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梅



摘 要:目前連云港市經濟不斷發展,居民逐漸重視自身健康問題,人口老齡化也使得老年人就醫和保健的需求急速增加,當前有限的醫療資源成為緊缺的資源,優質的醫療資源更是稀缺。發展連云港市互聯網醫療,即以互聯網為依托,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為支撐,通過與傳統醫療業務交叉滲透、融合創新而產生一種全新的醫療模式,成為當務之急。本文對連云港市互聯網醫療發展現狀與趨勢進行分析,并通過問卷調查分析連云港市居民關于連云港市互聯網醫療的了解、態度和使用程度來研究連云港市“互聯網+醫療”需求狀況,進而研究連云港市互聯網醫療人力資源共享機制,進而提升連云港市整體醫療衛生水平與服務質量,為連云港市居民提供更優質的醫療體驗。
關鍵詞:互聯網+醫療;連云港市人力資源;共享機制
近年來,整合醫療衛生體系和醫療資源的共享逐漸成為熱點,全球因此迎來“互聯網+醫療”的熱潮。自2016年以來,我國政府不斷出臺相應的政策積極推動“互聯網+醫療”模式的發展,國務院也陸續出臺發展“互聯網+醫療”體系相關的指導意見,并提出要創新“互聯網+醫療”的服務模式,培育醫療行業發展新業態。在這宏觀環境的推動下,連云港市政府于2018年初先后出臺了《關于做好2018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的意見》和《關于開展家庭醫生預約上門服務的實施意見》,全面推行家庭醫生政策。
一、連云港市醫療資源分布現狀分析
截至2018年末,連云港市醫療衛生計生機構總數達2700個,其中,醫院89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564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44個,其他衛生機構3個。連云港市衛生機構共有26197張床位,其中醫院18215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6807張,專業公共衛生機構757張。全市衛生人員總數37171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887人,其他技術人員1489人,管理人員1205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12102人,注冊護士12601人,藥師236人,技師1296人。
而截至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52萬人,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2.68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2.79人,每萬人口全科醫生4.47人, 連云港市醫療人力資源數量難以滿足居民需求。目前連云港市醫療方面人力資源的配置存在不足,共享醫療人力資源,利用“互聯網+”的特性優化人力資源配置來完善人力資源共享平臺能夠改善目前配置存在的問題,使資源利用最大化。
二、連云港市“互聯網+醫療”需求分析
研究“互聯網+醫療”在連云港市的需求,需要從居民角度對“互聯網+醫療”的看法著手研究,為此采取隨機抽樣方法,隨機發放1500份線上調查問卷進行了調查,調查內容及結果如下:
問卷整體結果表明,大部分連云港市居民對“互聯網+醫療”不完全了解,連云港市目前居民對于線上疾病咨詢和問診的需求最大,居民對于“互聯網+醫療”的不確定性主要在于對線上醫生水平的不確定以及缺乏儀器檢查。因此連云港市為推進“互聯網+醫療”新型醫療體制的建設,首先需要對連云港市居民進行詳細的理論科普,其次宣傳“互聯網+醫療”相關應用的優點及便民的特征,鼓勵居民積極使用“互聯網+醫療”的相關應用,最重要的是政府需要采取措施完善在線疾病咨詢和遠程問診服務的功能,并對當前線上醫生進行嚴格的規范與監管,增強居民對于“互聯網+醫療”體系的信任,為居民提供可信的“互聯網+醫療”平臺。
三、連云港市“互聯網+醫療”人力資源共享機制研究
(一)連云港市“互聯網+醫療”功能模塊分析
目前連云港市在線上APP的開發工作仍在進行,APP的功能結構需要改進。
當前連云港市健康連云港APP中未提供各醫療機構醫生的業務相關信息,以及可簽約家庭醫生頁面沒有醫生相關業務信息,導致居民可得到的信息太貴匱乏,不利于針對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醫生。因此在基礎信息查詢板塊增加醫生信息查詢界面,為連云港市居民就醫提供更完備的選擇。并針對目前家庭醫生簽約政策在APP中實行存在的缺陷同居民們的訴求之間存在的問題,在在線服務板塊中,在家庭醫生簽約功能的基礎上,提供專家線上會診的服務,并開發語音功能,擴大此功能的受眾范圍。
