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攸 汪峰
實用性村莊規劃的基本要點在于增強村莊規劃的實用性,充分體現以村民為本的新型村莊規劃思路。目前在推進實用性村莊建設的實踐領域內,很多農村地區都在逐步實施振興鄉村的整體戰略規劃,因此不能夠缺少實用性村莊規劃的有序落實。各地通過建設實用性村莊,應當能夠達到方便村民日常生活、促進鄉村特色產業發展,以及美化村莊生態環境的效果。在此基礎上,對于實用性村莊的建設規劃應當納入鄉村振興的戰略架構內,明確實用性村莊規劃的具體實施要點。
近些年以來,實用性村莊規劃的舉措日益受到重視,進而體現了調整與優化村莊建設規劃思路的必要性。實用性的村莊建設規劃應當涵蓋在鄉村振興的總體戰略框架內,依托全新的村莊規劃思路來構建新型鄉村,不斷凈化鄉村生態環境。實用性村莊的建設規劃思路涵蓋很多層次的村莊規劃與建設要點,作為相關部門應當緊密結合實用性村莊建設的基本需求,確保為當地村民營造良好的日常生存環境,改進村莊管理的模式。
實用性村莊規劃的本質在于構建宜居鄉村,對于鄉村的整體環境予以全面美化,并且對于村民生活環境進行逐步的改善調整。在規劃與構建實用性村莊的實踐過程中,相關部門應當運用合理性與科學性的村莊建設規劃思維,充分體現村莊規劃中的實用性內涵,治理目前的鄉村生態環境。通過實施實用性的村莊規劃思路,應當可以達到村民日常生存環境顯著改善的效果,引進便民化的村莊公共設施,簡化村民日常生活與生產實踐的難度。
除此以外,實用性村莊規劃的基本要點還應體現在美化村莊生態環境,營造宜居的村莊生態氛圍,對于村莊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實施嚴格的保護。相關部門在整治村莊自然生態的基礎上,應當運用優化管理的思路來解決村莊長期存在的各種隱患與難題,保證村民的人身安全,凈化村莊的自然生態氛圍。并且,相關部門目前需要做到全面整治私搭亂建以及威脅村民人身安全的不良現象,通過實施優化管理的舉措來營造和諧的村民生活氛圍,突顯實用性村莊規劃對于提升當地村民整體生活質量的價值與作用。
長期以來,某農村地區公共服務水準以及基礎設施建設較為滯后,亟待完善當地配套教育設施及其他的基礎公益設施。近些年來,為了推進當地特色鄉村產業發展,當地相關部門制定了規模較大的農村建筑改造規劃,進而造成農村地區特有的文化遺產遭受破壞,而且呈現日益嚴重的農村自然生態破壞現狀。在當前時期城鎮化迅速推進的背景下,迅速增多的廢棄房屋與空置房屋建筑占據了過多的農村土地面積,導致農村耕地利用效率低下。因此,為了改造整體村莊風貌,美化農村區域的生態環境,該地區目前正在逐步實施實用性的村莊規劃舉措。
具體在實用性村莊總體建設規劃的實施過程中,有關部門重點著眼于協調村民人居環境以及鄉村自然生態,營造更加和諧的村民生存氛圍。經過前期的村莊規劃調查,分析并且整合了村民日常生活以及村莊生態環境的各項重要因素,制定適合于當地鄉村振興的實用性村莊總體規劃。并且,該農村地區目前正在逐步建成覆蓋范圍更大的鄉村文化館與圖書館,依托公益性的鄉村文化設施來豐富當地村民的精神生活,嚴格施行保護鄉村當地文化遺產的舉措。

圖1 鄉村配套設施的建設規劃圖
村莊建設規劃如果要體現良好的實用性,則必須建立在充分實施前期調查的前提下,反之則會造成盲目實施村莊建設規劃的現象。作為相關規劃部門應當確保做到因地制宜實施鄉村振興舉措,合理運用鄉村地區現有的村民日常生活資源以及各個領域的生產資源,優化配置鄉村當地資源。同時,實用性村莊的整體建設規劃應當具有清晰的區域劃分特征,確保將整個村莊產業結構劃分為服務區、農業示范區、種植區及其他的農業產業區域。經過全方位的村莊建設規劃調整,確保達到全面協調各項村莊規劃實施要點的目標,創造更加適合于村民居住的良好生存環境。具體而言,現階段關于推行實用性的村莊規劃舉措主要應當重視如下的規劃實施要點:
