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群眾文化活動是農村群眾文化的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在某程度上來講,可以將農村群眾文化本身的價值呈現出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對豐富農村群眾的精神生活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此,相關部門要重視起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夠吸引更多農村群眾參與進來,從而不斷為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助力。
關鍵詞: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特點;發展趨勢
在新的形勢下,做好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關系到農村文化的發展,還對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建設有重要的影響,基于此,有關部門要積極開發各地區的文化資源,并且要對文化活動的內容進行創新,而本文則是就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趨勢與特點為議題展開論述。
1 現階段我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特點分析
從當前的農村發展現狀來看,我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特點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首先,空間上的廣泛性,具體而言,就是農村群眾文化活動不但形式較為豐富,意義也較為廣泛,多地的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都形成了其自身的特點,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各地的農村群眾文化活動所呈現出來的形式也更加多樣化,因此,贏得越來越多農村群眾的喜愛,久而久之,則發展成農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極大程度上豐富了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其次,時間上的閑暇性,這主要指的是農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并不需要占用其勞作時間[1],只需要其拿出一些空閑時間便可以融入到其中,在此基礎上,農村群眾可以根據自身的精力或者是需求來組織文化活動,這十分符合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最后,內容上的豐富性,這里提到的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內容豐富,主要體現在這樣兩方面,第一,我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所涉及的層面較為寬泛,而且不同民族、不同區域中農村群眾文化活動是有很大差異性的,也正是因為這種差異性才使得各地的文化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第二,就是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種類異常多。
2 當前我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存在的問題分析
即使現如今我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已經發展的較為完善,但是對于部分落后地區來講,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來講,對于部分落后地區來講,由于其基礎設施不足,所以導致開展文化活動的場地有限,這樣一來,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就不能夠得到相應的滿足,這將會直接影響其生活質量,一些更為偏遠的地區,甚至連開展文化活動的固定場所都沒有[2]。另一方面,相關部門的基層建設人員不能夠從根本上認識到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展開的必要性,加上隊伍單薄,創新型人才匱乏,相信這也是使農村群眾文化活動難以推進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建設部門中的部分領導看來,他們只能夠看到相關工作開展過程中帶來的經濟效益,并不能夠意識到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之間存在的關聯性,對于二者之間的相互促進作用也知之甚少,這對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展開也極為不利。除此之外,政府給予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經費不足,加上不能夠配合相關的宣傳工作,這也會為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帶來阻礙。當然,有關工作也或多或少受到城市化進程加快的影響,很多農村的青壯年人士都選擇去城市務工,各地區的村落里只是遺留下一些空巢老人以及留守兒童,這不僅無法推動文化活動的展開,還會讓文化活動的設備使用率逐步降低。
3 新形勢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趨勢
3.1 群眾文化活動的生活化與社會化
在新時代背景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不再僅僅局限于狹小的農村空間,已經逐漸向著社會化與生活化方向邁進,從當前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現狀不難發現,活動的區域范圍在逐漸擴大,而且群眾的活動質量也越來越高,這是一個很明顯的進步,與此同時,群眾文化活動展開過程里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有一定的提高。更多的農村群眾愿意自主自發的參與到文化活動中,這樣更容易促進系列文化活動的展開,最重要的是,在眾多農村群眾看來,文化活動已經成為其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因為某些因素不能夠參與其中,反而會使其感到不自在,生活也會失去其原有的色彩。
3.2 群眾文化活動的常態化及制度化
隨著社會制度的不斷成熟,政府相關部門也加強了對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管理工作,如此一來,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展開也會更加規范化[3],與此同時,有關部門的基礎建設人員也逐漸重視起自身的工作,這對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制度的完善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為了能夠使得群眾文化活動能夠發展的更好,相關部門人員開始逐步增強文化活動的主干力量,最終的目的是打造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從而更好的服務于農村群眾文化工作。在部分農村地區,一些群眾文化活動不但以定點活動的方式來展開,還在此基礎上與流動活動形式進行結合,這樣不僅能夠加大文化活動的覆蓋面積,還能夠吸引更多農民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其參與的積極性,使其能夠將群眾文化活動當做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3.3 群眾文化活動的特色化以及生態文明化
我國民族眾多,其文化的發展形式也各不相同,要想將各地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發展的更有特色,就需要結合當地的文化資源,這樣才能夠將文化活動最吸引人的一面展現出來,廣大的人民群眾也更愿意參與到相關活動中。民間歌舞賽、民歌坐唱、潑水節等都屬于我國較為常見的民族群眾文化活動,這些文化活動不但能夠彰顯出極強的地域性特色,還有很強的民族性特點,群眾在參與文化活動的過程中,也可以對民族文化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4]。另外,群眾文化活動也開始逐漸向生態文明化趨勢發展,從有關的調查結果來看,部分農村地區開始重視當地自然遺產的保護工作,而且相關組織人員將民族文化的傳承當做是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此基礎上,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很多文藝作品都是依托于當地的特色文化制作而成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單單是對當地先進人物及事跡的宣傳,更為群眾文化活動的推廣打下堅實的基礎。
4 總結
總而言之,在如今這個新形勢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展開不但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更與人們的利益有很大關系,相關部門一定要做好自身的工作,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展現出當地文化特色的同時,還要積極對其創新,這樣才能夠得到更多農村群眾的支持,使其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從而促進文化活動的順利展開,為和諧社會的構建蓄力續航。
參考文獻
[1]崔震彪.現階段我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困境與出路研究[D].山東大學,2017.
[2]黃露.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重慶農村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及策略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6.
[3]鄭玉捷.試論政府在群眾性廣場文化活動發展中的作用和角色[D].華中師范大學,2013.
[4]房超凡.淺談新形勢下鄉鎮文化站創新群眾文化工作的思考[J].東方企業文化,2014(21):83+87.
作者簡介
張爽(1988-),女,漢,吉林省洮南市,科員,助理管員,本科,洮南市文化廣播總站,研究方向:農村群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