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群體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新時代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深遠意義。在當今社會,社會瞬息萬變,青年接受信息非常廣泛,在價值觀形成期間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因此,研究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機制非常重要。文章結合高校實際結和當代青年人的特點進行價值觀研究、教育和宣傳,可進一步豐富和完善青年價值觀教育的理論研究。
一、研究現狀
能否擁有良好的價值觀,能夠深刻的影響整個民族、國家的發展。作為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接班人和潛在力量,對青年人的價值觀必須加強引導與培育。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那么,新時代在信息爆炸、網絡文化蓬勃發展的時代,大學生價值觀受到網絡文化的極大沖擊,使得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不能忽視網絡文化。因此,在新時代大背景下,如何確立科學的培育目標、培養思路與方法,建立長效的培育機制是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的重要因素。
蔡潔(2011)《網絡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長效機制研究》中提出:目前的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機制是依托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制來建設,使用同樣的教育組織,利用“兩課”教育、團委組織活動等常規渠道,其教育機制的可行性、保障性和長效性都存在缺失。范佳佳(2018)在《互聯網+”時代青年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中提出要加強在互聯網時代開展對青年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信仰教育,從而讓核心價值觀在青年學生中實現“內化”成為青年學生的共同信仰。龔志軍,牛玉萍在《當代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問題探究》中提出,當代青年群體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戰略意義,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客觀要求,同時也為青年的成長成才提供了重要思想武器。
從前人研究現狀及時代的發展來看,今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青年的核心價值觀培育也面臨著前所未有機遇和挑戰,新時代如何建立培育青年群體價值觀的有效機制來加強青年價值觀建設將是當今社會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
(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客觀要求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因此做好青年的核心價值觀培育,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客觀要求。當下,中國人民的共同目標是現實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梁啟超、陳獨秀早在20世紀初就提出青年的重要性。從“五四講話”、十九大等,不難看出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非常重視。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因此,做好青年大學生的核心價值培育能夠讓廣大青年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青年樹立牢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有愛國主義情懷傳承中國精神。通過核心價值觀教育使青年朋友的凝聚力、戰斗力不斷提升,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能夠始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二)促進大學全面發展的思想武器
恩格斯曾經說過:“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首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可以促進大學生樹立正取的人生觀、世界觀,從而幫助大學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方向。其次,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培育,能夠培養青年獨立能力、思維判斷能力,幫助其形成理性思維判斷。最重要的是能夠幫助大學生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從而有利于自身全面發展,最終將青年大學生培養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有利于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從長遠和戰略高度充分意識到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重大意義。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信息時代的到來,一些不良之風對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產生了嚴重的沖擊,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攀比之風、奢靡之風等,還有當前比較流行的娛樂至上和超前消費觀念,這些成為了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在成長成才過程中的絆腳石,也對對國家文化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馬克思指出,“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聽天由命是青年的首要責任”。作為即將進入社會的群體,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克服自身相互斗爭的不穩定因素的重要前提。因此教育引導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長遠意義和戰略意義。
(四)有利于落實高校立德樹人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地方”。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形成的“拔節孕穗期”,應當加以正確的引導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具備先進性、民族性和開放性的鮮明特征,正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集中體現,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鮮明特點。積極引導新時代青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真正提升他們分析研判并有效抵御錯誤思潮侵蝕帶來的危害的能力,有效地維護高校意識形態建設陣地,為順利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但隨著新媒體的日新月異,各種社會思潮不斷涌入,新時代青年價值觀畢竟尚未成熟,出現了狂熱追求西方思潮,熱衷于西方文化等種種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不自信的觀念與行為,民族文化自豪感低。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青年階段也是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是一個人成長、成才的重要起點。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使命,關鍵是培養大學生樹立什么樣的價值觀。充分發揮高校育人優勢,堅守育人陣地,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落實高校立德樹人使命具有重要意義。
(五)有利于促進新時代青年的全面發展
當前,在信息大爆發的背景下,我國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革,尤其是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生活環境的極大改善使得導致大部分大學生自幼缺乏吃苦耐勞精神,經受不起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欠佳,很容易在他們成長成才之路上出現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丟失或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等問題。“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因此,要想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全面發展,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就要在教育教學各環節,在人才培養各方面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機制
(一)通過學校進行培育
立德樹人是學校的根本任務,同樣,學校是社會主義核心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如何做好立德樹人工作,利用好思政課堂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思政課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培養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次,要把培養核心價值觀作為全校教師的共同任務。尤其是專業課老師,應該結合專業課特點讓思政教育充分融入課堂,從而讓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杰出人才。
(二)根據時代特點利用好網絡進行培育
新時代,互聯網的發展已經到了人盡皆知的程度,青年朋友是使用網絡主要群體,他們更喜歡網絡傳播信息,但網絡環境復雜多變,因此,占領網絡意識形態陣地對青年進行價值觀教育是繼大學教育之后另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三)理論教育和社會實踐相結合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觀顯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因此,通過學校和網絡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結合會更有利于青年正確的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高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應以培養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價值觀為出發點。例如,讓學生參與社區服務、慰問孤寡老人、烈士陵園等,能夠激發青年大學生價值觀的社會實踐活動。
(四)充分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青年思想的引領作用
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首先是幫助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個人價值體系。特別是在青少年大學生這一階段隨著學習和見識及其閱歷的不斷增長,思想發生很大變化。因此,更需要一個系統化、理論化的正確價值觀引領。而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引領下,青年大學生不僅樹立了正確的標準,而且對對自己和社會的認識更加明確。青年是國家未來的主人,其思想境界的高低與祖國未來的思想基礎和建設密切相關,尤其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受過比較好的高等教育,應該有更高的思想覺悟。
其次,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要堅定青年的思想信念。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會使青年在價值觀認同中產生一種特殊的民族自豪感。因此,新時代青年大學生一定要樹立民族自信和國家自信,更明確地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國家強起來而不懈努力奮斗,為我國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而不懈奮斗,為全面依法治國而努力奮斗。
再次,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作用,要培養青年的創新意識。當代,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因此新時代青年應把個人的目標與國家的強大充分融為一體。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成長為優秀的社會主義繼承者,成長為中國夢的建設者。
四、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主要承擔著,培養其正確的核心價值觀是當下和未來一個重要的任務。大數據時代下,雖然高校在核心價值觀教育培育方面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也起到了好的效果。新時代,在變化萬千的發展背景下,僅僅依靠高校來對青年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時代要求和需求。需要時刻關注青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時代特點相結合,這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就需要學校、社會、網絡陣地、家庭等各方面配合起來,教育和實踐聯系起來。只有這樣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才能培育優秀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陳明艷:新鄉學院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