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給全國的教育帶來了巨大影響,為了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也為了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各地高等院校都及時對上課時間和授課方式進行了調整。學校靈活采取了“網絡直播”、“MOOC”、“利用線上資源協助授課”等多種教學方式,來盡量減輕疫情對教育教學的影響。隨著線上教學的開展,教學課程并沒有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反而顯現出一些存在的問題,高校學生能否真正從網課中獲益令人堪憂。本文將對高校網絡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全面的剖析,探究相應的改進策略,將有助于改善網絡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網絡教學;存在問題;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F713. 36-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09-0190-02
一、引言
基于互聯網的線上教學具有移動化、開放性的特征,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教學場所、靈活調整教學時間、反復觀看網絡教學視頻,也可以進行廣泛的知識拓展等。突如其來的教學組織形式的改變,上課地點由實地教室變為虛擬網絡,課程中教師的灌輸式教學變為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對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提出了極大考驗。雖然我國成熟的信息化技術給高校教師們提供了多個能自由選擇的網絡教學平臺,但隨著網絡線上教學的開展,一些存在的問題開始逐漸顯現出來。
二、特殊時期開展網絡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網絡教學中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
1.網絡不暢。
特殊時期,活動范圍受限,網絡課程的開展需要借助于家庭網絡,部分偏遠地區的學生受限于實際條件,家中未安裝寬帶,導致不能按時登錄教學課堂。隨著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網絡課程的全面開展,有時也會因高峰時段而出現視頻卡頓、系統崩潰等問題,對于任課教師提出的相關學習任務,不能按時完成,且其中也不乏個別學生渾水摸魚,假借斷電、斷網的理由逃避網絡教學。
2.學生的教材與教具缺乏。
疫情突發,學生的教學資源更多來源于網絡,如教師上傳的課件和視頻資源、大學生自學網站、主題學習交流網站、公眾微信號等。學生們沒有統一的課程教材,學到的知識碎片化,無法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學生少了教學材料,對重難點的理解與重溫,促進知識內在轉化十分困難。
另外,對于部分實踐類的課程,缺少了必要的教具,學生僅僅憑借教師的語言描述,難以將知識形象化、具體化的儲存。長遠來看,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無法得到提升,后續的實踐教學推進起來也會困難重重。
3.學生的學習狀態差,態度不認真。
學生從思想和行為上都沒有脫離假期的影響,懶散且沒有時間觀念,上網課存在遲到早退的現象。沒有線下教學環境的拘束、儀態的限制,學生可能躺著上課、可能吃著東西上課、還可能打著游戲上課。學校對于網絡課程開展提出的相關要求,約束的僅是教師,管控學生存在一定的困難。
4.學習動機不純。
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上課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拿到學分,并不是為了學習知識、提升技能。部分學生在上課時間段,同時使用用多臺電子設備,將其中一臺設備用來扔在一邊上網課,用另一臺來打游戲、聽歌等。
5.學習缺少主動性。
很多學生沒有制定個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學習內容僅限于任課教師發布的教學內容和拓展資料,課外很少主動,從其他渠道來拓展相關知識。有限的上課時間內,教師要將課程內容簡要化、集中化的傳授給學生們,有些學生對于課程中沒有理解掌握某個課程知識點、實踐中存在某個技術難點,沒有及時主動向教師提問。
(二)網絡教學中教師存在的主要問題
1.部分網絡課程教學內容陳舊。
當代的藝術資訊飛速傳遞、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這就要求教師們要跟隨時代的腳步,不斷更新和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其中有些教師忽略了學生的感興趣的新技術、新形勢,僅僅是講著幾年前的知識,難以滿足信息化時代學生多元化的需求。
2.網絡課程的學習缺少評價和反饋機制。
開展網絡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長時間對著屏幕講授課程內容,不能隨時監控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學生實際上處于脫節的狀態。造成的最終結果可能就是教師講自己的,學生玩自己的。
3.教師負擔增加。
