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娜
摘 要:學前教育專業主要是為幼兒園培養優秀的師資,音樂專業是他們必須學習和掌握的技能之一。基本樂理是音樂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也是特別重要課程,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音樂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表現音樂、欣賞音樂、創作音樂的能力。本文結合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現狀和特點,總結自身教學經驗,進行該課程的教學探索,以適應該專業音樂教育方向當下的時代發展與職業人才需求。
關鍵詞:學前教育;樂理教學
在中職院校,基本樂理是學前教育專業音樂專業的一門重要的理論課程,也是學習視唱練耳、鋼琴、舞蹈、歌唱等技能課程的基礎課程,所以學好基本樂理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中職學生因生源群體文化水平偏低,音樂素質不高,理解能力參差不齊,加之樂理專業知識枯燥、抽象難懂,使得學生從心理上產生畏難情緒,學習積極性弱,導致教學效果不太理想,運用實踐能力差,所以說,學生學好基本樂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教好基本樂理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發展,我們的教學觀念和方法也應隨之改變,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為依據,幼兒園藝術教育應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激發他們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因此幼兒教師的培養應緊緊貼合時代的需求,以生為本,在學生的立場上開展有效的教學工作迫在眉睫。針對基本樂理教學,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做出以下幾點探索。
1 上好第一堂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第一堂課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有其獨特的地位和價值,怎樣上好上活第一堂課呢?
首先,要想讓學生喜歡你的課,就得先讓學生喜歡你本人。這就需要我們發揮自身優勢,以人格魅力,吸引更多的學生喜歡你,從而喜歡你的課,給學生留下正面的深刻的第一印象并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有淵博的知識和扎實的工作、組織、專業教學能力,并堅持學習,不斷吸取新知識充實自己,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讓思想不落伍。
其次,通過舉例、示范、視聽資料等多種形式帶學生認識樂理這門課程,告訴學生“我們為什么要學習這門課程?這門課程會學到什么?我會帶大家怎么去學習這門課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讓學生意識到基本樂理是一門非常有趣的課程,從而對這門課程充滿希望,從原來的“要我學”走向“我要學”的積極心理轉換。
2 營造寬松課堂環境
良好的課堂氣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要想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中去追求知識,首先自己要充滿這種積極歡悅的情緒,通過語言、表情、動作等去感染學生,帶動學生,這是一種非常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其次放下嚴厲、批評,允許出錯,允許求異,創新,通過鼓勵的言語、親切的動作、贊美的眼神等多去鼓勵學生、表揚學生,使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每個孩子都有一顆音樂的種子”,放大學生的優點,就是供給種子發芽、開花、結果所需的充足水份和陽光。幫助他們找回失落的自尊,喚醒他們向上的自信,發現自己,肯定自己,讓學生常常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的樂趣,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習的質量和能力。
3 把握教材兼顧實用性
幼教專業的宗旨是為幼兒園培養優秀的師資,為實際教育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需要準確地把握學前教育的專業定位及培養目標。目前,大部分的基本樂理教材專業性都較強,對沒有音樂基礎的學生來說,確實比較難,所以對于樂理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難易適中且實用性強。根據學生的實際基礎和幼兒園實際教學工作為參考,配備一些參考資料或校本教程,對教材內容的范圍和難易程度進行調整規劃,由淺入深,由簡入難,循序漸進,使學生有一個的系統學習,從而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另外在教學生樂理知識的同時,還可講授或者滲透一些如何將知識傳遞給幼兒技巧和方法,使學生獲得更多有效經驗,進而提升專業水平。
4 豐富教學方法方式
樂理知識枯燥乏味、難以理解,學生音樂素質不高,因此教學方法對學生樂理知識的掌握有著重要的影響。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思維大于抽象思維,我們可以運用他們的形象思維去啟發他們的抽象思維,采用一些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傳遞給學生。比如在講授大小調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音樂,讓學生通過聽覺加強對調性的理解;比如在講授五線譜時,可以編寫順口溜的方式幫助學生認識五線譜;在講授五線譜音符時,可以借鑒小蝌蚪成長變化的形態快速識別音符形狀,還可以通過音符寶寶找名字的游戲加強記憶;比如在講授音高概念時,通過音階手勢法和《身體音階歌》來理解站我音高概念,同時了加強了學生音準概念;比如在區別節奏和節拍概念的時候,可以把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打節拍,一組打節奏,兩組同時進行演奏同一段旋律,學生就很容易區別兩者的區別。也可以利用樂器,如非洲鼓、鈴鼓等簡單而又易操作,還十分有趣的樂器來表現。在學生理解領悟之后,積極鼓勵他們進行更好的自由發揮創作。
5 加強學生實踐能力
基本樂理的學習最終需要回歸到音樂實踐中去,只有把理論融入到實踐中,學生才會真正體會到它的真正意義,才會讓學到的知識充滿無限的生命力,才能對音樂作品和音樂實踐有更深刻的認識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提示引導或者給予學生相關的素材信息,加強學生的感知、參與、體驗、即興發揮,創作想象,將基本樂理的理論性、知識性、趣味性融為一體,既加強了理論知識的掌握,也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論知識轉變成生動的音樂藝術活動,學生既是教學的參與者也是創造者,教學效果立竿見影,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力、表現力、鑒賞力、創造力。整個課程的這種多元化教學與以后的幼兒音樂教育工作有機聯系在一起,更有利于學前專業學生在幼兒園工作中融合自己對音樂的深刻理解,發揮更大的潛能。
6 拓寬考核評價方式
目前樂理課程的評價方式較單一,主要以試卷考核為依據,這種評價方式只能了解到學生樂理知識概念掌握的情況,無法對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做到全面、系統的考查。我們可以此采取理論加實踐的考核方法,不僅注重結果更注重過程,如: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選取考題,自由發揮創設,展示作品,教師進行評價,并給出改進建議。還可以適當利用多媒體和網絡工具等,上傳學生作品,展示學習成果,做到學生自我評價,互相評價,教師評價相結合。這種形式既增加了學生實踐的機會,又增強了學生相互學習的意識,更能檢測出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融會貫通。
學習基本樂理的目的是學習音樂語言,掌握系統的音樂理論知識,并激發他們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如果脫離了這些,僅僅學習樂理理論就枯燥無意義了。所以,作為教師應努力學習借鑒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成功經驗,豐富我們的教學手段,使樂理教學更豐富有趣,激發學生音樂的創造性,提高學生的理論素養和綜合技能,為幼兒音樂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許卓婭.幼兒園音樂教育與活動設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張青云.基礎音樂理論在學前音樂教育課程設置中的重要性[J].赤子,2012(8).
[3]馬成,李娟.基本樂理與伴奏編配[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