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為了探究高效合理的幼小銜接教育模式,依托于新時期幼小銜接工作必須考慮的教育變化特征,結合家庭、幼兒園、小學在幼小銜接工作中的作用與職責,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家校合作等先進教學方法,并融合線上線下、滲透性教育理念,通過實踐研究構建了家、園、校三位一體互動的幼小銜接教育新機制,希望能夠對新時期進一步提升幼小銜接教育工作質量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家校合作;三位一體;互動教學;幼小銜接
中圖分類號:G6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0)23-0008-02
引言
幼兒園教育作為幼兒啟蒙學習與小學教育的銜接點,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新時期的幼兒園教育不僅需要為幼兒提供科學的成長環境,還應該做好小學與家庭之間的聯絡樞紐,通過加強幼小銜接為幼兒融入小學環境做鋪墊[1]。在傳統教育發展理念下,家長、學校都極易忽視幼兒在進入小學后生理、情感、交際與學習等方面的適應情況,以致不能及時制訂出完善幼小銜接的實踐策略,影響了從幼兒園向小學過渡時幼兒的綜合發展。為了進一步提升幼兒園教育的實際成效,我們必須從幼小銜接時需要注意的變化特征出發,通過分析家庭、幼兒園、小學在幼小銜接中的職責和作用,構建家、園、校三位一體互動的全方位幼小銜接教育機制,為進一步落實幼小銜接提供理論與實踐基礎。
一、新時期幼小銜接工作的教育變化特征
1.教育側重點
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在教育側重點上發生了顯著變化,具有明顯的教育變化特征。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更加注重開展豐富多樣的幼兒感興趣的課程,其教育目的旨在引導幼兒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促進幼兒個性化成長,為幼兒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而小學教育體系具有標準的教學目標,更加側重幼兒的基礎知識培養,涉及語文、數學等基礎課程[2]。由此不難看出,在進行幼小銜接教育工作時,家、園、校的相關人員先要意識到教育側重點的變化特征,圍繞具體變化開展針對性的銜接工作,引導幼兒盡快適應教育內容的變化。
2.教育模式
在幼小銜接教育過程中,最突出的變化是教育模式的變化。在幼兒園教育工作中,教師更加強調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課程,引導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逐漸了解相對應的操作原理和知識。但是在小學素質教育中,教育工作圍繞具體學科展開,具有標準規范的特點,導致教育模式主要以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為主,教學模式更加系統化、模板化[3]。因此,在進行幼小銜接教育工作中,家、園、校的相關人員必須圍繞幼小階段教育模式的變化特征出發,為幼兒提供良好的過渡條件。
二、新時期家、園、校在幼小銜接中的職責與作用
1.家庭方面——注重引導
家庭作為幼兒成長的主要環境,在進行幼小銜接教育過渡的過程中,家長必須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做好幼兒心理輔導與行為引導的工作。家長不能單純依賴學校教育,必須意識到幼小銜接教育對孩子的直接影響,將其作為影響孩子綜合發展的重要因素,并依據幼兒園針對幼小銜接教育的具體措施,起到協助幼兒園、引導幼兒盡快適應幼小銜接教育中環境變化的基礎作用。
2.幼兒園方面——銜接調度
幼小銜接教育工作中,幼兒園能否針對幼兒的實際情況及時做出調整,直接影響著幼兒在過渡時期的身心發展。在新時期幼小銜接階段,幼兒園可以成為小學與家庭有效聯絡的樞紐。為了確保幼小銜接教育穩步推進,幼兒園方面先要認識到自身的重要性。然后幼兒園要做好統籌調度工作,將幼小銜接教育作為大班教學的內容之一,滲透到幼兒園教育中,統籌部署幼小銜接教育的各項工作,聯合小學、家庭,起到全面推進、聯合互動的銜接調度作用[4]。
3.小學方面——交流配合
在傳統教育發展中,絕大多數小學認為幼小銜接教育工作主要依靠幼兒園,忽視了自身的重要性。實際上,作為幼小銜接教育中為幼兒提供素質教育的重要場所,小學能否針對幼兒在過渡時期的身心狀態做出針對性、人性化的教學調整,直接影響了幼小銜接階段的教育實效性。因此,在開展幼小銜接教育工作時,小學必須做好及時交流、科學配合幼兒園銜接教育的工作,為幼小銜接教育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三、開展家、園、校三位一體幼小銜接互動教育工作的實踐策略
1.家、園、校三位一體互動的幼小銜接教育機制
在傳統幼小銜接教育工作中,主要依靠幼兒園采取相應銜接措施幫助幼兒盡快適應幼小教育轉化過程中的環境變化。這種模式導致幼兒園在進行幼小銜接教育時,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小學方面不配合、幼兒適應性較差等問題,教育工作實效性不強,直接影響了幼兒在過渡階段的成長發展。基于此,筆者在進行課題實踐研究時,創新性地建立了家、園、校三位一體互動的幼小銜接教育機制,通過充分發揮幼兒園的連接樞紐作用,基于網絡技術建立了家、園、校三位一體的互動型幼小銜接教育工作機制,突出了家庭、幼兒園、學校在幼小銜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進而全面提升了教育實效性。
2.家、園、校三位一體互動的幼小銜接教育實施策略