(二)連云港市“互聯網+醫療”人力資源共享機制模型分析
構建“互聯網+醫療”體系所涉及的人力資源十分龐大,以醫護為主的醫療人力資源、以互聯網技術為主的工程技術人員、保障平臺穩定運行的維護人員以及最基礎的后勤人員。其中,“互聯網+醫療”體系中最重要的人力資源便是醫療人力資源。在人力資源共享機制內部,分為共享資源的供需兩方,雙方通過這個共享的機制可以達到互動與交流的目的。并且人力資源共享在資源共享的過程中,具有明顯的共享特征。本文對連云港市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醫療人力資源共享模型進行了分析,通過借鑒SPO即“結構—過程—結果”模型,分析了人力資源共享機制運行過程。
(三)連云港市“互聯網+醫療”人力資源共享結構分析
人力資源共享的主要目標則是通過共享來減緩連云港市的醫療壓力并緩解當前醫療人力資源匱乏與配置不均的問題,來推進連云港市“互聯網+醫療”各功能模塊的實現。
共享的環境主要分為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內部環境主要指共享本身對共享機制實行的影響,即共享結構、共享過程、共享結果三者互相影響與互相實現的各個因素。外部環境則包括了政治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和技術因素等。
從政治因素來看,連云港市“互聯網+醫療”人力資源共享機制的有序推進,需要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需要政府對此推出更加具體的政策來規范連云港市人力資源共享機制的構建與完善。其次,從社會因素來看,連云港市“互聯網+醫療”人力資源共享機制的構建,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家醫院的支持,而是需要連云港市所有醫療衛生機構與連云港市居民的共同支持。在現行的醫療衛生制度之下,醫療人力資源的共享受到編制的限制,因此,完善“互聯網+醫療”的人力資源共享機制,還需要各醫院間對于工作人員編制的整合和協調。從經濟因素和技術因素來看,發展連云港市“互聯網+醫療”體系,構建完善的人力資源有共享機制平臺,需要大量的技術型人才和經濟支持。
人力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是發展“互聯網+醫療”的基礎,目前連云港市政府在平臺上只對居民開放了基層醫療機構的部分人力資源,從根本上限制了“互聯網+醫療”在連云港市未來的發展,為滿足“互聯網+醫療”發展的需要,連云港市需要從兩個層次去完善當前的醫療人力資源共享平臺:
1.人力共享層次。連云港市醫療人力資源的分布集中在城區,縣鎮的資源相比起人口總數顯得極為匱乏,在最小化醫療人力工作調動的前提下,可以利用“互聯網+”的特性,利用互聯網技術將市區醫療人力資源共享到縣鎮,具體可以對健康連云港APP進行人力資源補充,在家庭醫生現有的人力資源基礎上,增加資質較高的醫師豐富居民的選擇。
2.知識力共享。知識力共享主體包括個體與個體的共享、個體與機構的共享和機構與機構的共享,如表6所示:
通過互聯網,連云港市可以實現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相互間的知識力共享。個人與個人之間可以通過私下交流、溝通,相互傳授醫療經驗,實現雙向轉診,具有便捷高效的優點。個人與機構之間可以通過遠程會診系統,醫療水平較高的醫生通過遠程醫療會診系統,協助基層醫療機構進行醫療診斷,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水平。機構與機構間的知識力共享主要是機構間召開研討會,通過知識經驗的共享,共同提高醫療水平。
(四)連云港市“互聯網+醫療”人力資源共享過程分析
人力資源共享過程分析包括共享溝通機制、共享信任機制和共享激勵機制。
1.共享溝通機制。
溝通是人力資源共享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建立一個良好、通暢的共享溝通機制,有助于人力資源效用最大化。
