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英語是一門國際化語言,也是作為世界上使用最多最廣泛的第二語言,它在中國時代發展的潮流中變得越來越重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全球經濟化的不斷發展,英語交流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英語類人才的需求更是與日俱增。大學英語已被單獨作為一門必修課,英語的教學尤為重要,而對大學英語教學法的探索和實踐研究也具有了現實意義。
英語課堂教學并不簡單,它是一個教與學互相作用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英語教師承擔了很重要的角色,教師需要思考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何帶動學生的英語學習氛圍。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掌握科學有效的教學法。通過對現在英語教學的方法進行分析,探索出適合學生的英語教學法,譬如形式多樣、氣氛活躍的互動式教學法等,以達到培養學生使用英語交際能力的最終目標,而不再做簡單的英語知識的積累。
1 目前主要英語教學法的種類
1.1聽說法
聽說法是19世紀外語教學改革過程中產生的,它的理論基礎是行為主義。也就是說,學習語言是一種行為,是通過不斷的刺激和反應最終形成習慣的過程。而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就是對照口語材料不斷學說話,在聽完一句話之后,不斷重讀和模仿練習,強化記憶,最終達到脫口而出的狀態,從而學會外語。這種方法自始至終強調重復形成記憶,一般通過外教、或者反復聽一些錄制好的錄音磁帶來進行學習。在整個授課過程中,完全撇開翻譯或者自己的第一母語,只能通過外語來進行交流,或者拼接一些手勢和動作以輔助理解。
聽說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能力,在英語的教學中也產生了顯著的效果。但是同時我們也必須要認識到它存在的局限性,因為重聽說,輕讀寫,所以學生的讀和寫的功力要欠缺一些,另外由于過分通過機械模仿來學習語言,從而在無形中對英語本身的意義和內容有所忽視,這也是需要予以關注的。
1.2視聽法
視聽法是在聽說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是對聽說法的繼承和發揚。視聽法主要通過幻燈片和電影等教學方式,將聽說訓練和實際模擬情景相結合的一種情景教學的方法。這種視聽相結合的方法比單獨的聽覺訓練或視覺觀看的方法記憶要來的更加深刻。視覺形象注重對實際語言環境的建立,可以給學生帶來形象化的思維,學生更易于和現實環境進行匹配記憶,使學生對語言掌握得更加牢靠。但是視聽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點,過于注重語言的形式而忽視了對學生語言分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1.3認知法
認知是在心理學中衍生而來的,認知法則是以認知心理學為理論基礎發展而來。認知法源于聽說法,但是它反對通過反復不斷的練習來學習語言,它更加強調語言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通過對語言的發音和語法的分析來掌握語言,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意識有思維的進行學習,并且有必要輔助情景化的教學設計。在聽說和讀寫的重視程度方面也和聽說法有所不同,它反對聽說領先于讀寫,而是通過全面的訓練學習,并不需要避開母語的使用,可以使用翻譯手段來進行適當的錯誤糾正。認知法現在目前在英語教學中被廣泛應用,也被證實其科學性。但認知法仍是完善的,需要從理論上和實踐上對其進行不斷改進。
2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法的特點
2.1以語言為核心
目前,我們對英語課堂教學法的現狀進行分析,可以總結出,大多數的英語教師在課堂上所做的都是關于語言方面的教學活動,以傳授語言知識為主,一般都是對英語的生詞和語法進行講解,對疑難詞句進行翻譯和解釋。而很少讓學生進行討論和情景扮演的之類的互動。但是,有些英語課堂也逐漸開始主張以信息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是把語言和信息相結合的一種形式,但是以語言為中心的英語課堂教學法仍是目前大學英語課堂的主要存在形式。
2.2以講授為方法
語言的學習主要是通過講授的方法來進行的。講授作為我國傳統一直以來的教學方法存在至今,是很難改變的。一般情況下,大部分英語教師可能存在整節英語課都在自己講解,自己釋義,而忽略了和學生間的互動,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能接受。其實,這樣單向的知識傳授對發展學習語言的能力并不奏效,甚至有可能出現課堂的枯燥無趣,使學生無法提起學習興趣。除了講授法之外,如果能適當縮短講授的時間,和學生之間形成一定的互動討論,這樣的學習效果可能會更加明顯。當然,在媒體運用廣泛的今天,通過各種媒體手段比如音頻、視頻、圖片等使用于學生的學習活動,會使得學生的學習思維更加開闊,更能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
2.3以教材+黑板為主的教學工具
目前大學英語教學法使用更多的是“教材+黑板”為主的教學手段,主要體現在教學資源較少的學校,教學的設備并不完善,教師以課本為中心,在黑板進行板書。然后,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通過先進的教學設備和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可以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投影儀和錄像機等現代設備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使課堂的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多彩,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大學生英語課堂的教學實踐創新
由于受歷史文化和科技因素的影響,任何理論和方法都會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外語教學理論方法既有其科學的一面也有其局限的一部分。各種語言教學理論都有合理的一面。聽說法所提倡的聽說領先原則對外語教學實踐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而認知法充分發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發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實踐中,要從實際情況出發,要充分發揚這些理論的優秀閃光點,也要根據時代特征和大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創新突破。
3.1大學生英語教學方式的創新
第一,學習語言要和實踐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發展語言能力,真正的把語言用起來,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學食物相關詞匯的課堂上,教師可以直接問學生關于食物的真實感覺和想法,說出自己知道哪些關于食物的單詞告訴老師喜歡和不喜歡的食物分別是什么。
第二,語言學習要和思維訓練相結合。要讓學生的思維積極的活動起來,讓學生學習如何去思考問題,將思考和學習相結合。通過討論的形式讓學生思考到底哪個可以哪個不可以,多思考為什么,以此擴展他們的認知和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不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第三,語言學習和文化學習相結合。學習英語不僅僅只是語言的表面,將語言與文化結合起來,學英語也要學習背后的文化,只有真正了解文化背景了,才能更好的將語言活學活用,只有通過培養文化意識,通過學英語、學習文化,才能更好培養起學生的跨文化的國際交際能力。
3.2大學生英語教學手段的創新
大學英語的學習課堂在教室多媒體資源的配置方面要加強,資源要予以傾斜,教師授課如果能在新時代媒介的輔助下會提高教學效率,降低人工浪費。可以通過建立起大學英語網絡課堂,將網絡和課程內容相關的語言視頻、音頻材料相結合,使學生借助網絡的力量實現自主學習。另外,還可以通過大學英語網絡的自檢自測系統,一方面讓學生了解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錯誤之處,以自己做出改進,另外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通過其后臺系統了解學生的學習真實情況,提供更多的反饋信息,比如說,知道學生做對了多少,哪些單詞學習存在困難,學生的學習難度系數一般是在什么水平。在緊張的學習之余,還可以通過優秀的英文電影欣賞,使學生充分感受英語文化背景,增強學習氣氛,帶動學習的語感,通過寓教于樂,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關于大學英語教學法的研究和探索是無止境的。總而言之,沒有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作為大學的英語教師來說,只有更加實際情況和需要來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手段和實踐,只有在實踐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和開發出適合的教學法,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掘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
(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密云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