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霏
摘 要:隨著新媒體的飛速發展,傳統的新聞媒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校宣傳思想教育工作也因此待遇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業應順應時代主動出擊,守正創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加強宣傳思想工作與新媒體技術的融合,不斷提升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在新形勢下煥發新的活力。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宣傳思想工作
近期發布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份,我國網民規模已達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高達64.5%。10歲~19歲、20歲~29歲網民占比分別為19.3%、21.5%,學生占比為26.9%為各類網民職業之首。此外,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為8.79億,2020年網絡應用用戶也出現了大規模的增長,特別是線上教學等對高校師生也產生了巨大影響。由此可見青年學生在互聯網發展中已經成為了重要的使用群體,新的媒體環境已經逐步形成。
新媒體技術在互聯網發展中充分發揮中介的作用,使互聯網環境不斷發生新的改變,這也對新形勢下的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新時代我們的教育承擔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面對當前互聯網的“原住民”,高校宣傳思想工作也同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不可多得的機遇。
一、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挑戰
(一)新媒體技術使青年學生獲取信息的時間碎片化,時間管理規劃弱化
由于新媒體技術固有屬性,使信息在網絡中傳播變得更加快速便捷,各類互聯網應用讓學習探索的過程變得簡化,學生在使用網絡過程中完全打破原有的獲取知識資訊的方法,學習效率看似提高,但是過于便捷的過程使學生缺少了思考與探索的時間,久而久之易依賴于技術捷徑,不利于知識的理解消化。同樣,缺乏體系的獲取方法,也不利于學生學會做好合理的時間管理,滿足于網絡技術帶來的便捷。
(二)學生對移動互聯網的依賴
導致高校教學科研、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等方方面面,都面臨“被”線上的挑戰,線上教育形式沖擊傳統的大學生活。面對互聯網的“原住民”學生,加之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的革新,原有的學生日常管理方式會嚴重受到互聯網媒介線上線下互動的沖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些枯燥乏味的內容難以也引起他們的興趣。
(三)新媒體技術的發展
也為“自媒體”的發展提供了沃土,但是缺乏管控的環境也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增添了新的對手。在新的媒體環境里,每一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網絡言論的真實性由于成本低,環境寬松,導致網絡中常常資訊缺乏篩選,個人觀點在網絡中的自由表達,也容易變得缺乏了自我約束。在這樣的“內外夾擊”環境下,如何牢牢把握住網絡思想工作主動權也成為宣傳思想工作新的難點。
(四)面對信息傳遞媒介發生的巨大轉變
高校從事新聞宣傳工作的人員并非專業媒體技術人員,在具體工作層面也面臨極大挑戰。青年學生群體永遠是最前沿的媒體用戶,新媒體的賽場已經逐步走向下半場,開始由傳統的文字媒體傳播方式向更多元化拓展,如短視頻的應運而生。據統計,截至2020年3月,我國目前短視頻用戶規模已達7.73億,占整體網民的85.6%。“新媒體”從幾年前微信公眾平臺一家獨大到現在已經百花爭鳴,各大互聯網應用都成為高校需要搶占的陣地,這對從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人員提出更高的職業要求。
二、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機遇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固然為高校新聞宣傳工作者帶來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技術的革新同樣帶來的是千載難逢的機遇,技術革新推動社會生產的進步,也同樣讓人們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這為高校新聞宣傳工作的發展同樣提供了更多的發展路徑和頑疾的解決辦法。
(一)黨中央對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高度重視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為做好新時代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宣傳思想工作被擺在了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宣傳思想工作要為服務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作出更大貢獻。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底色,高校承擔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做好高校的宣傳思想工作在新時代背景下,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任務緊迫。
(二)新媒體技術開拓更多宣傳思想工作的新平臺
隨著網絡新媒體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各類迎合青年大學生喜好的網絡平臺應用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視頻平臺、音樂軟件、網絡論壇等各新興網絡媒介聚集了各類喜好不同的青年學生。想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開展高校新聞宣傳工作,同樣要通過新聞規律來具體謀劃,尋求新聞專業素養與高校工作特點的結合點,利用宣傳思想工作的傳統優勢與新媒體技術的有效融合,打造更多點頻發的校園宣傳思想工作新平臺。
(三)線上教育用戶的規模增長為宣傳思想工作帶來更多需求
突如其來的社會生活變化,受到巨大影響的教育行業因網絡的發展而得到了沖擊的“舒緩區”,校園官方媒體平臺首當其沖的成為了學校權威信息發布、科研教學交流、日常事務管理等方方面面的需求平臺,起到了在突發事件中,防止由于網絡生態弊端帶來的虛假信息給師生造成的損失,同時,各類校園小程序、應用等互動類新媒體技術平臺也在此期間被大量需要。只做好消息的單方面輸出已經無法滿足師生需求,開啟評論互動、原創視頻、平面圖組、校園網大圖、專屬小程序、校園APP等多重口味的組合套餐,為傳統的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提供了更多選擇。
三、完善新媒體時代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機制
(一)唱響主旋律,講好校園師生故事
高校宣傳思想工作不能以瀏覽量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高校肩負著育人的使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結合重要節日紀念日提前做好籌謀策劃,主動發聲、善于發聲;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發聲、明辨是非;在重要節點前,振奮人心、鼓舞士氣。要做到選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做好學校正面形象宣傳,在把握新聞規律的前提下,深入挖掘校園好故事,樹立師生身邊的優秀典型,充分發揮帶動引領作用,結合學校校史,引起廣大師生校友的愛校榮校的情懷,在校園內營造欣欣向榮、團結一致的濃郁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