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啟迪
摘要: 5G時代的來臨將為各種信息技術的應用帶來穩定的基礎環境,許多設想都將得到發展。其中5G時代下的物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將成為市場數據搜集、傳輸的基礎;5G時代下基于大量數據的云計算能力將成為市場數據的分析基礎,并結合營銷理論定制個性化的策略;5G時代下互聯網的使用將更加深入,為智能營銷塑造良好的應用環境。當然,大量數據的搜集傳輸勢必會涉及到隱私安全的問題,數據造假的現象勢必會影響云計算的結果,在面對營銷智能化帶來的機遇時,也要應對營銷智能化帶來的挑戰。
關鍵詞: 5G 營銷智能化 數據隱私
一、5G技術對營銷的影響
人工智能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紀50年代,是由JohnMeCarthy首先提出的。自此之后,人類一直未停止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探索,在上世紀80年代和20世紀90年代先后興起了兩次人工智能化技術的浪潮,但受當時技術水平的限制,最終都遺憾停止了。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創造,在2010年進入了人工智能化的第三次浪潮。2015年,圖像識別準確率超過人體肉眼的辨別速度,2016年英語語言識錯率降低至5.9%,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有了質的飛躍。同時伴隨著5G時代的到來,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技術將飛速發展,人工智能技術也將因計算機運算能力和數據傳輸速度等的提高而進一步加強,智能時代就要來臨。直接受到改變的就是營銷傳播領域,技術驅動營銷變革已經成為行業趨勢。2019 國內外分別發布了《2019全球營銷技術生態全景圖》和《2019中國MarTech白皮書》,兩份報告中都指出營銷將轉變為智慧營銷。當然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智能營銷也是如此,5G時代既帶來了營銷智能化的機遇,也帶來了營銷智能化的挑戰。
二、營銷智能化的機遇
(一)智能營銷技術基礎的完善
人工智能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兩次的遺憾終止都是因為當時的技術水平所限,計算機運算能力不足、數據搜集能力不強,正如2016年在美國發布的《為人工智能的未來做準備》中提到關于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必須因素是算力和基于技術基礎所供給的原材料。隨著5G時代的來臨,計算能力將會得到本質的提升,算力會越來越強。而基于物聯網技術的信息搜集也將越來越強大。目前全球各國都在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建設信息服務的基礎設施,美國IBM提出了“智慧地球計劃”,旨在完善互聯網感應器在各行各業的的布局,使萬事萬物都處在智慧網絡中;歐盟提出了“物聯網行動”計劃,旨在完善以RFID技術為核心的物聯網絡和互聯網的全面連接;日本提出了“U-Japan”計劃,旨在完善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的信息社會;中國也提出了《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旨在完善信息產業化布局。同時,5G技術的發展讓人們對數據傳輸沒有后顧之憂,完成了云運算數據搜集的基礎要求。
(二)個性化廣告發展
目前廣泛的大眾對個人數據的定義是身份證號、住址、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但這其實是錯誤的。個人數據包含很多:手機定位信息、手機APP下載記錄、APP使用記錄、消費記錄、瀏覽器瀏覽記錄的。通過對個人多方面數據的收集,能夠在人工智能系統中形成一個完整的人,不再是單層解讀,人工智能系統可能比自己還要了解人本身。一些人潛在的消費需求將更容易的被挖掘,通過云計算對人外在表現的需求和內在的真正需求情況進分析,判斷人真正的需求,再運用智能營銷系統將廣告和實時需求進行匹配。在傳統的營銷市場中創業生產是整個營銷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創業生產力窖藏的廠商就會獲得較高的市場。即便是創意生產力較強的廠商也不能做到與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實施匹配,因為所構想出來的創意的數量和種類是有限的,只能針對市場細分中的一類人群。但在5G時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人工智能將應對大數據完成批量定制創意的功能。通過數據支持創意經驗,人工智能可以替代廣告創意生產中的基礎型、重復性機械工作。這種基于算法和數據驅動的程序化創意改寫了以往營銷傳播活動中品牌創意內容的千人一面,營銷傳播的創意生產開始轉向以消費者個人為單位的程序化創意生產。
