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昌軍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2020年6月征求意見:提高了欺詐發行股票、債券罪和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刑罰,明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刑事責任(民事、行政法都明確控股股東與實際控股人、保薦責任),同時加大對保薦等中介機構在證券發行、重大資產交易中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等犯罪的懲治力度(最高刑期10年并處罰金。這壓實承銷保薦“看門人”責任,對證券公司的核查把關義務提出更高要求)。這些有利于與3月施行的新《證券法》協調。
法律大力從嚴之際,上市公司及其董監高、股東、實際控制人該如何有效應對?
其一,必須真正高度重視企業合規制度建設。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完善規則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內幕信息登記管控制度等),明確責任人和獎懲機制;加強培訓,特別是董監高的培訓,以及大股東、實際控制人有關管理人員的培訓,讓其有合規意識、識別合規風險的能力。對所有員工進行合規考核,將其和職務晉升等掛鉤,促使員工更加重視合規。合規負責人、合規管理部門要向管理層定期匯報合規制度實施情況、重大合規(違規)事件。定期針對企業的合規制度和體系向外部律師咨詢,并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完善。完善舉報調查制度,及時發現和管理合規風險。完善合規問責機制,加強員工合規管理的責任心。
其二,當上市公司及其董監高、股東、實際控制人面對監管調查和處罰,需要配合行政、司法機關調查,委托有經驗的專業律師提供幫助。開展內部調查、搞清事實、分析事件性質,預測后果。面對監管調查,應態度誠懇,積極配合,不對抗。經過自查,涉嫌違法的事項做到及時中止,過失或遺漏要及時補正,減輕造成危害后果,挽回損失,確保情況不再惡化。對確定構成違法或情節輕微的,積極依法舉證、申辯、聽證、復議、行政訴訟、辯護等保證自身權益與聲譽。
另外,在新《證券法》與《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雙重規制下,證券公司除了做好證券市場“看門人”,嚴格履行承銷保薦義務、核查把關審慎盡職,也應在保薦工作中履職盡責并保留證據,按照監管規則做好工作底稿,以書面、錄音錄像、電子證據等形式,留存適當性義務的履行證據,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發生的刑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