農村區域格局劃分必須具有合理性,否則將會給農村各個產業區域的基本職能發揮帶來不良的影響。因此在實施鄉村規劃的合理調整過程中,應當充分關注劃分鄉村各個部分的產業布局以及空間格局,運用科學規劃的舉措來調整現有的農村產業格局,促進鄉村當地實現原有產業模式的轉型。從現狀來看,仍然存在某些農村地區沒有做到運用科學的方式來劃分鄉村產業格局,因此必須運用模塊化的思路來調整現有的鄉村產業格局,營造有助于鄉村特色產業實現自身發展的最佳產業格局。
鄉村區域空間布局主要應當包含鄉村當地的公園廣場、配套綠地、運動場與其他的基礎性公益服務設施。鄉村地區通過構建公益性的服務設施體系,能夠提升村民自身對于公益服務的滿意程度,營造有利于村民身心健康的良好鄉村生態氛圍。例如對于綠色植被的景觀帶應當將其布置在沿河區域,營造優美的鄉村景觀。
鄉村地區在加快各個鄉村產業建設速度的同時,不能忽視修繕鄉村當地原有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并且應當逐步增強保護鄉村文化遺產的力度。這是由于,鄉村文化遺產構成了當地村民的寶貴精神財富,因此必須受到當地有關部門的重視。對于原有的村莊歷史文化在實施全面保護的實踐過程中,總體規劃思路在于投入必要的文化遺產保護資源,確保劃撥充足的文化遺產保護資金。
例如近些年來,很多農村地區正在逐步建成觀賞性與歷史性較強的村莊文物建筑,其中主要包含皇王廟與二郎廟等。農村地區還可以興建鄉村博物館,吸引更多村民前來觀賞鄉村當地特有的文物古跡,增強村民對于保護當地文化遺跡的自覺意識。農村地區對于基礎性的公共設施應當予以全面的修繕,其中涉及鄉村圖書館、當地醫療機構與教育機構等,確保投入更多資金用于修繕當地幼兒園以及鄉村中小學校的校舍建筑物。
很多農村地區的當地村民具有較差的加工農副產品能力,因此長期停滯于家庭生產的分散經營模式下。然而實際上,具有分散式特征的鄉村產業模式已經不再能夠適應現階段的農村全新產業發展趨向,因此必須加以不斷的優化改進。作為農村當地的產業規劃部門,目前應當運用科學思路來優化現有的農村產業整體格局,依托全新的鄉村產業布局來創造良好的鄉村產業經濟效益,充分體現特色化與機械化的現代農業優勢。
例如,農村地區對于現有的鄉村產業格局可以將其劃分為村民日常生活的服務區、種植業區域、林業區域、農貿區域、加工農副產品的區域,以及農業示范園區等。經過以上的鄉村區域轉型與調整,可以達到緊密銜接鄉村各個產業鏈條環節的效果,營造了各個鄉村產業環節共同進步發展的良好氛圍。并且,農村地區目前應當逐步實現當地產業鏈條的延長,發展配套性的鄉村產業,帶動村民共同實現自身經濟收入水準提升的目標。

圖2 實用性村莊規劃的功能區域劃分
經過分析可見,實用性村莊規劃構成了振興鄉村的核心舉措,農村各地對于落實實用性的村莊建設規劃都應當給予重視。但是在現階段的鄉村建設進程中,仍然存在阻礙實用性村莊規劃得以全面落實的因素,相關部門對于現存的各種阻礙因素必須做到全面加以明確。為了推行實用性的村莊建設總體規劃,那么基本要點就在于結合鄉村振興的新時期戰略舉措,遵循因地制宜的鄉村規劃建設思路來構建鄉村生態氛圍,提升村民的生產生活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