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 要:衣食住行是現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服裝是現代社會文化狀態的反映。時至今日,衣服已經不再只滿足于保暖蔽體即可,更體現出當代人的審美需求。服裝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同時也是一種視覺標準,能夠區分不同穿戴者的外貌特征與性別特征,而人類的穿著習慣也一直離不開性別與社會角色的加持。但伴隨著社會開放程度的逐漸提高,服裝的性別特征也不再那么明顯,女穿男裝,男穿女裝也成為現代社會中再正常不過的事。本文就針對無性別服裝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發展趨勢展開深入探究。
關鍵詞:無性別服裝;現代服裝設計;著裝自由
一、無性別服裝概述
無性別服裝是社會開放以及民眾思想越來越包容的衍生產物。脫離封建社會之后,時代開始向個性化發展,受眾的個人意識被強化,而這種特征也同樣體現在現代社會的服裝設計之中。一般來講,性別是指男女兩種性向,而無性別則是對性別界限的一種模糊。男女之間不再被刻板區分出嚴格的差異,而是可以互相影響,互相學習。中性和無性別都是一種性向不明確的服裝風格,且都是對傳統服裝風格的一種創新與挑戰,是穿戴者基于當前社會自由開放背景下的一種迎合與支持,隨著社會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很多人熱衷于探求自我個性,服裝性別也并非設計師所必須考慮的因素,中性服飾成為街頭常見的深受民眾歡迎的一種選擇。
一直以來,我國就有衣冠王國之稱,尤其是在封建社會,不同朝代的服飾文化都有著顯著的差別。中國服裝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精美的服裝寶藏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比較的。但受傳統文化影響,古時人們的著裝一直受到嚴格的桎梏和約束,在封建社會,人們在穿衣打扮方面有嚴格標準。男女有別,男女不相同,因社會分工影響,不同性別之間的服裝差別是非常明顯的。漢代是我國最早開始體現男女服飾差異的朝代,漢代的服飾著重強化女性的腰身特征。而到唐代女性地位提高之后,因為男裝穿起來簡捷方便,所以也時常出現女著男裝的情況。總之,這些歷史現象都為現代社會中性化服裝的發展提供了靈感與基礎。
二、無性別服裝的設計思路
一般來講,設計師的設計思路都是由小到大的,而無性別的服裝設計過程則恰恰相反。它區別于傳統的服裝設計,突破了人們在穿衣打扮方面的刻板印象,更著重于衣服材料的創新使用。設計師一般在設計前都會進行打版,再進一步通過版型來獲取靈感元素,從而達到創新目的。現代社會的性別界限被漸漸弱化,于是民眾在穿衣打扮方面的態度也更開放。從前的衣服只強調服裝的實用功能,而到如今衣服已經可以用來表達受眾的自我個性,所以無性別服裝開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
無論社會環境或是自然環境的變化如何,受眾在穿衣打扮時完全可以根據自身心情和需求來進行隨機選擇,所以很多人在夏天也會穿長靴,冬天也會著短裙。受到無性別思路的影響,外部的評價標準不能成為制約受眾穿衣選擇的存在。更多時候,人們在選擇服飾時更在乎自身的情感體驗,往往會忽略其余因素。無性別服裝的發展是勢不可當的,這充分體現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強調自身體驗,同時對其他人的穿著打扮也以更包容的姿態對待。服裝樣貌呈現出多種多樣的趣味和風格,目前來講中性化服裝仍然是比較小眾的,但它已經非常明顯的體現出著裝風格的多元化發展,很多男士服裝中也會使用到繡花元素,而一些女性的服裝中也加入了西裝款式,服裝不再只是簡單的幾塊布料兒,而變成了當代社會的一門審美藝術。
三、無性別服裝在當代社會中的發展探索
自改革開放之后,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中都開始頻繁出現女性的身影,無論是女工人,女教師或者企業家。女性身份開始快速得到社會認同,人們的審美標準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女性能夠更加堅定地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女人不再低男人一等,而是與他們處于同一個位置競爭,女人身體中男性化的一部分被慢慢激發出來,這也是對社會大環境的迎合。而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崗位開始具備雙性特征,很多以前側重于聘用男性的崗位也開始去接納女性,很多女性在it行業或者設計行業中都取得了成功果實。求職人員的性別界限慢慢被弱化,從前很多服務行業中女人比男人更擅長,更容易得到機會,但如今男性也頻繁地加入了這類行業之中。所以中性化服飾的發展是社會發展必然結果,而這種現象的產生是整個社會思想文化都在悄然發生變化的外部呈現。
中性服飾在色彩搭配方面也與其他服裝截然不同,常使用到簡單且永不過時的黑白色,這是中性服裝中常見的色彩搭配,因為這種顏色在許多受眾身上都能夠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由于當下信息化社會開放程度極高,國際服裝的潮流信息也能夠很快地傳達到國人的視野之中,各式各樣的服裝已經成為市場競爭中的重要構成部分,這也推動著我國服裝越來越快的向國際化與開放化的方向發展。這體現出的是一種嶄新的價值觀,人們的審美標準與消費心理都受到了此類價值的影響。對于潮流,很多人曾經會選擇盲目跟風,而發展到今日,跟風情況已經越來越少,因為當代人都開始意識到自我魅力和自我風格的重要性。許多年輕人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更擅長接受接受新鮮知識的熏陶,國人也越來越注重服裝質量和生活質量,在穿衣打扮時不僅看重服裝的實用性,還要追求審美價值與時尚感。服裝風格往往能體現出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和藝術特征,服裝風格同時也是設計師設計理念的一種傳達。總體來講,服裝反映出當代社會現狀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狀態下,設計師在創作時的空間也更加自由,形成百花爭鳴的景象。
結語
中性化服裝設計帶給人們對于服裝一種全新的理解,它突破了中國社會常規的理念,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出發,去審視與挖掘服裝的內涵。這種新的設計理念不僅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同時也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和著裝觀,為服裝設計的長遠發展打開了一扇新大門。在服裝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服裝的流行始終是正在進行時,無論是復古風還是前衛風,每一次流行都體現了一個時代的背景特征。所以說,時尚以其獨有的方式記錄著世界的變遷和歷史的發展,無性別服裝建立在性別認知進步的基礎上,對服裝的多元化持更加開放的態度。中性化服裝存在于各個小眾的群體之中,并且漸漸被社會大眾所接受,這也正是無性別服裝的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李當岐.服裝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高秀明.歐美服飾文化——性別角色期待研究[M].上海:東南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