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海雪
【摘 要】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廣泛地應用了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教師結合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結合教學內容,可以突出學生的學習中心,全面提高初中生的學習質量,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歷史教學,優化課堂學習氛圍,從而改善教師的教學水平。讓傳統教師控制課堂狀態,改變潛意識,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歷史教學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 初中歷史教學 ?信息技術 ?策略
初中歷史教學的內容簡單易懂,但歷史教科書缺乏詳細的歷史事實,使學生難以深入了解歷史。在實際教學中,如果教師在解釋歷史內容時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狀況,就不能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這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不利影響,并阻礙其進步。因此,隨著現代教學的不斷進步,教師應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下主要講解信息技術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運用策略。
一、巧用希沃白板軟件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在教學中不可只注重具體的課程內容,還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重點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歷史內容,突出學生的學習中心,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與分析能力,進而完善學生對歷史的認知。如,通過PPT將歷史知識生動地播放出來,創新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填鴨式”的講解方法,從而將歷史知識通過文字、聲音等展現出來,能夠使學生深刻地理解歷史事件,從而使學生探究歷史內容的實質,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集中精力通過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直觀地展示歷史內容,尤其是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歷史事件,擴大學生的學習范圍。將歷史內容與現實相結合,創新學生的思想,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學習的主人。此外,運用信息技術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巧用希沃白板5軟件專有功能制作課件,打造高效的互動課堂,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節課,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以游戲的形式導入新課,能瞬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的思維和精力一下子集中到學習上來。用希沃白板5中課堂活動中的“分組競爭”欄目制作課件,內有許多游戲類型可供選擇。把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前提知識內容加入到分組競爭欄目,輔以白板5中的計時器(倒計時)功能,讓學生兩兩上臺展開知識的PK,一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給吸引過來。比如,筆者在講授“第三次科技革命”內容時,把第一次及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以游戲的形式列出來,然后讓學生兩兩上臺,看誰能正確找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要求是既快又準。這樣的課前導入既增加了學習的緊張感,又增加了歷史教學的趣味性,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
學生學習初中歷史的目的在于掌握中國古代史、近代史以及世界歷史內容。教師在講解知識點時應注重與實際生活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改變學生在學習時出現的單調無聊現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巧妙地創設教學環境,并將歷史事件展現在學生眼前,能夠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歷史知識,符合學生的心理認知。
例如,在學習《鴉片戰爭》時,教師播放“林則徐虎門銷煙”的視頻,增強學生的主觀學習感受,同時在學生觀看期間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隨機抽選幾名學生表達自己的觀看感受,豐富學生的學習認知,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氛圍,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在歷史學習上取得不斷的進步。
二、充分利用希沃白板5里面的課程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一支粉筆打天下”,教師在上面用粉筆板書重點知識內容,學生在下面認真做筆記,這也是讓學生感覺歷史很難學、不想學,覺得歷史枯燥無味的主要原因。教師在上課時,如能借助多媒體技術,把某些歷史事件和歷史故事,以影像資料的形式加以還原或再現,則大可增加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交互式電子白板希沃白板5里面,下載有海量的各種課程資源,其中的一些影像資料利用得好,可對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產生強烈的刺激,所起的效果比起教師單純的說教要好得多。如,筆者在講授《日本明治維新》一課時,筆者先拋出問題:1. 明治維新前日本的統治掌握在誰手中?2. 明治維新前,日本實行什么國策?等等。接著播放《明治維新前的日本》這段視頻,讓學生觀看,了解變法前日本的現狀及當時實行的國策,學生在看完視頻以后回答以上問題,筆者再進行小結。接著又拋出問題:日本的閉關鎖國政策又是給誰打開的呢?跟著又播放一段視頻《佩里叩關》,讓學生了解美國上將培利打開日本國門的情況。通過視頻的播放,讓當年的歷史事件真實地再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又怎能無動于衷,又怎么會沒有想聽課的欲望呢?
