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蕊 徐合龍 陶紫瓊
摘要:微學習,全稱微型學習,采用短小的內容模塊來呈現學習內容并組織學習活動,是一種基于微型內容和微型媒體的新型學習方式。微學習的主要理念是方便學習者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知識。學習者通過簡單快捷的方式獲取學習資源,“隨時隨地學,想學就學”。微學習因其靈活的學習方式,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喜愛,成為了系統化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
關鍵詞:微學習 高職 課堂教學整合 網線制作
引言
在微時代中,各種微技術充斥著我們的視野,微學習、微視頻、微博、微內容、微課程等都被廣泛應用到教學中,那么到底什么是微學習,怎么設計,怎么應用?本文從微學習的概念界定、設計微學習一般過程、微學習在《網線的制作》一課中的應用展開,認為利用微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讓學生獲得學習成就感。
1 微學習的主要優勢
(1)學習的地方、時間、方式不受局限,易于學習者接受。(2)微學習資源內容精簡,問題聚焦。微學習資源形式多樣,核心資源是微視頻,一般情況下不超過10分鐘,主題突出,重點講述某一個知識點,再配套相關的微教案、微課件、微習題、微反思等構建成一個微學習資源庫,方便學生自主學習和資源共享。(3)互動性良好,當學習者遇到困難或者需要與他人討論的時候,可以通過平臺反饋,交流解決問題,促進學習。
2 微學習資源的構建
本文以《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中《網線的制作》一課為例,設計微學習資源。筆者根據從事計算機教學以來的經驗,認為《網線的制作》這類技能操作課程,僅憑教師上課演示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操作步驟較多,單次或少次的觀看操作步驟,學生很難記清記全。(2)學習效果不佳。教學演示過程中,容易受各種因素影響,例如觀看位置、其他同學打岔等都會干擾教學效果。(3)師生比例失衡。通常情況下,1個班30-40名學生,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往往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無法及時解決所有學生遇到的問題,造成操作失誤,浪費材料,打擊了學習的積極性。希望通過《網線的制作》微學習資源的構建有效提升教學效果。下表為微學習資源設計表:
3 微學習與課堂教學整合的實踐
本文結合傳統課堂教學,利用微學習資源開展混合式教學。本文選取了安康職業技術學院2018級計算機專業1班為研究對象,開展教學實踐研究。
(1)課前自主預習
課前一周,通過超星學習通發布微學習資源和任務清單,讓學生了解教學目標和課前應該掌握的知識,若有不解之處,可以通過平臺與老師和其他同學交流。
(2)課中互動教學
學生在課前通過預習已經自學了相關知識,但掌握的程度有限,課堂上教師要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教師演示網線的制作過程,演示一步,學生跟著制作一步,強調重難點,有問題及時記錄在平臺上,便于進行針對性輔導。學生還可以重復觀看微視頻等微學習資源輔助學習,加深記憶,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課后復習知識
課堂結束后,學習不僅可以利用微學習資源復習相關知識,還可以進行在線測試了解自己是否掌握相關知識。教師根據課前、課中、課后的反饋進行點評和反思,強調注意事項,總結學生出現失誤的地方,比如說剝線的時候不能把雙絞線的內芯損壞、插線要徹底、調試時燈光閃爍的順序等。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是否學習擴展資源,進一步掌握相關知識。
4 教學效果分析
筆者將微學習資源整合到《網線的制作》教學中發現:通過微學習,學生的自學能力明顯提高,微學習不僅擴展了學習空間,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渠道和方式,也有助于教學走向網絡化、社會化,符合現代教學的新方向;微學習有效優化了學習者的體驗感,促進教學交互,幫助學生及時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改善了教學秩序和氛圍。但同時筆者發現微學習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微學習資源很多,很難受到學生的持續關注,話題討論容易跑題演變成聊天。總體而言,將微學習整合到高職課堂教學中,效果漸佳,后續將繼續研究如何進一步完善微學習與課堂的整合,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5 結束語
本文首先提出了微學習的概念界定,簡述了微學習資源的設計過程,并以《網線的制作》為例來介紹了微學習資源設計與應用,將微學習引入網線的制作高職課堂教學整合當中,與以往的高職課堂教學進行對比,得出了合理使用微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以及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等結論。
參考文獻
[1]劉鑫.微學習與高校課堂教學整合策略的研究與實踐[J].通訊世界,2018(7):268-269.
[2]韋寧彬.基于微學習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8(20):65-67.
[3]韋寧彬.微學習視角下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J].中國成人教育 ,2017(5):8-11.
[4]徐志國,陳正宇,楊莉.基于在線平臺的電子信息專業課程混合式教學研究[J].集成電路應用 ,2019(1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