磷代謝異常為典型特征。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PEW、礦物質代謝紊亂發生率均較高, 二者有相同的病理基礎, 部分治療措施會相互影響, 給臨床工作造成困擾[4]。本文就PEW、礦物質代謝紊亂的關系進行探討, 旨在為臨床提供借鑒經驗, 現將內容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觀察對象為本院血液透析科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8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其中男53例, 女25例;年齡23~73歲, 平均年齡(49.2±8.9)歲;體質量指數(BMI)22~27 kg/m2, 平均BMI(24.9±1.1)kg/m2。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所有患者血液透析時間均>3個月;②年齡23~73歲;③透析頻率>3次/周;④本次研究獲得本院醫學倫理會審批, 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目的, 主動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2 排除標準 ①精神疾病、語言、意識障礙;②近1個月內接受大型手術;③惡性腫瘤;④透析時間<3個月;⑤高熱、嚴重急性感染;⑥近期服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⑦孕婦、有備孕計劃者。
1. 3 方法 對78例患者進行長期隨訪, 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血液透析情況, 采集患者的血液標本進行蛋白質、礦物質代謝相關指標檢測。在透析前后采集患者靜脈血進行血常規檢測, 分析白蛋白、總膽固醇、尿素氮、前白蛋白、甘油三酯、甲狀旁腺素、鐵蛋白、肌酐水平。由經過專業培訓的醫師利用人體成分分析儀對受試者的人體細胞質量、上臂中部周徑、握力、上臂中部肌圍、肌肉組織質量進行檢測, 評估患者PEW發生率。同時檢測患者的礦物質水平, 包括鈣、磷、鉀、鐵、鎂, 以臨床參考水平為對比, 記錄礦物質代謝紊亂發生率。
1. 4 判定標準
1. 4. 1 PEW判定標準 ①血清白蛋白<38 g/L、總膽固醇<2.59 mmol/L、前白蛋白<300 mg/L;②標準化蛋白代謝率<0.8 g/(kg·d);③BMI<22 kg/m2;④肌肉組織質量、上臂中部肌圍3個月均降低>5%或6個月降低>10%;至少滿足其中3個條件即可確診。
1. 4. 2 礦物質代謝紊亂 血清鈣正常參考值:2.25~2.75 mmol/L、血清磷正常參考值:0.81~1.45 mmol/L、血清鉀正常參考值:3.5~5.5 mmol/L、血清鐵正常參考值:11.0~30.0 μmol/L、血清鎂正常參考值:0.74~1.00 mmol/L;至少3項指標在正常參考值外即可確診。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相關性檢驗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PEW檢測結果 78例患者中有22例(28.21%)并發PEW(作為PEW組), 56例(71.79%)未并發PEW(作為非PEW組)。PEW組患者的白蛋白、肱三頭肌皮褶厚度、握力、肌肉組織指數、上臂肌肉圍徑、人體細胞質量均小于非PEW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礦物質代謝紊亂檢測結果 78例患者中有25例(32.05%)并發礦物質代謝紊亂(作為礦物質代謝紊亂組), 53例(67.95%)未并發并發礦物質代謝紊亂(作為非礦物質代謝紊亂組)。礦物質代謝紊亂組患者的鈣、磷、鉀、鐵、鎂水平分別為(1.8±0.6)mmol/L、(0.7±0.2)mmol/L、(3.6±0.9)mmol/L、(11.4±4.2)μmol/L、(0.6±0.1)mmol/L, 均低于非礦物質代謝紊亂組的(2.7±0.8)mmol/L、(1.2±0.5)mmol/L、(4.9±0.8)mmol/L、(24.7±6.0)μmol/L、(0.9±0.2)mmol/L,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 礦物質代謝紊亂與PEW呈正相關(r=0.674, P<0.05)。
3 討論
近年來,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 血液透析技術的安全性、療效也有明顯提升, 采用血液透析治療的慢性腎臟病變患者也隨之增多[5]。維持性血液透析可以清除人體內多余的水分、毒素, 主要適用于重癥患者。長期腎臟功能退變對機體的能量、營養均有消耗, 加之長時間治療、用藥等因素導致患者食欲不振、貧血、乏力、酸中毒、免疫功能減退, 容易出現多種并發癥[6]。
礦物質代謝紊亂、PEW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見并發癥, 是導致腎臟病變患者死亡的常見病因[7]。本文中PEW發生率為28.21%, 礦物質代謝紊亂發生率為32.05%, 發生率均較高。PEW是營養不良的典型表現, 實驗室檢查有蛋白質明顯減少、肌肉組織指數、人體細胞質量降低等現象, 不利于患者的預后。腎功能障礙會導致高磷血癥、激素失衡、慢性炎癥、維生素D抵抗、多種毒素在體內蓄積, 這是礦物質代謝紊亂、PEW出現的共同病理基礎。慢性炎癥反應會使肌肉體積減少、運動功能障礙、肌肉力量降低, 腫瘤壞死因子、超敏C反應蛋白、白介素1、白介素1受體β、白介素6會促進血管鈣化, 導致運動功能異常。代謝性酸中毒會促進肌肉細胞胰島素抵抗、抑制食欲, 加快蛋白分解、骨鈣流失、肌肉丟失, 引起負氮失衡, 出現腎性營養不良[8]。
