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榮
摘要 實施營改增制度不僅為建筑企業帶來了許多發展的機遇,提升了企業整體的競爭實力。但是在改革后的背景下,建筑企業也將面臨更多的挑戰。本文針對營改增背景下建筑企業所面臨的難題作出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保障建筑企業能夠在營改增環境下更好地生存,并為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從根本上推動社會經濟的不斷增長。
關鍵詞 營改增;建筑企業;增值稅納稅;問題;對策
自營改增政策實行以來,建筑行業、金融行業等等許多行業都受到了影響。以建筑行業來說,之前一直采用的是繳納營業稅的稅收方式,行業利潤率在3.5%左右,實施改革后就轉變成了繳納增值稅的形式,雖然能夠對企業的稅負壓力有一定緩解作用,擴大其盈利空間,但也對建筑企業產生了一定影響。
一、營改增背景下建筑企業面臨的部分涉稅規劃問題
(一)建筑企業內部稅負不均衡
有些建筑企業需要購置的建筑材料和設備需求量較大。相對而言,其進項稅額金額較大,銷項稅的金額相對較小。這樣一來,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企業進項稅額未能全部抵扣完,進項稅額大意味著相應成本費用較多,會造成企業虧損,還有一些建筑企業存在銷項稅額遠遠大于進項稅額的情況,這樣就需要繳納更多的增值稅及附加稅費,造成稅負較高。另外,大多數的建筑企業都開始實行多元化經營模式,比如在建筑施工的基礎上,還同時經營著運輸、安裝勞務等業務,如果這些勞務都是由內部部門提供,而不是由建筑企業提供,那么其實就是屬于內部的服務,就不能抵扣相應的增值稅進項稅額。
(二)供應商的選擇影響建筑企業利潤
建筑企業施工涉及的材料種類繁多,包括大宗材料、二三項材料、地材、零星材料等,涉及的供應商有一般納稅人也有小規模納稅人,特別是地材和零星材料供應商多為小規模納稅人。例如,如果要從小規模納稅人處購買材料,或是受到當地供貨條件的限制,建筑企業通常就會和當地的農民合作,而這些農民一般是就地取材,將當地的砂石等材料提供給建筑企業,很難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同時,因為供應商不夠規范,所以材料的質量無法得到保障,也會出現貨品退換的情況。如果建筑企業不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就不能抵扣進項,最終導致稅負的壓力增大,材料成本增大,利潤減少。
(三)報價工作復雜
建筑企業在承接項目時通常都是用投標的方式,需要編寫投標書,主要是為了確定投標價格,最終經過比較和分析后再做出決定。而建筑企業中標與否一般關乎兩方面,一是其自身的實力、建筑資質等等,二是報價是否合理。如果報價過高,則可能會錯過承接的項目,在競爭中被淘汰;但是報價過低,建筑企業內部的利潤就會減少,甚至造成虧損。在實行營改增政策后,增值稅就不再包含在工程費用定額中了,所以需要在分析之后對定額進行調整,調整以后,產品的造價內容等也會相應發生變化。
(四)巨額勞務用工無法全部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
建筑行業勞務用工有勞務分包、勞務派遣、自有勞務隊伍等幾種模式。部分勞務分包和勞務派遣可取得勞務公司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但自有勞務隊伍大多是由一些農民工或者是臨時工組成的,人員密集,在建筑企業的成本中所占據的比例較大,并且還在不斷上漲。這一部分的人工勞務成本,很難取得法定的扣稅憑證,因此不能用來抵扣稅金,進而大幅減少了進項稅額的抵扣,那么建筑企業就需要承擔更多的稅負壓力。
(五)資金鏈緊張問題加劇
在營改增之前,建筑企業一般是由建筑單位在經過最后的驗收環節后,用代扣代繳的方式進行結算,而實行了營改增的政策之后,就不能再使用代扣的方式,而是要按增值稅規定先進行稅款預繳,再根據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即發票開具、工程結算收款、合同約定付款時間孰先原則進行稅款繳納。但是用這樣的方式很容易出現工程款拖欠的問題,工程款的收回和施工兩者間的進度沒有保持一致。當甲方驗收后不一定能立即支付工程款,而建筑企業卻不但需要先將工程款墊付給負責施工項目的人員,還要繳納在施工過程里所對應的稅金,同時還需要進行預繳稅款。
二、建筑企業增值稅納稅規劃的解決對策
(一)合理設置分支機構
