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大學商學院,浙江 寧波 315211)
自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中國市場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成為中國城鎮化發展的重要動力。城市相比于鄉村具有諸如較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較高的人均收入,更好的教育醫療水平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些都是吸引農民進城務工、人口遷移的重要原因。然而城市的興盛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鄉村的衰落,非均衡的市場化發展,導致城鄉之間經濟發展差距的進一步拉大,進而引發了一系列諸如鄉村空心化、留守兒童等社會問題。為解決發展不平衡而引發的社會矛盾,國家應勢而為,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民返鄉就業創業提供了更多選擇,同時也為解決城鄉之間不均衡的發展問題提供了重要的解決路徑。據2016年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數據(CLDS)顯示:在選取的13 935 份數據中,留守鄉村社區的人數是8 438 人,而選擇遷出的人數為5 497 人。根據行為經濟學的理論,農民選擇留守鄉村社區是基于自身心理機制還是基于稟賦效益,哪種效應對農民的選擇具有更強的顯著效應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問題,該問題的解決為鄉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鄉村人口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義。
人口遷移是指個人或群體由原居住地或戶籍所在地遷移至遷入地的空間移動,人口遷移理論是研究關于人口遷移行為的特征、模式、原因和影響機制的規律的總和。由于人力資本是一種重要的生產力要素,人口在鄉下和城市間遷移是造成城鄉間經濟發展失衡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此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引起了經濟學領域學者的極大關注。卓納新和黃向陽(2017)[1]認為人口遷移的決定性因素是遷出地區的人口規模和遷入地區的收入;裴卿(2017)[2]認為中國農民的人口遷移主要受自然災害的影響;胡磊和劉勝男(2018)[3]總結了國內外人口遷移行為規律,從宏觀、微觀兩個角度總結了人口、環境、社會、經濟等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相比于宏觀層面,筆者主要從微觀層面,探究個人在進行遷移決策時主要遵從自己的內心機制,考慮遷移會得到的經濟效益和失去的機會成本。因此本文的創新之處在于從微觀層面,引入心理賬戶、稟賦效益的概念,試圖研究決策者真正考慮的因素及其影響。
經濟學和心理學都是關于選擇的科學,如何選擇在經濟學中研究較早?!敖洕恕奔僭O認為人類是無限理性的且具有完備信息,能對其選擇進行排序從而做出最優選擇。但現實經濟世界卻與“經濟人”假設相悖,該假設遭受許多經濟學者的批判。趙文心(2018)[4]總結了行為經濟學家理查德·塞勒的主要觀點,塞勒認為人是“管理人”而非“經濟人”,人在決策時遵守“最滿意”選擇而非“最優選擇”;其次,投資者在作決策時,相比于受益更加厭惡風險,并且存在“非理性”偏差以及對“最優”方案的偏離。為此,塞勒提出了“心理賬戶”的概念?!靶睦碣~戶”現象是指家庭或個人在決策時會對經濟事件進行分門別類并編輯到不同的心理賬戶。塞勒發現個體往往將不同來源的收入放入不同的心理賬戶,并且不同心理賬戶內的收入一般不會相互流動,心理賬戶對其具有阻隔作用。李愛梅等(2014)[5]先將心理賬戶劃分為常規收入賬戶和意外之財賬戶,人們會根據收入獲得的困難程度,將收入放入不同的心理賬戶中,而意外之財更容易消費;而后將心理賬戶劃分為積極情緒賬戶和消極情緒賬戶,并發現獲得收入過程中的情感會影響消費決策。
孫猛和許世存(2018)[6]總結了流動人口就業收入的稟賦效應。稟賦效應是指導致消費者愿意放棄某物品接受的最低價格(WTA)和愿意接受某物品支付的最高價格(WTP)比值大于1 的主要原因。塞勒認為人們會更看重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并且認為自己已經擁有的會帶來更高的效用??梢钥闯觯A賦效應在人們決策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稟賦效應也是造成有限理性的原因之一,在鄉村社區,農民更愿意留守鄉村而不愿遷移,稟賦效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稟賦效應是指人們擁有的某物品、資源、權利的價值并且人們往往會高估該物品的價值。稟賦效應對農村居民留守鄉村社區應有較為顯著的正向作用,而自然環境因素更是稟賦效應的眾多影響因素的重中之重。本文通過研究多個因素來確定綜合的稟賦效應數值。因此本文將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將各個因素賦值并計算出綜合的稟賦效應。
1.數據選取。由于環境、基礎設施等因素是農村居民最為在意的因素,因此本文基于2016 年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數據(CLDS),選取了401 份社區層面的數據,并選定了8 個影響稟賦效應的因素,分別是:(1)空氣污染程度;(2)水體污染程度;(3)噪音污染程度;(4)治安評價;(5)金融機構服務評價;(6)醫院服務評價;(7)教學質量;(8)企業貢獻。并以Likert 五級量表度量,(對于“空氣污染程度”這個指標,當受訪者回答“很嚴重”時賦值為1,當回答“無污染”時賦值為5。賦值越高,表示社區的空氣越好,稟賦效應越強。其他指標如斯)
2.主成分分析確定權重。在進行多指標綜合評價時,由于結果要求客觀、全面,就需要從各個方面用多個指標進行測量,但這樣會使得各觀測指標間存在信息重疊等問題,因此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進行信息濃縮,并解決權重問題。本文選取了8個因素來計算稟賦效應。當KMO 值在0.5~1 之間或者當Sig 值小于0.05 時,說明所選變量能夠進行因子分析。本研究中的KMO 值0.707 大于0.05,并且Sig 值小于0.05,因此選取的8 個因素可以用因子分析進行研究。

