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雪婷
【關鍵詞】盆底肌;剖宮產;陰道分娩;再生育;初產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172-01
妊娠及分娩活動一定會對產婦的盆底肌造成一定的損傷,影響其功能作用[1],而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人們對產婦的健康以及生產后生理功能的恢復也越來越重視,尤其是產婦們越來越關心分娩活動以及多次生育對盆底肌的損傷問題[2]。而且近幾年我國已經推行二胎政策,很多婦女選擇再次生育,也增加了這一問題的熱度。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對初產婦、再生育產婦產后盆底肌的影響,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入我院分娩的初產婦和再生育產婦140名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分娩方式將這些產婦分成兩組,一組為陰道組,另一組為剖宮產組。陰道組有98名產婦,其中初產婦女65名,再生育婦女33名;剖宮產組有42名產婦,其中初產婦女30名,再生育婦女12名。排除標準:產婦本身有運動功能障礙或者神經系統疾病,產婦已經生育兩次及以上。兩組產婦的上述基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在分娩后40日、90日和180日這三個時間節點,對采用剖宮產和陰道分娩方式的初產婦和再生育產婦的盆底肌受損情況使用肌力測試標準進行檢查,同時還要對產婦進行一些身體指標的檢查,包括B超檢查、血尿常規檢查等。測試產婦的盆底肌功能狀況,進行詳細記錄。
1.3觀察指標
在分娩后40日、90日和180日這三個時間節點,對采用剖宮產和陰道分娩方式的初產婦和再生育產婦的盆底肌受損情況使用肌力測試標準進行檢查和記錄。
1.4統計學分析
均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分析本次研究所檢測和記錄的數據,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分別行x2檢驗、用百分比表示,以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
2.1盆底肌受損情況
根據肌力測試的結果,剖宮產組的產婦在產后40天Ⅰ類肌纖維、Ⅱ類肌纖維的損傷程度明顯比陰道組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初產婦盆底肌受損情況[n(%)]
注:與陰道組相比,*P<0.05

表2 再生育產婦盆底肌受損情況對比[n(%)]
注:與陰道組相比, *P<0.05
2.2產后3、6個月盆底肌康復狀況
在產婦出院后90日和180日時再次進行檢測,Ⅰ類、Ⅱ類盆底肌纖維的恢復狀況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
采用剖宮產的方式,對初產婦和再次生育產婦的盆底肌損傷較小,產婦在產后均會有尿失禁的狀況發生[3],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尿失禁等盆底肌受損癥狀會逐漸減輕[4]。在妊娠和分娩階段,產婦都有急性期和慢性期改變,需要我們加以區分,采取合適的措施來應對,在陰道分娩過程中,如果使用產鉗等醫療器械過分牽拉肌肉等,會給產婦的盆底肌帶來損傷,影響其功能恢復[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與陰道分娩方式相比,采用剖宮產的分娩方式,無論是對初產婦還是再生育產婦來說,對他們盆底?、耦悺ⅱ蝾惻璧准±w維短期損傷較小,但是長期來看,兩種分娩方式對產婦盆底肌的損傷效果幾乎沒有明顯的差異。
綜上所述,與陰道分娩方式相比,采用剖宮產的分娩方式,無論是對初產婦還是再生育產婦來說,對他們盆底肌短期損傷較小,但是長期來看,兩種分娩方式對產婦盆底肌的損傷效果幾乎沒有明顯的差異,所以分娩方式可以根據產婦自身情況和臨床狀況進行綜合考量。
參考文獻
裘軼超.分娩方式對再生育與初產產后盆底肌的影響觀察[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7,26(6):445-446.
楊小伍.產后婦女盆底肌力狀況及康復治療效果分析[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3):41-43.
李環.產后盆底康復時間選擇對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31):3699-3704.
馮婭琴.經會陰超聲評估對產后女性盆底功能康復治療的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6):700-703.
劉鵬.不同分娩方式對盆底功能的影響及產后電刺激對盆底肌康復治療效果對比研究[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7,16(5):507-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