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漢峰
摘 要:“互聯網+”是指各項社會經濟領域中的業務工作充分融合各項互聯網的創新成果,在提升變革組織及效率的同時使經濟更好的發展與進步,提升實體經濟生產力和創新力,從而使一種將互聯網作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社會經濟新型發展形態。伴隨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國公共圖書館原有的傳統優勢面臨著嚴峻挑戰。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體系;研究
為了對圖書資源的價值充分挖掘使讀者多樣化的需求得以滿足,啟動智慧服務體系建設計劃的圖書館將通信、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等作為核心,為讀者構建起一個智能開放的圖書資源庫。當前智慧管理、跨界融合及在線借閱等功能已在公共圖書館的智慧服務體系中實現,但其服務效率及質量依然需要提高,因此本文針對該體系在“互聯網+”時代中的應用進行探究。
1 “互聯網+”時代下公共圖書館的智慧服務體系特點
1.1 創新驅動
傳統的公共圖書館吸引讀者的資本是館藏圖書資源,這種資源驅動模式伴隨讀者更多的需求逐漸向創新驅動轉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傳統的模式退出歷史舞臺的步伐加快,圖書館智慧服務體系發展的主流以數據驅動和用戶驅動為中心精細化發展的模式為準。用戶驅動為了留住和吸引讀者,將滿足讀者的需求作為工作出發點;數據驅動則是借助大數據技術將讀者的閱讀喜好掌握,通過分析各項數據將相關的書籍推薦給讀者。通過創新技術服務理念等有效整合圖書館的軟硬件設施從而最優化運用資源并實現資源共享,各地區各級的公共圖書館通過共享、協作實現精細化創新驅動的服務模式共建。
1.2 智能開放
當前讀者借閱圖書及知識服務需求變得多樣化,在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體系中圖書館員除了將館藏資源不斷擴充外還需要將其開放性提高,才能使讀者們真正共享利用圖書館的知識資源[1]。智能開放通過對互聯網平臺的依托互聯溝通,高校及公共圖書館等圖書情報機構充分共享圖書資源并向所有讀者開放,將在線借閱及瀏覽等服務提供給讀者。
1.3 跨界融合
“互聯網+”時代下的傳統圖書館服務體系與信息技術相連接,這種跨界融合包含了知識體系、信息數據服務及獲取過程,圖書館的智慧服務體系為了不斷自我完善并協同創新,一定要將現有的軟硬件條件全方位深度融合,才能使各層次的服務協調發展并全面開放。圖書館可與行業大數據不斷融合,借助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型技術全面整合資源與服務平臺的跨界融合。
1.4 以人為本
公共圖書館的志愿服務體系是在對讀者需求了解的前提條件下,為了使其感受到尊重將優質、個性化的服務提供給讀者。周末和節假日是圖書館的工作高峰,通常服務臺前會排起歸還借閱咨詢圖書的讀者長隊,導致讀者時間被大大浪費的同時又使圖書館員的工作壓力增加,因此圖書館智慧服務體系可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將自助通道提供和開放給讀者,例如取書的讀者可通過自助終端檢索所需書籍后再借閱登記,不需要等待僅需幾分鐘時間便可獲取更好的服務體驗;或者是通過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進行館內資源瀏覽、查詢、續借等,也可以使用手機自助掃碼借書,方便快捷。此外,通過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還可以自助辦理圖書證,查詢圖書館的推廣活動,從而為讀者提供最優質的閱讀體驗。
2 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體系的發展戰略
2.1 完善圖書館服務模式