表1 解釋的總方差
本研究采取提取4 個公因子的方法。由表1可知,由于前4 個主成分的累積方差貢獻率達到72.293%,超過70%,因此前4 個主成分基本可以反映全部指標信息,可以代替原來的8 個因素,并且具有較好的代表性。
計算8 個因素在4 個主成分中線性組合的個數,公式如下:

公式(1)中Aij代表各主成分下各因素荷載數;rj代表個主成分的特征根;代表各因素在個主成分中的系數。根據公式(1)計算可得公式(2)各主成分的線性組合系數,并匯至成表2。

表2 線性組合系數表
由表2 可以看出:主成分F1 中“空氣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指標的系數遠遠高于其他指標,因此F1 可以作為環境因素方面的指標;同理,F2 表示基礎設施建設指標、F3 表示教學質量指標、F4 表示工作機會指標。其中,各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表示:其數值越大,主成分的重要性越強。因此,方差貢獻率可以看成是不同主成分的權重。由于原指標可以用4 個主成分代替,因此,指標系數可以看成是以這4 個主成分方差貢獻率為權重,對指標在這4 個主成分線性組合中的系數做加權平均,公式如下:

公式(3)βi表示各個因素在公式(4)中的系數;ρj表示各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公式(4)中δ 表示稟賦效應綜合指標。根據公式(3)可計算得出公式(4)稟賦效應綜合指標模型的系數;由于各因素的權重之和應為“1”,所以再根據“指標權重歸一化”的方法得到公式(5):

公式(5)即為最終測算得出的稟賦效應綜合指標模型,xi表示“空氣污染”等8 個因素。由公式(5)可以看出環境因素和社會治安因素對稟賦效應有更加顯著的影響,說明人們最為在意的是鄉村社區優美的環境和良好的社會治安,同時由公式(6)可以計算出全國401 個鄉村社區的稟賦效應。
人們會將不同的收入分入不同的心理賬戶,而不同的心理賬戶對人們做出的選擇具有不同的影響。因此本文將居民不同種類的收入劃入不同種類的心理賬戶并結合各個社區的稟賦效應,研究各因素對遷移選擇的影響。
1.數據選取。根據學者的研究,心理賬戶可以劃分為:“意外之財”賬戶和“常規收入”賬戶;“積極情緒”賬戶和“消極情緒”賬戶。本文組合出4 種不同的心理賬戶:消極情緒常規收入賬戶(C1)、消極情緒意外之財賬戶(C2)、積極情緒意外之財賬戶(C3)、積極情緒常規收入賬戶(C4)?!肮べY性收入”符合消極情緒常規收入賬戶(C1)的定義,因為辛苦工作具有負的效用,工資是經常性收入;“債務借入”符合消極情緒意外之財賬戶(C2)的定義,債務借入多為因意外無法承擔經濟負擔而借入的收入;“財產性收入”多為利息、租金、專利收入符合積極情緒意外之財賬戶(C3);同理,“經營性收入”屬于積極情緒常規收入賬戶(C4)。本文基于(CLDS)2016 年數據,選取了13 935 份個人層面的數據,并選定了“工資性收入”“債務借入”“財產性收入”“經營性收入”4種指標作為4 種心理賬戶的觀察指標;將401 份社區層面的稟賦效應落地到個人層面,將稟賦效應綜合指標作為觀察指標之一;因變量選擇遷移地點:“1”表示“留守鄉村社區”,“0”表示“從鄉村社區遷移出去”。
2.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由于本研究的因變量是“留守”和“遷出”的遷移選擇,只取有限多個離散變量,符合二項分布。因此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 模型作回歸分析,研究四種心理賬戶和稟賦效應對遷移選擇的影響,公式如下:

公式(6)中,xi表示包括常數項在內的全部解釋變量所構成的矢量;Pi表示農村居民留守鄉村社區的概率,i 是樣本編號;j 是影響因素編號,βn表示各自變量回歸系數?;貧w結果如表3 所示。