三、善用思維導圖,建立知識框架,做好知識點的歸納梳理工作
一堂課在講完后,教師一般都要對本節課的知識加以歸納,進行小結,以幫助學生系統地掌握所學知識。此時利用思維導圖功能,則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復習《中國近代史》這一內容時,我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找出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讓學生先明確兩條主線:屈辱史和抗爭史,然后導出屈辱史及抗爭史的各個關鍵知識點,然后和學生一起共同回憶相關知識,并結合中考考點以及近幾年常見的中考題型,再加以點撥和提升。這樣一節課下來教師傳授知識滿滿,學生學習收獲多多,并于潛移默化之中,幫助學生養成“以點帶面去復習”的良好習慣。
四、借助手機“希沃授課助手”,加強課堂教學的互動性
如果教師始終站在講臺上而沒有三英尺的講臺,則很難創建高度互動的課堂教學。只有當老師放下架子走下講臺時,他才有機會與學生在一起,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并為師生互動創造良好的氛圍。而“希沃授課助手”恰好解決了教師走下講臺后又能隨時控制交互式電子白板上的顯示內容,可以隨時把學生的作業、練習的完成情況及批改情況及時真實地投到屏幕上,還可以通過上網搜索好相關知識內容,在課堂上,即時投影到屏幕上,使大量的課外資源、網絡資源為課堂所用,擺脫了單純枯燥講解歷史知識的教學行為。如,在講授臺灣問題時,有學生突然冒出一句:“臺獨是什么人?”對于這個知識點,教材是沒有提及的。如果筆者視而不見,假裝沒聽見,按原計劃授課,這節課也一樣會過去。但這樣的課堂生成,筆者絕不會錯過,因為課前,筆者已備足了功課,上網百度了“臺獨是什么人”并早已把相關知識內容拍成了圖片,藏于手機相冊中。于是,筆者借助于手機“授課助手”這一功能強大的軟件,把相冊中的相關圖片投到屏幕上,向學生解釋“臺獨分子”的由來,并講了他們的現狀及各種分裂祖國的行徑,讓學生知道了“臺獨分子”的來源且認清他們的目的,既增長了學生的見識,又培養了他們的愛國熱情。這種預設外的課堂生成,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就連聽課的老師也覺得增長了見識。
五、根據教材內容,綜合運用信息技術
教師應結合歷史資料的內容,全面運用信息技術,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改善主導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學習優勢,成為知識的傳播者,組織學生深入學習歷史知識。根據初中歷史教學目標,教師應采取多種方式指導學生學習,根據學生的學習內容,為學生打開智慧之門,更好地融合信息技術,解決學生的學習疑惑。教師在教學中的語言、動作、情感對學生學習歷史有很大的影響,教師應增強對學生的友好態度,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快學生的進步。
例如,在學習《三國鼎立》時,有關三國時期的視頻有很多,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播放“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學生在觀看視頻時充滿活力,具有較強的學習意識,從而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主觀學習感受,突出學生的學習核心,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教師將教學中心放在學生的理解層面上,深入歷史事件中,擴展學生學習思路。
“在東漢末年,三國鼎立,由于劉帝王年幼,缺乏行政能力,魏蜀吳三國分別占據不同的領地。曹操的精明、孫權的足智多謀以及劉備的泰山崩于前不改色。”賺足了學生的眼球,教師結合教材內容,結合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氛圍,促進學生的學習認知,提高了學生歷史學習的質量。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效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工作,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初中歷史信息技術教學是一把“雙刃劍”,優點和缺點并存。教師應注意在課堂上的使用,以最大程度地發揮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從而突出學生的學習中心并幫助學生了解歷史的本質,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水平,促進初中歷史教學的不斷發展。
以上幾點是筆者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于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幾點體會,其實信息技術所帶來的課堂變革真地是很大,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舉,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讓信息技術真正融入學科教學中,要達到真正為“我”所用,打造我們的高效課堂,而不是為喝彩和應用。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教育裝備的不斷更新,我們的課堂會越來越精彩,越來越高效。
參考文獻
[1] 趙艷君.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合理運用信息技術[J].中國校外教育,2019(9):166.
[2] 王世霖.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項[J].甘肅教育,2018(13):71.
[3] 賈元春.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設計:以七年級歷史《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為例[J].中小學電教,2013(1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