由表1、表2可知, PEW組患者的白蛋白、肱三頭肌皮褶厚度、握力、肌肉組織指數、上臂肌肉圍徑、人體細胞質量均小于非PEW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礦物質代謝紊亂組患者的鈣、磷、鉀、鐵、鎂水平分別為(1.8±0.6)mmol/L、(0.7±0.2)mmol/L、(3.6±0.9)mmol/L、(11.4±4.2)μmol/L、(0.6±0.1)mmol/L,?均低于非礦物質代謝紊亂組的(2.7±0.8)mmol/L、(1.2±0.5)mmol/L、(4.9±0.8)mmol/L、(24.7±6.0)μmol/L、(0.9±0.2)mmol/L,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代謝異常、營養不良會相互促進, 加重病情。針對引起PEW、礦物質代謝紊亂原因, 臨床可通過補充維生素D、口服氨基酸、蛋白質等方法可以增強食欲、提高肌肉力量, 提高營養素攝入量, 提高抵抗力, 減輕酸中毒癥狀[9]。根據患者喜好補充微量元素(鈣、鐵、鉀、鋅、硒等)、營養素(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 定期檢測礦物質、能量相關指標, 了解患者身體狀況, 及時調整飲食方案。同時, 積極抗炎治療、攝入0.12 g/(kg·d)酮酸可改善營養不良癥狀。同時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 重視飲食調節的作用, 合理飲食、適量運動, 提高機體抵抗力[10]。適當增加透析量, 達到充分透析的效果, 可提高毒素清除率, 也可減輕厭食癥狀, 改善實驗室相關指標。
綜上所述,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易并發礦物質代謝紊亂、PEW, 二者有相同病理基礎, 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對患者進行整體評估, 給予個體化飲食指導, 充分透析, 提高透析質量, 可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 馬思慧, 浦楠, 蔡佳杰. 綜合性護理對慢性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癥狀態及蛋白質能量消耗的影響. 中國臨床研究, 2019, 32(12):1743-1746.
[2] 劉章鎖.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質能量消耗與礦物質代謝紊亂的關系.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9, 39(11):930-932.
[3] 龍艷君, 田茂露, 袁靜, 等.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紅細胞分布寬度與蛋白質能量消耗的相關性研究.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9,?39(11):972-976.
[4] 帕熱旦木·托乎提, 李玉芳, 孜娜提·薩伍提, 等.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質-能量消耗現況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中國醫藥導報, 2019, 16(29):141-144.
[5] 郄淑文, 吳琴寧, 李倩, 等. 多中心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體重與蛋白質能量消耗關系的臨床研究.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9,?39(9):796-799.
[6] 黃海英, 張永芳.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質-能量消耗護理干預研究進展. 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 2019, 20(2):165-167.
[7] 吳芳, 王福詡, 周紅衛.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質能量消耗臨床研究進展. 中國血液凈化, 2019, 18(2):127-130.
[8] 范建楨, 魏紅, 汪亞文, 等. 成年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蛋白質-能量消耗研究進展. 護理研究, 2019, 33(2):302-305.
[9] 吳靜, 何平紅, 唐昕, 等. 透析前注射左卡尼汀對透析耐受性差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質能量消耗及鈣磷代謝的改善狀況分析.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8, 38(11):1090-1093.
[10] 張帆, 周文琴, 沈麒云. 基于蛋白質-能量消耗談老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體醫結合管理的必要性. 中國血液凈化, 2018, 17(10):702-705.
[收稿日期:202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