表3 回歸方程中的變量(n=13935)
由表3 可得以下結論:“債務借入C2”的系數為-0.001 1 為負,說明消極情緒意外之財賬戶(C2)對農村居民留守鄉村社區的行為具有反向作用;“債務借入C2”的概率P=0.4719、財產性收入C3 的概率P=0.1442,均大于0.05,說明這兩種心理賬戶對因變量Y 的影響不顯著,即消極情緒和積極情緒下的意外之財心理賬戶對因變量Y 的影響不顯著。說明人們更傾向于依托常規收入賬戶來對遷移問題做出選擇,同時也說明情緒標簽(積極心情,消極情緒)對人們遷移選擇沒有影響;工資性收入C1 和經營性收入C4 的系數沒有差異,說明消極情緒和積極情緒下的常規收入賬戶對因變量Y 的影響幾乎沒有差異。同時也再一次證明了情緒標簽(積極心情,消極情緒)對人們遷移選擇沒有影響;常規收入賬戶系數0.009 遠大于稟賦效應系數1.59E-06,并且常規收入賬戶對自變量Y 的顯著性遠遠強于稟賦效應,說明人們在做出遷移選擇時主要考慮常規收入賬戶,而較少考慮稟賦效應。說明驅使人們做出遷移選擇的主要因素是常規收入心理賬戶,因為常規收入的持續性才是保障個人和家庭延續和發展壯大的基礎。
由上文實證分析可以得出結論:(1)情緒標簽(積極心情,消極情緒)對人們遷移選擇沒有影響;(2)認知標簽(常規收入,意外之財)對人們遷移選擇有顯著影響,同時人們更傾向于通過常規收入心理賬戶做出選擇;(3)心理賬戶對于遷移選擇的影響比稟賦效應對于遷移選擇的影響更為顯著;(4)在稟賦效應中人們最為關心環境因素和社會治安因素。本文根據以上結論,給出以下政策建議:
為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矛盾,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農村居民留守鄉村、返鄉就業創業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人力資本是最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因此需要通過設計簡約、低成本的選擇機制,“助推”農村居民留村、返鄉。本文設計了以下選擇機制:
1.適當增加城市公積金提取的審批流程、減少農村的審批流程。在城市需要獲得公積金賬戶中的資金需要更多的審批流程,農民提出資金的成本會增加;而在農村提取公積金的審批流程大大簡化,則其具有快速到賬的優勢。農民想留在城市工作自然不會因提取公積金問題而離開城市,但這種機制設計可以“助推”那些想回到農村卻還在城市的農民返鄉。
2.設計一種零存整取儲蓄賬戶。該賬戶要求人們每天往里存入1 元或者兩元,并規定一段時間如1 年后取出,但只能在鄉村社區的金融機構內取出。這種機制設計也可以“助推”心里想返鄉的居民。因為想留在城市的居民可以郵寄或者返鄉探親時順便取出;而愿意返鄉的居民更愿意在返鄉時候取出資金。
3.將收入更多地發放到經常性賬戶。上文已經證明在遷移選擇問題上,人們最為關心的是經常性收入賬戶。政府和企業可以將補償、賠償、獎金、利息等意外之財收入,固定等額地發放,農村居民會根據其發放的方式將其存入經常性收入心理賬戶,在鄉村經濟還未快速增長的前提下,通過機制選擇提高人們經常性收入,增強其留守鄉村社區的意愿。
由上文實證可知,稟賦效應雖對遷移選擇具有正向作用,但不及經常性收入心理賬戶作用顯著。究其原因可能是:經常性收入賬戶是實實在在的財產及財產性利益,并且是個人和家庭賴以生存的基礎,而稟賦效應主要是環境與社會因素,主要起到輔助線作用,同時人們在遷移選擇上也會相對地忽略稟賦效應。本文從環境、社會因素入手,設計選擇機制,“助推”稟賦效應的提高,從而間接“助推”在遷移問題上做出選擇:
1.免費贈送垃圾袋、給予獎勵金。農村居民每月可獲得一定數量的垃圾袋,并且只有將垃圾扔到制定地點,下個月才可以獲得同等數量的垃圾袋。這種機制設計“助推”居民按規定扔垃圾的意愿;居民每天及時清理家禽排泄物,并且能將家禽圈養在一定范圍,不會造成環境污染,給予3 元人民幣獎勵金,每日可由村干部前去檢查。
2.健全服務機構、社會機構評價機制。設計一種評價機制,對于醫院的醫生、學校的教師、銀行員工,每一次診斷、上課、服務給予評價:每一次好評給予1 元人民幣,一次差評扣減1.5 元人民幣。“助推”相關人員提高服務、辦學、就診質量。
3.增加保護環境的就業機會。如:垃圾分類員、河長等。每日可以應聘愿意保護環境的居民保護環境,完成相關工作,每日給予工資。這種措施既可以保護環境,提高稟賦效應,又可以增加就業機會,增加居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