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靜思
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大自然是我們的知識寶庫,是我們的活教材。”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她的教益無窮無盡,不斷地向幼兒展示、形象、生動的認識內容。然而很多農村園把城區教材照搬過來很多課程卻實施不起來,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告訴我們:我們應在幼兒發展的過程中,以真為本,把身邊的資源利用起來,讓孩子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獲得新知識。
1 現階段農村幼兒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1課程目標不合適,不能滿足農村幼兒的發展需求
農村幼兒園教育還未形成屬于他自己的課程目標,現有課程目標都是模仿城市幼兒發展標準而設定的,而這一課程目標是根據幼兒年齡、教學主題、教育活動來區分階段進行的,當然這也是根據城市幼兒發展設定的模式,然而,農村和城市相比,不管是在學前家庭教育上,還是所處的生活環境都有很大差異。基于城市的課程目標設定的一些教學主題、活動,在農村事實往往是困難的,有的沒有實行的條件,當然有些教學主題也是孩子們無法理解到的。這就會導致老師簡化教學活動,注重學前知識教育,一味地知識要求可能導致幼兒對學習的積極性降低。所以,本質上這種課程目標不適合農村幼兒,不能滿足他們的發展需求。
1.2課程內容脫離農村生活,“城市化”傾向嚴重
現在農村幼兒園采用的課本以及管理方式都源于城市幼兒園的建設內容。就像我們的課本是一些城市學者專家編制的,他們往往對于農村的現狀和農村幼兒的發展認識不足,理解不深,比如課本中常出現的一些詞語:公園、紀念館、博物館、游樂園等再如一些去動物園觀察小動物類的活動。這些城市化的東西,在農村孩子眼里是抽象的,他們聯想不到所說的這個詞指什么,完全在他們生活范圍以外,對于他們就像聽天書一樣,這種長期的無知,會淡化開始的轉變為興趣的缺失。
1.3農村幼兒園教師師資隊伍的教育理念較落后
師資力量是保證幼兒全面發展的根本,基于農村發展較慢,農民家庭收入低下,農村教育相對落后的現狀。農村幼兒園的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資金投入較少,教師的專業素質也比不上城市教師。學前教育中的專業幼兒教師奇缺。農村現有的幼兒教師中,非專業任課教師一方面年齡大,另一方面教學理念跟不上,根本不能較好地勝任這份幼兒教育工作。這是農村幼兒園教育中存在的很大問題,直接影響農村幼兒接受的教育質量和幼兒園的發展。
2 農村幼兒園現狀分析
造成農村幼兒園步履維艱的原因有多方面的,既有管理上的原因,師資的原因,也有幼兒園外部的原因。
2.1教師整體結構混亂
由于幼兒入園率低,教師工資待遇低、地處偏遠等原因,影響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產生了農村師資素質的惡性循環。公辦專業教師較少,園聘、臨時教師較多。對于一個想實施課程游戲化的幼兒園來說,無疑增添許多阻撓的因素,增大了實施的難度。由于學歷、專業素質存在差距,很多農村代課教師不明白農村幼兒園為什么要搞課程游戲化,認為農村設備設施條件不足,無法開展活動區活動和游戲活動,家長素質低,觀念無法轉變。許多代課教師普遍缺乏對課程游戲化的基本認識,只知道按教材內容上課,不明確教學目標,從不研究是否適合本班幼兒。一味地照本宣科同時還一味地抱怨書本上需要的材料我們沒有,怎么給孩子上集體活動課?