營改增后建筑企業一般是旗下的各個公司進行獨立申報后,再交納稅金,出現建筑企業內部稅負不均衡情況,當部分子公司的進項稅額沒有及時進行抵扣時,就會加重建筑企業的總體稅負壓力。建筑企業可以根據組織管理、工程項目情況、稅負、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等綜合考慮后將內部組織結構進行合理設置,減少增值稅進項稅留抵,降低稅負,增加利潤。比如,當建筑企業的稅負形成不平衡狀態時,可以把旗下的工程公司設置成分公司的形式,由建筑企業統一去繳納增值稅,那么建筑企業內部的各項目的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就能夠合并匯總計算,實現充分抵扣。
(二)謹慎選擇供貨渠道
一般納稅人供應商的價位通常會較高,但是能自身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而有些小規模納稅人供應商的價格雖然較低,但無法自行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無法開具發票,只能由稅務機關代開,這樣必定會給建筑企業的經濟上造成一定的損失,因此需要在價位上和折扣上分析。在不考慮質量等方面的前提下,當小規模納稅人的價格折讓幅度能夠保持一定平衡時,選擇小規?;蚴且话慵{稅人的結果是一樣的。假如價格的折讓比較低,則選擇小規模納稅人作為供應商;反之,就選擇一般的納稅人作為供應商,能夠獲得更高利潤。
(三)審慎進行報價
如果建筑企業在營改增以后依舊不改變報價,那么很容易在抵扣銷項后,利潤相比以往會較少。因此,在這時建筑企業為了不減少營業收入,應保持謹慎的態度,掌握平衡,適當提高投標價位,爭取在競標中取得成功,保持企業的正常收入與利潤。同時,也可以調整企業內部標前成本測算模式,在原來交納營業稅模式下測算標前成本及利潤的基礎上,調整為增值稅模式,將預計收入、成本費用分離增值稅后,重新建立測算模型,擇優選擇保價方案。
(四)提高機械化操作能力
因為內部勞務費不涉及增值稅的征收和抵扣,所以不能帶來可以抵扣的稅金,建筑企業可以將密集的勞務模式進行改善。一方面可通過提高機械化的生產與操作,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優化工作效率,減少勞務用工的人員和費用;另一方面可以調整勞務模式,在不增加勞務成本的基礎上通過勞務公司分包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降低勞務成本、降低稅負。通過勞務改善可以在不增加勞務成本基礎上提高進項稅額的抵扣。
(五)優化現金流管理
工程款延時到賬是建筑企業中經常發生的事情。有些款項甚至要拖延到幾個月或是幾年之后。營改增政策實施后,使得建筑企業經濟緊張的狀況變得更加嚴重,建筑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資金壓力。因此,建筑企業需要加強對資金鏈的管理,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資金管理方案,要保證建筑企業有足夠的現金流,能夠緩解支付壓力。同時加強稅務事前規劃,異地施工工程項目預交增值稅時,做好勞務分包差額抵減,盡量降低預交增值稅時的資金壓力。及時跟進政策研究,2020年度海南省提出異地施工工程項目500萬元以下可以不預交增值稅,這可能預示著異地施工工程項目預交政策有所調整,這也是加強現金管理的重要舉措。
三、結語
建筑企業在增值稅運行四年來仍會面臨較多影響。例如建筑企業在建筑施工期間所消耗的資金不能獲取對應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不能充分取得進項稅額進行抵扣;異地項目預繳的增值稅不能充分抵減等等。在某些角度上增加了建筑企業的稅負壓力。再加上建筑企業增值稅政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不夠完善,所以無法保障企業的持久發展。但其實在增值稅實行及國家減稅降費的同時,也為建筑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使其能夠充分利用各項經濟方面的政策,提升效益,還能幫助建筑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
(作者單位為山西天揚君合稅務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1] 鄧艷林.淺議營改增對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6,38(S2):70-71.
[2] 紀金蓮,張玉娟.營改增對建筑業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建筑經濟,2014,35(07):15-17.
[3] 廖敏霞.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影響分析及應對策略[J].企業經濟,2016(08):14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