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瓊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改變了傳統了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總體效益,也能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會交流、合作與主動學習。本文在研究中突出了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重要價值,并提出應該通過合理分組、科學設計、靈活評價等手段落實這種合作學習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小組活動為主體的創新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讓每一位小學生都能參與到小語教學的過程中,實現個性化的發展,對于培養小學生合作意識也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課題研究支持的基礎上,將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理論、思路與教學實際巧妙結合在一起,從多個角度進行了較為全面深入的分析。
1 確立學習目標,培養學生自信心
(1)活動設計富有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各項活動的設計要讓學生感到有趣和新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一節課的導入方式,上課一開始就把學生的興趣給調動起來。如: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誰發言最積極等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發揮集體作用,加強學習方法的交流對學生來說,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好的學習方法,作為老師,要充分利用這一“資源”。首先,要培養起每個學生集體榮譽感,使他們愿意分享自己好的學習方法。其次,鼓勵學生把自己好的學習方法,說出來,全班分享,共同進步,一方面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另一方面鞭策學生勤于思考,善于總結。
(3)幫助學生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老師要幫助學生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確定努力方向。老師也要及時的跟蹤,對于達到目標的學生在全班進行表揚,對于沒有達到的學生要時常關注鼓勵,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2 當堂達標,學習方法引導到位
(1)分層練習,及時測評老師對學生(分層次:好學生、中等生、后進生)在本課中學的怎么樣,要做到心中有數,這就需要老師對學生及時檢測,分層次設計練習題,進行測評。
(2)提前預設,針對訓練老師想要了解學生對每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最有效的方法是對本堂課的重難點、易錯易混點進行提前預設,設計出相關的練習題,進行逐個突破,舉一反三,讓學生做到會一題則通一類。必須做到堂堂請、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3)抓好邊緣學生老師要對邊緣生進行摸底,對每一次提問、檢測和考試進行詳細的分析,確定哪些學生能達到及格、哪些學生能達到優良、哪些能達到優秀,從而在今后教學中繼續努力。
3 合理分組,樹立合作思想
分組是開展高效小組合作工作的第一步,教師應該在分析教材與學生能力、學情等元素的基礎上,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以及優勢互補、自主合作等多個方面的原則,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每一組都設立流動式的小組長,由組長專門負責小組合作過程中的各項事務,負責確定每一位學生在小組中的具體職責。合理化的分組不僅有利于成員之間的思維互動,同時還能提高小組合作與競爭過程中的公平性,進一步促發小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例如在學習故事類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四到六人一小組的形式開展角色表演活動,自己找尋合作的對象,構建自主性的合作小組。除了安排小組長組織安排活動以外,還可以在小組內部選出專門的編劇、演員,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在課堂實際演練的過程中,其他小組的成員可以擔任觀眾,在觀賞其他組表演活動的同時,對于故事中的主旨內涵進行分析與闡述,進一步提高小組合作探究的價值。在分組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入相應的競爭機制,讓小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合作精神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從而實現更為主動的融入。
4 科學設計,深化合作水平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要想開展高效的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教師必須對合作的時間、內容以及一些細節、流程進行靈活的設計。這是因為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雖然是為了促進學生獨立主動地開展學習活動,但是小學生在思考能力、交流水平以及學習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局限。因此,如果教師一味地放任自流,反而會直接影響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整體效果。對此,教師應該對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的開展進行靈活的設計,根據課堂的總體情況來促進交流、合作,幫助學生找到合作學習的技巧,進一步提高合作學習的整體水平。例如在欣賞有關自然風光類課文的過程中,為了讓小學生對于壯觀、秀美的自然風景有一個深入的認識,能夠形成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思想,教師不應該讓學生單獨講述自己的見解。教師可以在學習完一個單元的相關課文之后,讓學生的理解認識得到全面深化。在此基礎上,教師再
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讓學生先在組內探討自己喜歡的風景名勝,通過頭腦風暴加深感悟。再由小組長進行總結歸納,達到情感認知的進一步深化。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小組內部的成員可能存在著思想上的分歧,教師應該鼓勵并且引導這種分歧,讓學生能夠更多地談論自己的見解。
5 注重評價,尊重個性差異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的開展能夠讓每個學生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特長,收獲各種多樣化的學習成果,實現思維認知、學習能力的全面發展。教師應該在肯定學生成長的同時給予每個學生不同的評價,并且注重個性化、過程性、鼓勵性等原則。其中,個性化指的是教師的評價應該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公平公正;過程性指的是教師不應該指注重成果的評價,而是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生的亮點;最后鼓勵性指的是教師應該以積極肯定的態度去看待每一個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在合作探究學習中進行創新突破,進一步激發其學習熱情。例如在寫作學習中,教師同樣可以使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模式,讓孩子們在完成寫作練習的基礎上,以小組的形式對組內其他同學的作文進行評價,發現其中的亮點和存在的缺陷。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及時性、跟蹤性的觀察。有的孩子說一篇作文好,那么教師可以繼續詢問,這篇文章好在哪里?在鼓勵學生去說的同時進行總結歸納,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參與交流探討的主動性,還能讓寫作的學生信心倍增。另外鼓勵還體現在很多細節處,例如有的孩子的組織能力較強、有的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強,這些都可以成為教師鼓勵的切入點,不僅能夠促進孩子們的個性化發展,還能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氛圍更加活躍。
總而言之,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對于推動學生個性發展、合作學習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該大力倡導這種合作學習模式,利用這種模式來營造生動、活潑且具有創造性的小學語文課堂環境,在合理分組、科學設計與靈活評價的基礎上,開展高效性的合作學習活動,將小學語文教學整體水平推向一個嶄新的臺階。
(作者單位: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