將區域圖書館聯盟模式建立健全才能使公共圖書館的資源真正實現共享,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公共圖書館一定要將良好的資源共享意識樹立起來,積極運用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才能使圖書館全方位的發展進步,并將各區域間的圖書館聯盟建立起來。利用圖書館聯盟可將各成員圖書館投訴的資金減少,利用資源共享和相互合作的方式可最大程度的獲取信息資源,使讀者們的需求得到滿足。同時公共服務的覆蓋面積可大大擴展,讀者們借助互聯網技術可更加直接的享受相應的便利。為了促進全民閱讀還應當充分利用圖書館中的各種閑置資源,可在官方網站發布捐贈圖書的消息號召人們將自家閑置的圖書捐贈[2],還可在公共場所建立讀書交流群及漂流點,該舉措除了可進行圖書的相互推薦同時方便不同讀者交流彼此讀書心得,從而為閱讀擴展提出良好建議。擴展閱讀能夠有效促進全民閱讀,并將其他行業和閱讀模式更好的融合。
2.2 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建設
自身擁有的社會教育職能要求公共圖書館除了將讀者對各種專業知識的需求滿足,還需要在創新智慧服務體系的同時按照自身資源優勢及特點對互聯網及其他各項新型技術充分利用。如將圖書館網上公益課堂開通,使讀者們能夠方便的借助手機電腦等服務終端在線學習,開通網上課堂前授課內容應由圖書館提前根據各個專業類型合理的分類與匯總[3],然后將整合好的信息數據通過手機短信及網絡平臺等各種方式及時向讀者推送,由讀者自己按照時間和喜好合理安排與選擇課程。另外借助網絡課堂授課教師還可與讀者互動,通過溝通交流專業知識將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充分發揮。另外借助各種社交平臺可使廣大讀者和圖書館員在線、實時交流,及時將某些活動信息傳達給讀者并傾聽其訴求和意見,通過頻繁互動建立起良好的關系。
2.3 服務方式的創新
合理的衍生數字圖書館并積極引入移動數字閱讀方式和數字版權保護技術,借助4G、無線等網絡方式向讀者傳送圖像、音頻、文字等各種資源,借助移動終端設備的讀者便可快速獲取所需的信息資源,從而實現高效的數字圖書館服務。這種積極開展的移動圖書館服務可幫助生活節奏加快的讀者們以最快的方式獲取所需的圖書和資訊,因此公共圖書館在管理期間應當十分詳細的整理分類管層文獻,認真核實保持流通的圖書數據信息,利用自主檢索方式向用戶提供更加精確快速和廣泛的信息,從而使其查閱文獻的時間有效減少。
2.4 強化圖書館人員的培訓
要想在“互聯網+”時代下創新公共圖書館的智慧服務體系一定要借助和依靠互聯網等相關信息技術的支撐,公共圖書館應當組織管員定期進行計算機相關的技能培訓,使其能夠將各種先進的專業技術全面掌握并靈活運用在實際工作中,才能將優質高效的服務提供給讀者們。同時作為新興的圖書館服務模式和智慧服務體系前沿—學科化服務,要求分派到各個專業的院系圖書館館員應當與其自身的知識結構相符,才能將調查用戶需求的工作做好。學科館員應當按照社會調研結果深入到一線科研和教學中[4],對技術充分挖掘并積極利用數據分析,將專業化的用戶需求數據庫構建起來,借助自身專業素養使讀者們能夠更好的運用圖書館資源。
3 結語
綜上所述,公共圖書館的智慧服務體系是在“互聯網+”時代下對自身競爭力提高的一種方式,更是將讀者服務質量提高的客觀需求。在該方面大多數公共圖書館已取得不錯的成效,但伴隨不斷加劇的行業競爭和不斷提高的讀者服務需求公共圖書館需將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統不斷升級,組織館員培訓,才能不斷完善智慧服務體系的建設,從而將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服務提供給讀者,使公共圖書館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鄭喆.“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體系的打造[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9,39(12):41-42.
[2]游曉丹.“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體系構建[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S1):27-29+49.
[3]展哲.“互聯網+”時代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創新發展戰略研究[J].科技視界,2019(23):208-209.
[4]劉露.“互聯網+”時代圖書館智慧服務體系特征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21(0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