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嘉
摘要:奧斯卡獲獎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由華人導演李安執導的小說同名電影,影片上映后觀眾的感受是如詩般美好以及現實版殘忍,讓更多人體會到信仰與人性的差距,觀眾的觀影實質上更是精神洗禮。本文簡要介紹了電影的故事情節以及導演李安,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敘事解讀,讓更多喜愛這部影片的觀眾,有更深層次的感悟與理解。
關鍵詞:奧斯卡 獲獎電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敘事解讀
引言
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自上映至今不僅收獲了一系列獎項,同時更得到觀眾的高度贊譽,是經典且值得深入解讀的影片。李安導演在改編的基礎上,通過3D技術呈現了新的震撼視覺感受,讓觀眾感悟唯美的同時引發深思。
一、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及作者簡介
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根據小說改編,即揚·馬特爾的十分風靡的同名小說,由著名華人導演李安執導拍攝成為電影。影片的主要內容講述的則是少年派與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海上漂泊的故事,他們全程經歷了共227天的奇幻漂流歷險。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2012年于紐約電影節進行全球首映,并在同年11月在我國上映。更詳細的故事是一個名為派的印度小男孩,他的父親是動物園的經營者,所以他自幼時期便對動物的習性有充分的了解。之后為了有更好的發展,他們一家決定搬遷到加拿大,同船的不僅有派的家人,還包括諸多動物園中的動物,與一名十分殘忍的法國廚師。派的父親原本打算將動物園的動物帶走高價賣出,但不幸的是,搬遷途中貨船沉沒,除了派所有的家人均在這次沉船事故中遇難。派原本在救生艇中得以幸存,然而貨船中斑馬掉落下來,他再一次僥幸的生存在救生艇的艙蓋布上。之后,他便在海上一直漂泊,與他一起生存和展開這次漂泊之旅的,不僅僅是斷腿的斑馬,還有一只成年的孟加拉虎、猩猩和鬣狗。在開始漂泊的時候,鬣狗則將殘疾的斑馬魚猩猩殘忍的咬死,這只鬣狗也并沒有生存下來,被孟加拉虎咬死吃掉。少年派與帕克從開始相互防備,到后來相互信任和依賴,共同在海上漂泊了227天。
這部奧斯卡獲獎電影是著名華人導演李安執導,李安在世界影壇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同時也享有諸多榮譽,在電影領域取得了不俗成就。在第八十五屆奧斯卡電影節中,李安導演憑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獲得了諸多獎項,包括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樂獎、最佳導演獎以及最佳視覺獎等。該電影上映后帶給觀眾震撼的視覺感受,敘事手法豐富且獨具特色,值得深入研究。
二、奧斯卡獲獎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敘事解讀
(一)敘事層次
關于敘事結構,羅蘭·巴特在相關的研究導論中有這樣概述:作品敘事通常是從三個層次進行,首先,功能可以作為最基本的單位,在故事的敘事過程中將相關面作為功能的界定。其次,行為也就是情節層次,主要解讀的是故事中不同的人物、分類以及動作等。最后,也就是敘事,在諸多現代作品中,敘事者與作者有著本質上的差別,作者之死是讀者誕生的代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類型是劇情電影,在敘事的層次上十分的復雜繁瑣,并且這部電影的同名小說整個故事情節具有撲朔迷離之感。李安導演為了能夠讓觀眾可以清晰的理解故事情節,掌握人物情節的來龍去脈,在敘事過程中選擇的是相對簡單的套層結構。外層敘述了成年派與小說家講述這段少年時期故事,里層敘述的是少年派整個奇幻的漂流之旅具體故事情節,夾層則是成年派偶爾提出的畫外音。但是,到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電影臨近結束時,所運用的拐點進一步深化了敘事結構。當所有人觀看到電影結束后,認為結局是完美的,派和帕克的漂流得救,帕克也重新有機會回到森林中。成年派又闡述了第二個版本的故事情節,如果說這個故事的主角是少年派與這些動物們,那么第二版本的故事情節中,更多的體現的是真實的人物,包括法國廚師、水手、母親與少年派自己。在小說家的不斷解讀中,他們認為第二版本故事情節與原本故事中的人是相互對應的,分別為鬣狗、斑馬、猩猩,少年派對應的是故事中的帕克--孟加拉虎。成年派并沒有否定這些解讀聲音,為觀眾提供了寬闊的想象空間。
