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翠
中華傳統文化是世界多樣性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傳承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在教育教學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在高職院校中,大學語文承載著傳授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高職院校要在大學語文學科的建設、教師素質的提升以及課堂教學實踐等方面不斷提高和完善,以適應大學生發展的需求。
傳統文化是國家、民族的精神命脈,它是國家和民族的價值取向、道德規范、思想風貌及行為特征。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作為唯一的一個沒有中斷的文明,泱泱中華孕育出了豐厚的優秀傳統文化,這些文化源源不斷的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提供了力量。五千年的文明是中華民族的獨特標志。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事實基礎”。根據國家的教育政策,基于大學生的發展需要,高職院校在大學語文的傳統文化教學上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眼。
1 合理選擇文學作品的篇目
在高職院校中,獨立開設中華傳統文化課程較為罕見,大學語文作為一門開設廣泛且有著多年歷史的公共課程,理應成為高職教育中傳承發展中華文化的重要渠道。而作為教學載體,大學語文這門課程的教材編寫就至關重要,目前高職大學語文教材多種多樣,而且多以古今中外的文學名篇為主,這就為傳承發揚中華傳統文化提供了沃土。由于高職院校普遍更加注重專業課,因而作為公共基礎課的大學語文課時量相對較少,因而需要有針對性的選擇相關篇目,如何選擇包含豐富文化因子的作品就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優秀的古典文學作品是必選的篇目,以徐中玉等主編的《大學語文》這本書為例,里面包含了許多優秀的古典文學作品名篇,比如《齊桓晉文之事》在講授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感受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以及在那個時代所蘊含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即“仁愛”的傳統。而在現代文篇目上,可選擇20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講故事的人》,文中濃濃的母愛之情給學生以深沉的感染力,他用樸素的語言講述了那個年代的傳統文化,發人深省,讓學生感受到今日生活的來之不易。
2 基于傳統文化的教師隊伍建設
2.1 充分認識大學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
高職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隊伍的質量水平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素質,而作為承擔大學語文學科教學任務的教師而言,首先應該全面了解該學科的學科定位和學科性質,對本門課程的教學充滿信心和激情。在高職普遍重視專業課教學的背景下,高校教師首先應該認識到,大學語文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容工具性與人文性于一體,大學語文不是“高四語文”,而是在高中三年的基礎上,整合學生的知識庫,重組學生的文學知識系統,這是大學語文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同時,大學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作為傳承母語的載體,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同時大學語文又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從人性的角度思考,大學語文課程的開設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世界,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提升他們的涵養和性情。認識到這兩點,教師才能夠更加堅定地在大學語文的教學上走得更遠,而非受到學科“邊緣化”的影響而退縮。
2.2 不斷加強傳統文化學習,提升自身知識文化素養
目前的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師隊伍普遍不夠穩定,教師對大學語文的教學重視程度上也相對不夠,在傳統文化知識的儲備上欠缺,因而很難將大學語文課程理念完整實施。大學語文課程也被邊緣化,處在一個很尷尬的境地。因而需要嚴格遴選大學語文教師,學校更加注重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大學語文教師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獨到的見解并能做出相對深入的研究。在教師梯隊建設上,充分聽取專家的意見,引進優秀的有經驗的教師,以老帶新,請優秀教師定期開設講座和報告,充分宣講中國傳統文化的構架,并且積極培養和鍛煉年輕的教師,不斷提高他們的知識儲備,加強對新教師的崗前培訓力度,在理論和教學實踐上切實提升他們的教育教學能力。
3 課堂教學實施上,多途徑強化傳統文化教學
3.1 通過古詩詞朗誦提升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鑒賞力
唐詩、宋詞以及古典文學名著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學生們從小學就開始積累,實際上已經掌握了很多,但是疏于整理歸納,以及深入地誦讀體會,很難把握其中的精髓。基于此,大學語文課堂上適度地增加古詩詞及文學名著的朗讀機會,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趣味性的比賽中潛移默化地感知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民族自豪感及自信心。并且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廣泛地結合電視節目中的傳統文化頻道,比如“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對學生進行古典文化的熏陶,使之愛上傳統文化,并能夠主動積極地傳承發揚下去。
3.2 教學方法上創新大學語文中傳統文化的滲透
大學語文課程在高職院校中普遍的教學方式是講授式,往往會陷入“一言堂”的弊端,這不利于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課堂也較為死板,缺乏靈活性和趣味性。因此高校需要以多種形式呈現大學語文中的傳統文化,靈活運用多種教學形式,比如采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向學生呈現精彩的視頻音頻資料,讓學生感受不同時代背景下,中國的傳統文化的風采。在課堂教學上,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比如討論法,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當然教師要做好鋪墊和總結,讓學生在歸納總結中反思和提升。還可以采用問題探究形式,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提升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3.3 學生成績的考核上滲透傳統文化知識水平的考核
新時代下,大學語文需要創新考核方式。大學語文課程的考核在不同學校以及相同學校不同老師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盡管考核的分值占比是相對固定的,但是平時成績具有靈活性,并且可以加大日常測驗的頻次,在測驗的過程中適度地加入中國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點的考核,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對文化的理解和識記,并且能夠把它們貯藏在自己的知識庫中。建立良好的反饋機制,及時關注并調整考核結果中存在的相關問題,不斷與學生交流討論,這不僅能夠使學生查漏補缺,認識自身的不足之處,還能夠使教師反思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便改進后期的教學。
4 結語
大學語文作為公共基礎課,承載著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使命,這是任何專業課都無法取代的。作為承擔這一教學任務的大學語文教師更應從自身做起,充分認識大學語文課程的重要性,不斷挖掘潛能,結合學校及學生自身的需求,合理制定教學計劃,積極主動的調動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性,綜合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努力以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熏陶和感染學生,讓學生愛上傳統文化,并且把它不斷地傳承和發揚光大,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應天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