溝通的方式也分為兩種,正式溝通和非正式溝通。正式的溝通渠道一般是自上而下的遵循權利系統的垂直型網絡,例如連云港市衛計委和連云港市各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的溝通關系。非正式溝通渠道常常稱為小道消息的傳播,它可以自由地向任何方向運動,不受權利等級的限制,例如醫生個體之間的溝通關系。正式溝通由于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因此有約束力強、溝通效果好等優點,缺點在于溝通手續繁雜,傳遞速度較慢。隨著互聯網和局域網的發展,人們往往對正式的、強勢的價值觀灌輸方式持反感的態度,因而非正式的、水平的公司員工個人之間的溝通網絡對于價值觀信息的傳遞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連云港市醫療衛生機構需要改善當前的溝通環境,變垂直化溝通為扁平化溝通,同時,連云港市醫療體系維持有效的溝通還需要溝通雙方具備完備的醫療知識儲備,并具有建立人力資源共享機制并完善連云港市醫療衛生現狀的共同目標。
2.共享信任機制。
人力資源共享機制共享的程度和共享主體間信任的程度有關,連云港市互聯網醫療人力資源共享機制的共享主體是醫療機構和個人,在現行的連云港市醫療背景下,建立共享信任機制是醫療人力資源共享機制可持續發展的保障。目前的大部分醫療機構的發展都在政府部門的監管之下,機構與機構之間存在正規的信息傳遞渠道,機構與個人之間具有規范的管理模式,這樣的關系有助于共享信任機制的建立,但由于多年來的傳統思維影響,固化的現有模式導致缺乏建立機制的動力,因此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對建立醫療人力資源共享機制意義的宣傳,促進共享主體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此外,建立連云港市醫療共享信任機制可以從文化信任出發,連云港市醫療機構間的整體利益都是相同的,并具有共同的發展目標,
3.共享激勵機制。
人力資源共享機制的構建,是以人才為核心,構建與其相輔相成的激勵機制。人力資源共享作為一種人力資源流動的過程,其運行和持續必然需要動力來推動,因此在這個共享過程中,共享激勵機制的的構建是必不可少的。
人力資源共享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此共享激勵機制相對應也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連云港市大型公立醫院及機構的醫生下派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需要醫院甚至連云港市政府出面提出激勵措施,以保證扶持工作能夠更認真完成,同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上派至大型公立醫院也需要得到上級的激勵,以確保進修人員更努力的完成目標。
(五)連云港市“互聯網+醫療”人力資源共享結果分析
建立連云港市醫療人力資源共享平臺最主要的目的是為連云港市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方面的支持,為人力資源共享提供一個良好的共享環境。共享平臺的鞏固需要政府建設完善的共享溝通機制、共享信任機制和共享激勵機制,并分析其對連云港市醫療人力資源共享環境的直接影響和遠期影響。直接影響主要可以從各醫療機構人力資源變化、醫務人員業務量的變化和技術能力的變化等方面來分析,就產生的變化做出評價并反饋給共享機制和平臺,做出針對性的調整。遠期影響主要包括該人力資源共享機制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與經濟效益,和對連云港市醫療體制變化的影響,分析其遠期影響需要在共享機制實行適當時間后再對其進行評價,這個評價也會直接影響到機制是否能夠繼續順利運行,最后將結果直接反饋給人力資源共享機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做出改進。
發展連云港市“互聯網+醫療”是一個漫長而又充滿挑戰的過程,在構建連云港市醫療人力資源共享機制的過程中,機制的建設與運行需要連云港市政府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和經濟上的協助,需要連云港市各醫療衛生機構的共同協作,需要連云港市居民的理解與支持。
(作者單位:江蘇海洋大學)
參考文獻:
[1] 黃楚新,王丹.“互聯網+”意味著什么——對“互聯網+”的深層認知[J]. 新聞與寫作,2015(05):41-43.
[2] 楊繼瑞,薛曉,汪銳.“互聯網+”背景下消費模式轉型的思考[J].消費經濟,2015(06):20-21.
[3] “互聯網+醫療”:看廣東如何將其落地[J].吉林醫藥信息,2015(09):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