特殊時期,網絡教學開展的目的是為了減輕疫情對教育的影響,全國各級各類學校都投身其中。掌控“三尺講臺”的教師們突然被要求,轉到網絡平臺教學,不僅提出了對教師的電子設備、網絡狀況的要求,還要提前學習了解錄播環節和直播流程。更重要的是,新的教學形式對于教師們對課堂的掌控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三、存在以上教學問題的原因
(一)上課目的功利
有些學生上網絡課程是為了獲得學分,甚至是簡單地為了配合學校的相關規定與教學方式調整要求,而對于“學習”本身,興趣索然。這部分學生對自身的人生規劃性不強,忽略了現階段自己學生的定位和學習任務。對于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總是拖延至截止時間,作業完成質量較差,達不到要求。
(二)網絡教學的課堂情境氛圍營造不足
線下的傳統教學場景,有了講臺、黑板、粉筆、教材等教學工具,很容易營造出以“教學”為中心的課堂氛圍,所有的學習活動都是統一有序的進行。結合多媒體手段與課堂互動,教師可以隨時靈活調整上課的節奏和教學手段,比如增加提問環節或實踐練習環節。線上教學對部分學生而言,與多媒體視頻無異,遠沒有手機上搞笑小視頻、爆款游戲有趣,學生很容易走神,尋找更具吸引力的東西。
(三)教學內容缺乏趣味性
有些教師開展的網絡教學中,存在著“照本宣科”的現象,教材老舊,沒有隨著時間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擴展加入新的內容,導致學生興趣不高,難以融入其中。
另外,在線下課堂中,教師的語言、肢體、表情都會服務于課堂教學,其中教學風格獨特、語言風趣幽默的老師,容易受到學生的青睞。可是線上教學要求教師對著冰冷的屏幕,自問自答,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師個人魅力的發揮。
(四)學生的自控力較差,排除不了環境的干擾
在線上課的環境基本都是家里,溫馨安全的氛圍,偶爾出現的家人,都會給學生造成很大干擾而無法集中注意力,最終導致學習效率低下。
(五)高校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
建設一個完備優質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庫,不僅能為高校師生提供數字化信息服務,還能為教育教學的開展提供支撐,在疫情爆發的這種特殊時期能發揮的作用將更顯著。
四、提升網絡課程教學效果的途徑
(一)督促學生端正學習態度
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夠影響他的學習效率,也決定了他從網絡課程中的獲益多少。要讓學生意識到網絡課程與線下課程同等重要,使學生明白自己身為學生的重要任務,想要順利完成學業就必須,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探究性學習,為自己建立一個大學整體規劃。
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聯系學生家長進行家庭監督,提醒學生認真對待網課。幫助學生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和學前準備,并營造一個適合學習的環境。
(二)及時更新課程內容
教師應該更新知識儲備、完善備課的教學內容,同時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教學內容要緊跟時代步伐,表現出趣味性和吸引力,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的“學”。
(三)轉變教學思維與教學模式
認清教師是課堂教學的“教學主導”而非“教學主體”,學生是教學的參與者而非接受者。教師作為“主導”需要對學生的“學”提出具體的、合適的要求,找尋能達到學習目標的最佳途徑,比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多元化的思維、幫助學生將知識內化創新等等。
(四)合理安排網絡教學時間
由于學生的注意力時長有限,網絡教學則時長更短。教師可以增加課時數而將每節網絡課程的教學時間適當縮短,在有限的課程時長內進行教學內容精講,突出講解重難點。
(五)增強與學生的互動
教學過程中可以增加隨機提問的次數,避免學生沒有跟上教學進度。另外,也可以有針對性的開展主題討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批判性思維。采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探究。這樣能增強教師對教學效果的的評價與反饋。
(六)在多媒體演示中,完善教學內容,增加圖像教學資源,減少單調的文字性的闡述。
要努力做到比平時的線下教學更生動形象,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保證教學質量。
(七)線上教學與線下答疑結合起來
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解答學生教學過程中的疑問,注重與學生之間良好的交流溝通,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并掌握知識要點。
參考文獻:
[1]馮宜強,于志慧,孟凡,等.大學生網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三個網課平臺的使用數據分析[J].山西農經,2017 (19).
作者簡介:楊艷秋,女,西藏大學藝術學院設計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