(1)總體層面利用信息技術,搭建三位一體線上交流平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其為傳統教育事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能夠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為教育工作提供助力。因此,筆者在落實三位一體互動型的幼小銜接教育工作時,就先利用信息技術搭建了線上交流平臺,為家、園、校三位一體互動幼小銜接教育奠定了扎實的技術基礎。首先,筆者基于幼兒園現有官網,專門設置了幼小銜接教育模塊,由幼兒園委派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線上平臺日常管理,邀請所在區域內小學相關負責人參與到線上平臺建設中,定期分享幼小銜接教育中科學高效的幼兒心理疏導技巧、溝通方法等。其次,在線上互動平臺中,設置專門的家、園、校三方互動答疑模塊,鼓勵家長針對孩子在幼小銜接教育中的疑惑進行實時咨詢與交流。最后,筆者聯合小學機構基于微信、QQ等線上聊天軟件建立家校互動群,以輔助線上交流平臺發揮最大的幼小銜接教育作用。通過利用信息技術,筆者從幼兒園現有的園區網站出發,構建了全面、一體的三位互動線上交流平臺,為家長與小學搭建了更為便利、先進的互動平臺,對進一步優化幼小銜接教育工作起到了顯著作用。
(2)幼兒園方面進行滲透性教育,家校合作提前培養自主習慣。幼兒園作為幼小銜接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除了要提高家、園、校三位一體互動交流的效率,更要將小學教育中要求幼兒具備的行為習慣滲透到幼兒園大班教育工作中,并在聯合家庭教育的背景下幫助幼兒提前適應小學教育環境。首先,幼兒園可以針對大班幼師開展幼小銜接主題教育培訓活動,通過進一步提高教師綜合素養,引導幼兒園大班教師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開展基于幼兒行為習慣的滲透性教學。比如,在日常教學時適當縮短游戲時間,增加學習時間,嚴格督促幼兒掌握正確的書寫規范,訓練幼兒逐漸掌握自主整理文具用品的技能等,通過細節教學活動提升幼兒的小學教育適應性。其次,幼兒園大班教師要積極與幼兒家長溝通,提醒家長配合幼兒教師的教學活動,為幼兒營造自主成長的生活環境,進而幫助幼兒提前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立品質。最后,幼兒園可以針對大班幼兒開展“今天我上一年級了”情境模擬教育活動。在模擬活動中,幼兒教師通過讓幼兒觀看小學生生活錄像,引導幼兒通過實際模擬等方式幫助幼兒了解小學生活,進而降低幼兒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總之,幼兒園必須發揮自身在幼小銜接教育中的主導、統籌作用,將相關教育逐漸滲透到幼兒園大班教學中,聯合家長提前嘗試小學教育模式,降低幼兒對陌生環境的畏懼、抵觸心理。
(3)細節層面開展互動交流,定期開展三位一體聯合活動。在開展線上互動交流、幼兒園滲透性教學的基礎上,筆者為了進一步提升家、園、校三位一體互動的幼小銜接教育機制實效性,從細節層面對教育機制進行了完善優化。筆者主要通過開展線下三位一體聯合活動達到優化目的。首先,為了獲取家長對幼兒園幼小銜接教育工作的支持與理解,筆者以幼兒園大班為單位開展了日常化的幼小銜接家長專欄活動,采用家長融入日常教學、家校合作教育的方法,通過鼓勵家長參與到幼兒園幼小銜接滲透教學中,讓家長切身感受幼兒園相關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合理性與重要性。其次,筆者聯合區域小學開展了“幼兒提前步入小學”的參觀活動,通過鼓勵家長帶領幼兒進入小學參觀校園環境、感受小學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等有效降低幼兒對小學的畏懼心理,讓幼兒對小學教育充滿好奇心與興趣。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園要聯合小學向家長普及其在幼小銜接教育中應該做好的家庭教育工作,包括幼兒心理引導、家長鼓勵、小學教育實際情況普及等,通過為家長提供簡單科學的實踐方法凸顯家庭教育在幼小銜接教育中的優勢。最后,在線下家、園、校三位一體互動聯合活動中,幼兒園要做好三方對幼小銜接教育工作的意見收集工作,結合家庭、小學方面對幼兒園實踐教育工作的建議,合理優化幼小銜接教育工作的實踐措施,進一步提升家、園、校三位一體互動的幼小銜接教育機制的實用性。
結 語
為了進一步提高幼小銜接教育的綜合實效,筆者從多年幼兒園實踐教育工作出發,通過分析新時期幼小銜接工作中不得不考慮的教育內容、教學模式的變化特征,基于家庭、幼兒園、小學在幼小銜接教育中的具體職責和作用,建立了基于線上交流平臺、幼兒園滲透性教育、三方聯合線下互動活動的家、園、校三位一體互動型的幼小銜接教育機制,科學合理地解決了傳統幼小銜接教育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創新幼小銜接教育工作提供了可行之道。
[參考文獻]
[1]何志斌.家、園、校三位一體互動的幼小銜接教育措施研究[J].學周刊,2019(15):169.
[2]郭陽芳.幼兒園中幼小銜接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研究[J].才智,2020(12):171.
[3]馬 靜.基于幼小銜接的習慣培養優化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4):101.
[4]王玉琴.淺談提高幼小銜接階段幼兒心理能力的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20(10):179.
課題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學前教育研究專題課題“基于園校互動的幼小銜接研究”部分研究成果(XJK16BXQ16)。
作者簡介:楊錦華(1975— ),女,湖南常德人,中小學高級教師,在職研究生,園長,研究方向:幼兒園管理、學前教育、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