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梅 李健



生命重于泰山,健康對于每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2020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成為了整個社會的焦點,中國各界人士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與疫情進行了堅決斗爭,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要把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狙擊戰。
一、習近平人民健康思想提出的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維護人民健康,健康中國的建設駛上了“快車道”,黨的十九大更是將“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統籌推進。保障人民健康對黨、國家、個人的發展都非常重要。
(一)全民健康是實現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
2020年將成為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這一年既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要走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核心在“全面”,“全面”意味著我們追求的不是某個人或者某一群體的小康,而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同樣地,全民健康,關鍵在于“全民”,所以我們需要從集體利益出發,全方位保障好廣大人民的健康。
習近平強調:“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是每一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健康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對于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具有重大影響。人們只有擁有強健的體魄,才能安心地參加社會勞動,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去,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二)健康是實現個人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
馬克思曾多次提出關于解放全人類和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理論,并為之不懈奮斗。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指出,人的解放是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也就是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最終占有自己的本質。在《德意志意識形態》和《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明確提出了關于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發展的思想。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不僅是共產主義者的奮斗目標,而且是人類社會一直為之奮斗的目標,更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東西。
人的全面發展包括德、智、體、美、勞五個基本要素,其中的“體”就是指體質,由此可見,身體健康是實現人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近年來,針對“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國家不斷完善相關政策,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努力提高醫療衛生質量。這一系列政策都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對良好身體素質的期望,為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保駕護航。
(三)保障人民健康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本質要求
中國共產黨作為我國執政黨,旗幟鮮明地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宗旨,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是黨義不容辭的責任,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給予了高度重視。習近平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組織各方面的力量開展防控工作,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在緊要關頭,黨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動搖,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健康問題,堅決打好、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狙擊戰,切實做到“病有所醫、疫有所防”,這正是黨在健康事業方面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深刻體現。
二、習近平關于保障人民健康的核心主張
生命只有一次,健康的重要性不容忽視。習近平極其關心人民健康,堅持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以人民為中心,以健康為根本。針對新冠肺炎疫情,他提出了一系列保障人民健康的核心主張。
(一)協同推進疫情防控科研攻關,提供科技支撐
習近平強調:“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科技,人民的身體健康同樣離不開科技。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初期,由于對這個突發的新病毒不了解,一時之間難以找到有效的藥物治療,導致疫情愈發嚴重,傳播范圍不斷擴大,新增確診人數逐漸上升。在危難時刻,有關部門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立即制定科學防控計劃,確定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等多個主攻方向,并組織跨學科、跨領域的科研團隊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經過全體醫務人員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疫情防控已在短時間內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截至4月1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1863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76408例,累計死亡病例3318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1589例,現有疑似病例153例。看到治愈率和出院率不斷上升,新增確診病例和新增死亡病例持續下降,舉國上下都高興不已,高呼“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可以戰勝疫情,欣然享受春暖花開帶來的喜悅。
戰勝疫病離不開科技支撐,離不開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重大斗爭中,廣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展示了拼搏奉獻的優良作風、嚴謹求實的專業精神,他們用實際行動有力詮釋了:“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含義,絕不辜負國家和人民的期望。
(二)全面提高依法防控能力,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
全面依法治國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一,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治理中,法制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此,習近平提出了以下要求:
(1)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疫情防控工作,有利于盡快取得抗“疫”工作的勝利。公共衛生事業事關每一個人,公共衛生環境得到更好治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才能得到更好保障。當前,疫情防控正處于關鍵時期,依法科學有序防控至關重要。國家應該加快構建法律法規體系,為保護野生動物和治理公共衛生工作提供法治保障。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也可能是傳染病的傳染源。據國際有關部門統計稱,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全球發現的30多種傳染病中,絕大多數都是由人類食用野生動物所致。野生動物攜帶大量的病毒,禁止捕殺、食用野生動物,是對物種的保護,更是對人民健康的高度負責。
(2)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醫用設備、防護服、口罩等物資頻頻告急,反映出國家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存在突出短板。有關部門應該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按照集中管理、統一調撥、平時服務、災時應急、采儲結合、節約高效的原則,健全相關工作機制和應急預案。應急物資保障作為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對疫情防控工作至關重要。無論在什么時候,我們都應該儲備充足的應急物資,健全保障體系,以備不時之需。
(三)加強疫情防控國際合作,共同維護公共衛生安全
習近平指出:“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戰勝關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疫病,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病毒無國界,新冠病毒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嚴重威脅著各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公共衛生安全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疫情防控工作任重而道遠,迫切需要世界各國攜手應對。各個國家應該團結一致,加強溝通合作,在溯源、藥物、疫苗、檢測等方面加強科研合作,共享科研數據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科學有效的應對策略,才能盡快取得抗“疫”的勝利,恢復正常的社會生活,創造人類美好未來。
三、習近平人民健康思想的意義
健康關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和民生福祉,是個人生存與發展的基礎。習近平從人民的切身利益出發,提出了一系列健康思想,這些思想具有深刻的意義。
(一)馬克思健康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馬克思心系人民大眾,關心人民疾苦,無情地批判剝削工人,損害人民健康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指出:“資本由于無限度地盲目追逐剩余勞動,像狼一般地貪求剩余勞動,不僅突破了工作的道德極限,而且突破了工作日的純粹身體的極限,它侵占了人體的成長、發育和維持健康所需要的時間。”習近平總書記尊重人民群眾的生命權益,從人民的切身利益出發,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支持發展健康產業。習近平的健康思想對馬克思健康思想具有鮮明繼承性,是對馬克思健康思想的弘揚與發展,是馬克思健康思想中國化的最新理論體現。
(二)有利于促進中國夢的實現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闡釋了“中國夢”的概念。習近平說:“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是每個中國人的夢。”而健康是人生的第一大財富,擁有健康是我們每個人的夢想。習近平把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都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把中國夢和人民的夢有機結合起來,把人民健康納入中國夢當中,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不斷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人民健康與中國夢密切相關,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直接影響著社會的穩定與國家的發展。習近平指出,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風險是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關社會大局穩定的重大風險挑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每個人的夢想,個人夢想是部分,中國夢是整體,實現好個人健康夢對于促進中國夢的實現具有重大意義。
(三)有利于促進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醫療衛生事業關系到人們最關心,最直接,最貼切的利益。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在習近平的號召下,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得到高度重視,并不斷發展完善。近年來,我國醫療衛生體制不斷深化改革,醫療服務體系和醫療隊伍建設得到不斷加強,藥品供應保障制度逐步健全,“看病難,看病貴”的局面得到了顯著改善。習近平的健康思想涉及到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等方面,這既有利于推進健康中國的建設,也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國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抗“疫”的重大勝利,都得益于全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四、結語
疫情無情人有情,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習近平始終強調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時刻牢記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充分展現了他始終如一的“人民至上”的赤子之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的人民健康思想,是提高全民幸福指數的有力武器,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梁玉梅/李健: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