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潤

石恒業,標準的山東彪形大漢,再配上那張極具辨識力帶有夸張色彩的“U”形臉,讓人見一面就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
從田間走出來的農民企業家石恒業帶著天生的“土氣”,怎么看都無法與高科技聯系起來,可現實中他確確實實是一家被國家認可的高科技企業的掌門人——山東科恒晶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經理。
石恒業為人低調,想獲取他個人的公開資料很難,天眼查也無奈他何,鮮有其個人有關信息,即便是科恒晶體官網上的聯系人一欄,也只是顯露姓氏加職務“石經理”,整個網站上找不到石恒業的名字,更遑論董事長致辭等冠冕堂皇的文字,充滿神秘感。
正是這位充滿神秘色彩的農民企業家,膽子很大,“懵懵懂懂”地闖入高科技材料行業,一發而不可收。
石恒業先是做高純度氧化鋁。高純氧化鋁氧粉又稱三氧化二鋁,分子量102,是一種白色無定形粉狀物,俗稱礬土,熔點高達2050℃。這是照明用LED的材料,99.99%高純氧化鋁系列主要用于高壓鈉燈,新型發光材料,特殊陶瓷,高級涂層,三基色,催化劑及一些高性能材料。
石恒業最初是從研發成功高純度氧化鋁獲得第一桶金,每噸要50萬-70萬元人民幣。經過幾年的發展和規模經營,科恒晶體成為世界上最大的LED基片級高純氧化鋁企業。早在2010年,就已在發達國家銷售并獲得出口認證,諸如美國、俄羅斯、烏克蘭等。目前,該項目處于國內領先,在國際上具有成本優勢和技術優勢。
但石恒業并不滿足,他野心勃勃地進軍半導體第三代材料氮化鎵。
半導體技術在不斷提升,終端設備對于半導體器件性能、效率、小型化要求的越來越高。尋找硅(Si)以外新一代的半導體材料也隨之變得更加重要。在50多年前被廣泛用于LED產品的氮化鎵(GaN),再次走入大眾視野。特別是隨著5G時代的到來,進一步推動了以氮化鎵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快速發展。
如今科恒晶體又占得先機,其生產的氮化鎵晶體價格以克計算,大概在7500元/g。
怎么敢做氮化鎵這樣尖端的科技產品?坊間故事描述石恒業的回答是這樣的——“當時真不知道氮化鎵是什么!”只是在十多年前從美國科銳公司那里得知氮化鎵非常重要,未來市場很大。從那時起,他就瞄準了氮化鎵,暗自發力。
朦朧中一片新天地開辟出來,但石恒業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背后的艱辛和磨難鮮為人知。
在粉體材料行業的“粉體圈”中,科恒晶體以創新聞名,石恒業受到同行們的敬重。
2015年9月7日,在淄博召開首屆粉體新材料產業技術交流會暨功能陶瓷論壇,以氧化鋁粉體企業為主。那次論壇的協辦單位正是科恒晶體,當時世界最大的LED基片級的高純度氧化鋁生產企業。轉眼5年過去了,科恒晶體轉型氮化鎵單晶基片項目已有實質性進展。
美國先后兩次阻擋中資收購飛利浦和愛思強,理由之一就是擔心中國掌握氮化鎵的生產應用技術。沒想到,在中國一個三線城市,一個不起眼的民營企業竟然搞成了氮化鎵,石恒業透露目前科恒晶體主要面對的是軍工市場,這更加令人嘆為觀止。
去年山東省發改委公布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第二批優選項目名單,其中科恒晶體2英寸氮化鎵單晶基片產業化項目名列其中。
而早在2012年,在淄川經濟開發區實施科技帶動戰略幫扶下,以科恒晶體LED基片為龍頭帶動,著力打造新能源產業集群。
科恒晶體一直以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始終將“持續加大科技投入、推動科技創新、打造科技競爭力”作為企業發展的戰略。公司2015年列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火炬計劃、山東省科技攻關計劃實施單位,擁有一個市級科技研發平臺。2013年3月,公司與山東大學共同研發的“第三代半導體——氮化鎵單晶基片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多次評為省市級科技重大專項,并于2016年入選淄博市年度“雙十計劃”,項目專利總申請書12項。
科恒晶體名聲在外,也受到國際同行的青睞。2019年4月30日,在慕尼黑舉行“選擇山東”德國路演與項目對接會上,科恒晶體推介的氮化鎵項目,受到德國同行業者廣泛關注,表示將在技術、管理、運營、人才等方面進一步進行交流與合作。
眼下,民營企業都說日子難過,可科恒晶體卻逆襲發展。
來自科恒晶體所在地淄博市淄川區的報道《淄川:項目建設引領工業經濟換擋提速 》,盛贊科恒晶體以好項目作為安身立命的根基。
報道指出,好項目是產業精準轉調的基石,在面臨資源枯竭、環保高壓的老工業區淄川,新舊動能轉換更需眾多極具挑戰性、成長性好項目的落地開花,山東科恒晶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與山東大學聯合研發的氮化鎵材料取得重大突破、填補國內空白,已經具備產業化生產條件,作為制作5G芯片的基礎性材料,市場預期不可估量。
石恒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目前氮化鎵這12條生產線如果達到產能是年產6000片,第一期目標是爭取2020年達到12000片。
這樣一個擁這有自主知識產權,同時擁有行業領先產能的企業,令人尊敬。而與石恒業比肩齊名的,還有山東威海的陳光威,此人當過村支書,是中國碳纖維產業化的開創者、先行者,威海光威集團創始人。
為什么如今在高科技突圍的方陣中,居然還會有石恒業、陳光威這些從田野里走出來的農民企業家和鄉鎮企業廣泛參與,且站立在高科技行業的制高點?這一現象惹人關注。
農民“土”,但農民企業家骨子里的愛國情懷絲毫不遜于高端學者、科研專家、國企領導人。
至今,我們尚未找到石恒業的豪言壯語,但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個成功企業家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詮釋著作為華夏兒女一分子所應具備的精神信仰和自驅動力。
陳光威住院期間,動情地對兒子陳亮說,“我這輩子總算為國家干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值了!”
同樣的,作為一個從鄉村走出來的農民,石恒業埋頭苦干十多年,把高科技材料攥在手中,為國家分憂解難,為產業進步助力,不能不說是中國農民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