(二)敘事手法
電影的開頭李安導演運用了幾個空鏡頭配合具有特色的印度音樂,呢喃的女生充分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與成年派敘述自己人生經歷一樣,從容、淡定的娓娓道來。敘事的第一部分主要是中年派與小說家的對話交流,在中年派的講述過程中,故事回到了派的少年階段,利用十分巧妙的方式將派的家庭背景以及名字體現出來,電影中并沒有將他的成長經歷完全論述出來,而是通過蒙太奇式的敘述手法,江派的少年經歷融入到了這段講述中,這種敘述方法也可以稱之為追敘。由于整部電影故事背景相對較長,為了不對電影整體時長產生影響,所以運用了這種敘事方法,不僅將整體的層次呈現的更加簡潔明了,同時也讓觀眾了解了整個故事背景。電影鏡頭不斷閃回的畫面中,夾雜著中年派與小說家交流的情境,這也標志著整個故事情節的敘述開始分層。第一部分最后一個鏡頭通過時間定格,整個故事鋪墊已經完成,后續開始了電影的正式敘事。第二部分敘述的是少年派一家人在船上遇難的故事,少年派在海上開始了自己的奇幻漂流之旅,最終在墨西哥海灘得救。然而227天的奇幻之旅中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故事,中年派講述的是兩個完全不相關的版本,第一個故事中奇幻的旅途猶如寓言故事,第二個故事卻有著現實的殘忍,兩個故事在敘事方法上有著明顯的差異性。李安導演十分明確的是,觀眾更喜歡第一版本的故事,但對第二版本的故事更加相信和認同。所以整個電影均以第一版本故事作為主線,利用兩分鐘口述的方式描繪了第二版本,以最精彩的方式向觀眾呈現了整部電影。
(三)敘事者及著眼點
在敘事學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如何選擇故事的講述者已經成為重要的構成部分。在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導演李安選擇了一個十分老實憨厚的演員--伊爾凡·可汗,他飾演著成年派,運用十分緩慢沉穩的聲音來講述了故事的畫外音,帶給觀眾良好的舒緩助眠作用。并且整部電影故事情節不斷,發展過程中對觀眾具有更加強烈的吸引力,李安導演配置3D視覺效果,讓觀眾仿佛親身經歷了這次奇幻漂流。影片中運用了許多傳統小說的敘述技法,整體的故事情節更具完整性。李安導演之所以選擇運用成年派來進行講述整個漂流故事,可以讓觀眾對敘事更加信任。這種敘事方法的弊端,主要體現在視角的局限性上,因此,成年派講述是從既定視角處罰,講述了整個經歷的故事。電影的敘事視點與小說一致,均借助有限視角論述,讓觀眾無法對整個真相深入了解,敘事也難以從深層次進行。但這種局限性也為觀眾提供了無盡的想象,整個影片的層次感更加鮮明,敘述更加具有張力,充分體現出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電影的魅力與特色。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敘事層次、敘事方法與敘事者和敘事視點,對整部電影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認知理解。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獲取奧斯卡電影獎,也充分體現出這部電影的特點、魅力。
參考文獻
[1]滕德明.從敘事角度解讀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J].電影文學,2016(03):122-124.
[2]吳曉磊.從《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較電影與小說的空間敘事[J].電影評介,2016(08):66-68.
[3]戴越越,胡曉瓊.奧斯卡獲獎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敘事解讀[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03):53-54.
[4]鄧暢.李安電影的敘事視角分析——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9(16):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