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勤業
刑法修正案草案今年6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提高欺詐發行股票、債券罪和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刑罰,明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刑事責任。這次修訂,是對各方長期以來加大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強烈呼吁的回應,也是對新證券法的回應。今年3月實施的新證券法,明顯加大了行政處罰的力度。刑法修正案和新證券法結合,將形成“行政處罰+民事賠償+刑罰”的法治供給閉環,對完善資本市場法制建設、護航注冊制改革和保護投資者利益、加快市場出清進程進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等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上市公司違法違規情況依然比較嚴重。A股上市公司2019年違規961次,違規公司566家,其中136家公司和個人受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從處罰的情況來看,內幕交易和信息披露違規是重災區。面對日益完善而嚴格的法治環境,上市公司應積極采取措施,完善各項制度建設,加強董監高人員的自律和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包括信息披露質量。具體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是不斷健全內控體系,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為公司的規范運作提供制度保障。首先,要健全公司治理結構,合理優化內部組織,明確各部門的職責權限,使各部門、各機構之間能夠實現相互協調和制衡;設立專業委員會對董事會予以分工和制衡;對于獨立董事的選拔,應從具備相當專業知識、保護中小投資者切身利益、能夠獨立于公司經營活動之外三個方面進行考量,保證獨立董事制度的有效執行;監事會方面,需不斷加強其對董事會、管理層的監督審查力度,可以考慮增設外部監事,增強監事會的獨立性。其次,要強化風險意識,完善風險評估體系,公司應當對潛在風險因素進行深層次分析和挖掘,防患于未然。最后,要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根據自身發展的特點,對不同的控制對象、市場環境和發展階段,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及時發現問題,結合風險應對策略,排除盲點,對各種業務和事項實施有效控制。
二是完善信息披露管理制度,進一步提高信息披露質量。上市公司應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等法規要求,制定適合本公司的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從制度上明確公司相關部門、分公司、子公司的重大信息報告義務、報告程序和責任;明確董監高人員對重大信息及時報告、審議的義務;結合公司實際,細化、量化“重大事項”、“及時”等概念的定義,便于相關責任人掌握披露標準。完善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一旦發生突發性事件或媒體重大質疑,能夠快速反應,及時報告和披露;建立健全上市公司與控制股東、實際控制人的溝通機制,當股價異動或出現市場傳聞時,上市公司應及時主動向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進行信息問詢,并做好相關記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也應建立相應的信息披露制度,并指定專人為信息披露聯絡人,對于涉及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等重大事項,及時主動履行告知義務。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等方面還應完善信息保密管理工作,建立內幕信息知情人備案管理制度,嚴格控制內幕信息知情人范圍。
三是強化內部監督,加強對董監高人員的自律和教育工作,防范內幕交易。作為管理者,董監高對公司的規范運作、持續穩定發展承擔重大職責。因此,對董監高的監督尤為重要,公司應完善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對其行為進行制衡、約束,防范內幕交易等違規現象的發生。同時公司應建立內部稽核機制,對公司經濟業務進行會計監督,加強內部審計,財務人員參與經濟決策、合同談判、款項支付審批,組織財產清查,有效發揮會計監督職能。上市公司還應經常組織董監高參加培訓學習活動,掌握各項法律法規和信息披露、股票增減持等方面的有關規定,增強其法治觀念和風險意識。在加強高管忠實義務教育、提高使命感、責任感的同時,公司可以考慮通過股權激勵等方式,強化上市公司和高管的共同利益基礎,使他們從主觀意識上形成有效的自我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