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會
引言
在現代教育發展的過程中,我國小學教學形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社會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斷更新和提高,為了適應這種新的環境,小學數學教育就要深入的落實素質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學中仔細研讀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和要求,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為了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各位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采用導學式教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意識。通過導學式教學,讓小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自主實踐的過程中提升數學思維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教師在教學中主要起到引導的作用,通過師生互動加深師生之間的交流,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1 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導學式教學法作為現代教育發展過程中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通過“導學案”這一教學紐帶,將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由傳統的“壟斷式”轉化為“引導式”,教師在教學中主要起到啟發和引導的作用。導學式教學更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思考、實踐、交流探索。學生根據教師在導學案中設置的預習任務和課堂討論學習任務,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學習,在師生交流互動、學生合作討論中提升教學效率。導學式教學主張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主體歸還給學生,在引導式、激勵式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自主探索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信心。
2 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教師做好預習設置,引導學生展開課前自主學習
導學式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更具針對性的學習、交流。對此,各位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導學案設置的過程中仔細研讀教材內容,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標準對本課的教學任務進行確定和規劃。在導學案中對學生設置合適的預習任務,讓學生在課前先進行自主學習,對于其中存在的疑問,可以先和同學進行討論。
例如,教師在進行《一百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要先在導學案中設置有關加減法的基本概念預習和算法預習,讓學生在課前結合之前所學習的知識對新課的內容進行初步了解。教師可以將預習問題向生活化的方向靠近,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將數學的抽象問題生活化,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觀察生活中一百以內的加減法,與媽媽一起去超市,觀察售貨員是怎么計算價錢的。先通過生活中這些隨處可見的小事讓學生體會加減法運算的實用性,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再讓學生進行課堂深入學習。
2.2課堂有效引導,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小學生在進行小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導學案的引導,其在課前會做好充足的預習準備,以有針對性的進行聽講?對此。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課前預習所得的效果,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學習問題對學生進行講解,一方面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開放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在導學式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將教學的主體性歸還給學生,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準,開展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環節,教師要在為學生講解基礎內容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從更便捷、更全面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基本的知識技能,還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適合他們發展的數學學習方法和思維習慣。
例如,教師在進行《表內乘法》這一課的時候,要避免讓學生以傳統死記硬背的方法對乘法口訣表進行記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方式方法,讓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掌握表內乘法以及其用法。對于簡單的內容,學生容易掌握,教師只需要在進行說明的基礎上讓學生展開相應的練習即可。但是對于數字比較大,懲罰相對復雜的表內乘法算法,教師則需要根據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體會表內乘法的具體應用。如,學生分角色扮演賣家和買家,A去買蘋果,作為賣家的同學B則告訴他一斤蘋果三元錢,同學A要買十斤,同學B經過計算之后得出蘋果的總價錢是三十三元,這與同學A計算的結果并不一致。于是,兩人就此問題展開了討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更明確的發現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學習、探索、解決,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很大的幫助。
2.3差異化教學,通過鼓勵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雖然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內容比較簡單,但是鑒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由于個體間的差異性造成不同的問題。對此,各位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明確的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帶個教學的影響。教師要正視不同學生之間的不同學習狀況,在教學中采用差異化的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同時,為了消除小學生心中認為數學學習難、繁的特點,教師應該耐心的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的說明,讓學生正確認識數學學習內容并不像想象中困難。只要學生能夠積極的配合老師,自覺完成學習任務,能夠在學習中與老師進行深刻的交流,就能夠輕松的解決數學學習中的困難。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多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學生進行激勵式教學。注重對學生學習自信心的提升,讓學生有更大的動力和熱情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
例如,教師在進行《面積》這一課的教學中,針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教師在設置導學案的時候要制定不同難度水平的題目,重視數學教學的差異性。就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而言,教師應該引導其掌握具備綜合性的知識,如“不同形狀的圖形組合在一起,求其面積。”在這種多種知識點混合在一起的題目中,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讓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能夠在數學綜合素養上實現更好的提升。對于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首先要讓他們牢固掌握最基本的知識,然后以不同難度的練習題為準,讓學生逐階層的練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避免知識難度的跨服太大,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和理解。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自己遲遲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教師要在第一時間告訴學生,學習中的困難都是正常現象,只要同學們保持一顆迎難而上的心,能夠積極的探索未知的知識,解決問題,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對于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師要積極的去維護,讓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不拋棄、不放棄。
2.4構建知識框架,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導學式教學模式,不僅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還需要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數學學習方法,通過科學的、適合自己的思維模式展開數學學習。教師要充分發揮導學式教學的價值,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對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對比能力,既要讓學生理解各個知識點自身的內涵,同時還要能在知識點互聯的時候明確的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和區別。引導小學生自主建立數學知識框架,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將所學的知識點羅列出來,然后再對其進行逐層次的擴充。在對知識進行一次又一次重復的羅列和體會時,學生漸漸的會總結數學學中的技巧,發現各種數學學習的方法和解題時的思維模式,通過在接下來學習中的應用實踐,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自然會得到提升。
3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采用導學式教學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以足夠的熱情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同時,導學式教學模式還能引導學生在積極思考的過程中親身實踐,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各位小學數學教師要正確的對待導學式教學模式,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開展小學數學教學。
(作者單位: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文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