2.2對幼兒園的重視不夠:教育缺乏認識
幼兒園發展好壞,離不開當地政府的重視與支持,幼兒園的軟件、硬件都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曾經調查過多個鄉鎮,有80%的幼兒園得到政府重視、支持,這80%的幼兒園在縣級的發展也是不錯的,相比不被政府支持幼兒園教師思想先進、教學質量明顯較高。有的家長認為教育是幼兒園可以單獨勝任的,不必太費周折,自找麻煩的向教師商議,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園是教師的責任,只關心孩子在園不出差錯,還有的家長甚至認為孩子去幼兒園就是認多少字,會背多少詩等等,農村幼兒大部分由爺爺奶奶帶,年紀大育兒觀念較落后,因此造成了教師與家長之間缺乏溝通,以至于在家園共育上存在諸多問題。
3 以真為本,善用農村資源
3.1取其精華,去其糙泊
對于幼兒來說,教育關系著孩子的未來發展,對于國家來說“少年強則國強”。但是每個國家每個群體都有不一樣的教育理念,幼兒園也是如此,每個園由于自己的地域不同,自然資源也大不相同。因此在借鑒其他園課程的同時,得先審核一下自己園所處位置的地域文化、周邊的自然資源等。有針對性地將其它園精華與本園實際融合,制定出屬于自己的園本課程。如今一些農村幼兒園的區角活動,在向城市幼兒園看起的同時,也逐漸丟棄了農村幼兒園的本色,我認為作為一所農村幼兒園創設的區角活動的最大特色,就應該是一個“農”字,最不應該被拋棄的也是一個“農”字,應該延續“農”字的傳統,保留“農”的特色,地處農村,有許多城市不同的地方,農村幼兒園老師,在進行借鑒城市園區角創設前,就應充分考慮農村的實際情況,加入一些農村元素,使之更貼近孩子的生活,與孩子的共鳴。
3.2優質創新,量身定制
地處農村,周邊有著豐富的資源:青綠色的農田,豐收的季節有著稻草和玉米...基于以上的認識和思考,因地取材,充分利用農村鄉土資源布置環境。農村幼兒園的課程觀要凸顯鄉土文化,這些因素都對幼兒的認知發展人生經驗的獲得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把鄉土文化納入農村幼兒園的課程,開發與利用本土資源,利用農村鄉土資源自制活動器械,構建適合自己的課程體系。豐富幼兒的活動材料和游戲內容,滿足幼兒的需求,合理組織幼兒體育活動,從自然資源、廢舊物、民間游戲來激發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利用本土文化開展教學活動,讓幼兒獲得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3.3社會攜手,不脫離社會生活
教育活動內容要貼近幼兒生活,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教育資源,利用幼兒身邊的社區、家庭資源開展園本課程。社區在為教師設計課程上可以提供很多的資源,教師要評估社區所能提供的資源,社區為幼兒社會學習提供的資源有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物質資源,自然資源在幼兒園可觸及的范圍內,教師都可以找到很多自然資源,如街市,派出所,教堂、烈士陵園,一些有經驗的教師,可以在幼兒園15分鐘的路程中找出孩子感興趣的地點,并利用這些社區資源對幼兒進行社會教育,人力資源,教師可以邀請孩子的父母和社區中不同的人來幼兒園共同分享不同的經驗。
3.4以家長為友,豐富資源
家庭是幼兒園中主要的合作伙伴,家長的支持和主動參與幫助教師提高教育能力。做好家長工作是幼兒園的重要職責,雙方應積極主動的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過幼兒園與家庭的雙向互動,共同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每位家長從事不同的行業,具有不同的經歷、職業特長。家長參與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一方面會給老師以啟發、靈感,另一方面家長還可以運用各自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拓寬孩子的視野,豐富幼兒的社會生活經驗。例如為了在環境創設中有更多的廢舊物品可利用,可以利用家長會、家長學校等機會發動家長參與廢舊物品的收集。家長可以利用職業的特點和便利條件,為孩子們搜集一些有意義的材料。班級里創設的區域“小超市”,也是利用家長多方資源,瓶瓶罐罐、吃的、用的……讓孩子有充分的發揮空間。
4 結語
發展農村地區的幼兒教育,必須依靠當地的資源艱苦奮斗,以農村的廣闊天地為課堂,以大自然大社會為教育內容的和教材做到農村化、地方化,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開展多種生動活潑的游戲和活動,做到幼教化、學前化,努力探索出一條具有農村本地特色的幼兒教育新路子。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安峰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