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義焜
摘要: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國家“五位一體”總布局之一,為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高職院校生態文明教育不可或缺。易班是學校進行網絡思想教育的重要平臺,是為廣大師生提供日常事務的有效工具,是大學生開展各種活動的方便途徑。通過將易班平臺與高職院校生態文明教育相結合,發揮互聯網傳播優勢,加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將生態文明教育普及至每一位在校學生。
關鍵詞:易班 生態文明建設 素質教育
現如今全球經濟的飛速發展,生態文明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何保護好自然環境是人類面臨的一大挑戰。目前生態環境雖然已經得到改善,但是沙塵暴、全球變暖、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物種滅絕等災害依然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因此生態文明教育迫在眉睫,當代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有責任有義務保護好我們共同的家園。對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也成為高職院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結合網絡平臺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是大勢所趨。“易班”作為校園網絡發展的新模式,定位為高校網絡學習的新平臺、學生網絡互動的新社區以及新型的網絡宣傳陣地,然而在實際的建設和推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面臨著諸多互聯網產品的競爭以及高校資源局限的問題。目前與易班平臺結合存在使用模塊單一及學生使用率不高,生態文明教育的形式較為單一,從而對高職院校易班生態文明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高職院校生態文明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環保意識薄弱,缺乏積極性
“生態問題的嚴重性暴露了人類深刻的道德危機”。生態文明教育在學生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素質教育是提高學生諸多方面素質為目的的教育模式,其中對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個性發展、能力提升、身心健康教育。學校應高度重視素質教育,以生態文明教育為切入點,動員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和配合,學生才能在生態文明教育中學到相關知識,并在實踐中得以應用,從而具備環保意識,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其中垃圾分類投放是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舉措,然而垃圾分類在全國并未全面推廣,改變垃圾投放方式對于學生來說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才能養成的良好習慣。學校通常將學生投放次數及正確率作為個人和學院評比的重要指標,但多數學生投放次數偏低,并且沒有認真仔細將垃圾分類,在投放過程中投入錯誤的垃圾箱,導致投放正確率低。由此可見,學生普遍存在環保意識薄弱,推廣垃圾分類存在阻力,需要通過更多活動形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二)生態文明教育活動形式較為單一,影響范圍有限
學校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通常安排舉辦生態文明系列活動,學生通過活動加深對生態文明的理解認知。然而系列活動的形式普遍較為單一,通常為線下的演講、設計海報等比賽,此類活動往往多年不變,缺乏創新性,難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此外,類似的活動多集中在校內,面對在校老師或學生干部,難以產生更多的興趣。學生參與度較低,影響范圍也非常有限,導致活動效果與預期有差距,長此以往,學生的積極性難以提高,受眾范圍也無法擴大。
(三)易班平臺結合度不足,學生使用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易班平臺在高職院校中應用廣泛,有利于生態文明教育的開展,擴大影響范圍和影響力。然而在利用易班平臺過程中存在使用模塊單一,結合不夠緊密,更多的是以教師為主體創建活動,沒有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沒有發揮每個學生個體作為自媒體的潛在能力。除此之外,易班個別模塊存在操作不便捷,導致學生使用后提出諸多意見,用戶口碑是平臺推廣重要的決定因素,因此將導致使用率難以提高,從而在與生態文明教育相結合過程中存在阻力,生態文明線上教育形式難以開展并取得良好效果。
二、開展易班線上生態文明教育的對策
(一)加大生態文明宣傳力度,調動學生積極性
生態文明不單涵括對自然的保護和順應,而且惠澤整個人類命運共同體。生態文明教育作為長期推進的工作,需要持續并不斷加大宣傳的力度,了解學生關注更多的媒體社交平臺,通過多種媒介對生態文明進行普及教育,強調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充分利用互聯網,形成線下與線上同步進行,同時在進行生態文明教育實踐,例如垃圾分類投放,安排更多的時間,要求全體學生參與,應當鼓勵教師帶頭參加,起到示范引領作用,改善獎勵機制,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良好生活習慣。通過宣傳報道,也能向社會展示學校的創新教育模式,提升學校影響力。
(二)開展多樣的線上活動,豐富活動形式
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如易班、公眾號等,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線上活動,使學生隨時隨地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參與生態文明教育活動。通過實踐將環境理念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將正確的環境行為踐行到學生的生活中,真正成為學生自然而然的行為。線上與線下活動相結合,例如線下開展垃圾分類投放日活動、垃圾分類比賽,或是組織學生參觀垃圾分類工廠。這樣能夠最大限度的擴大活動影響范圍,提升影響力,使生態文明教育更加深入人心,通過網絡的宣傳,能夠帶動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活動效果得以達到預期,有助于生態文明教育工作的進一步推進。
(三)搭建易班多模塊內容,提高使用率
易班在各高校廣泛推廣,在校學生均有注冊,但學生對于易班的了解程度并不高,易班的很多模塊功能都難以得到有效利用。目前易班平臺中模塊豐富,利用易班已經有的功能板塊,如課群話題、學習資料、在線考試、在線作業、在線測評、課群投票、在線點名等,摸索學生課堂參與度,增加師生互動,提高課堂參與度,活躍課堂,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通過與易班的緊密結合,提高易班使用率,既能提高學校易班活躍度,也能讓更多學生通過易班一站式獲取所需的知識,便于師生教學互動,促進生態文明教育向更深層次發展。通過易班平臺能夠擴大生態文明教育的覆蓋面,提升學校易班的影響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三、結語
生態文明教育需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具有新一代合格公民具備的基本素質。生態文明教育首先要做到每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得到應有的發展,其次是讓每位學生在基本素質方面能達到合格標準;生態文明教育需要更多的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自覺性和創造性,學校應該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既要指導學生如何學習生態文明相關知識,又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和空間;生態文明教育應當拓寬教育渠道,不應只局限于校內和課內,應當具有開放性,包括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發掘潛在的課程,構建更加完善的生態文明教育課程體系。此外,應充分發揮易班在各高校作為宣傳媒介的優勢,用戶群體更加集中,宣傳的覆蓋面能夠得到保障,基于易班平臺在各高職院校中廣泛推廣,在網絡宣傳推廣方面應當充分利用,學校易班平臺應當開發更為便捷的應用程序,開展具有創新的各項活動,迎合當代大學生的喜好,吸引廣大學生主動參與、愿意參與生態文明教育活動。生態文明教育作為學生大素質教育的一部分,需要通過多渠道多樣式推進,高職院校應當合理有效地將生態文明教育與易班平臺緊密結合,結合學校各專業優勢,利用專業技能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生態文明教育模式,讓學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時,將專業知識與生態文明教育緊密結合,從而使生態文明教育更多的滲入教學體系,最終達到提高廣大學生的個人素質,并具備環保意識的目的,使生態文明教育落實有效,發揮育人作用。
參考文獻
[1]黃柳澄.明確“易班”定位 推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J].現代交際,2020(4):144-145.
[2]〔美〕阿爾·戈爾.瀕臨失衡的地球[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67.
[3]黃進.核心價值觀對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內涵闡釋[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1):18-21.
[4]林峰.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提升學生環境素養[J].地理教育,2020(3):1.
[5]陽靈.基于易班網絡平臺的高校學風建設研究[J].荊楚學術,2020(3):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