(三)智能營銷應用環境發展
當前,人們對互聯網的使用主要體現在智能手機、智能手環、PC端APP、手機APP、網絡信息的共享上。企業等社會組織對互聯網的使用主要體現在局域網的應用上。但5G時代下互聯網的使用將更加深入,個人信息將被全面搜集,局域網將被互聯。
以高校圖書館為例,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系統將突出共享,改變傳統的服務模式;構建完善的數字資源保障體系;拓寬科技信息服務渠道;搭建微信公眾平臺,加強與戶之間的聯系;借助數據挖掘技術,完善科技信息服務,以大數據價值為核心,引領用戶科技信息服務需求。
三、營銷智能化的挑戰
(一)數據隱私挑戰
數據隱私挑戰體現在是兩個層面:數據的收集、數據保管。
由于數據隱私的問題,數據的收集出現了困境。數據是人工智能技術的基礎,沒有大數據做積累,再好的算法也是空談。自從2018年的Facebook數據門丑聞開始,全球各國都陸續推出了數據監管法律,包括:歐盟數據保護條例GDPR、印度《2018年個人數據保護法案(草案)》、巴西《通用數據保護法》、美國《加州消費者隱私保護法案》、中國網信《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等。導致目前對數據的收集產生了爭議,如何在嚴格的監管下,不違反法律、不侵犯個人的數據隱私權的搜集大量數據成為營銷智能化的挑戰之一。
從數據保管的層面來看:目前我國有許多數據分析的網站數據,一般是以付費報告的形式提供給使用者,相對對原始數據的隱私保護比較強。但網站內部大量原始的私人數據,相對危險性較高。首先是互聯網的開放性,無論網站的數據庫是建在內部的局域網上還是外源的互聯網上都有受到外界攻擊的風險,其次是能夠接觸大量原始數據的網站內部人員,這些人員有些是數據分析師,有些是管理層。根據調查,個人敏感信息的集中程度越高,則該數據庫無論是對組織內部或是組織外部的犯罪者而言,吸引力也就越大。而這些網站人員一旦出現為謀私利泄露數據的情況,就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
(二)數據造假挑戰
當前數據造假的現象非常頻繁,一些非法的企業為了獲得高額的廣告金,會利用手機APP或網頁虛造廣告訪問流量來騙取廣告商的資金。2018年10月,新聞聚合網站BuzFeed News調查發現了一個龐大而復雜的數字廣告騙局。125款非常受歡迎的安卓應用被詐騙者用于追蹤用戶行為。進而騙走數億美元的廣告費用;2018年11月27日美國司法部從3ve和Methbot全球欺詐聯合組織逮捕三名“機器人主腦人物",五名涉案人員被起訴。3ve是一個復雜且不斷變化的惡意機器人全球網絡,在任何給定時間內能夠至少感染170萬臺計算機,偽造了10000多個網站.每天產生30至120億個銷售假在線廣告的請求。這些虛假點擊數據一旦流入智能營銷的數據庫,就會導致云計算的判斷失誤。其實數據造假也是對數據處理過程的挑戰,如何辨別并剔除虛假是當前營銷智能化要應對的挑戰之一。
四、結語
5G時代的到來將以人工智能技術為驅動對營銷行業產生變革。5G時代給營銷行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包括智能營銷技術基礎的完善、智能營銷應用環境的發展、智能營銷對個性化廣告需求的滿足的;同時也給營銷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挑戰,包括數據隱私問題和數據造假問題。相信隨著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和計算能力的增強,數據收集和數據保管將與數據隱私形成平衡,數據造假將受到嚴懲,虛假數據的剔除機制也將完善。
參考文獻
[1]郭紹棟.智能電網背景下的電力營銷體系探究[J].農電管理,2019(4).
[2]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市場與經濟信息處.生產智能化,營銷網絡化[J].湖南農業,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