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菊
【摘要】在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受信息技術創新發展的影響,逐漸產生了諸多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如多媒體技術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課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等,尤其是課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學科知識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在激發小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和文化素養,從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簡要分析了課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課內翻轉課堂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教學質量
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科知識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在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語文課堂教學氛圍具有緊張性和乏味性,直接影響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知識學習的興趣,從而導致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降低。產生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語文教師的教育觀念落后,教學方式單一,忽視了小學生之間存在的顯著個體差異,無法有效的開展層次化教學,從而使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會產生學習抵觸心理,逐步發展成為厭學心理。而課內發展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有效的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促使學生成為課堂知識學習的主體,通過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來提高師生之間的良好關系,從而實現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課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概述
相較于傳統的翻轉課堂而言,課內翻轉課堂(In-class flip)教學模式能夠將翻轉教學的知識內容限制在學校內。傳統的翻轉課堂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在家里面利用移動設備終端等多媒體設備進行知識自主學習,再將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帶回課堂教學中,由語文教師指導學生完成作業,而這個過程中就要求學生家庭要具有相應的科學技術條件,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知識學習環境。但是,課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打破了這些障礙限制。
二、課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自身教育觀念,以及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注重以學生為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主體,利用課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知識講解,主要是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來培養小學生的綜合能力,逐步將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由知識講解轉變為素質培養,主要體現出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在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實踐活動中,學生不再被動的進行知識學習,而是在語文教師的引導下,能夠積極主動地利用信息資源進行知識的探究學習。
(2)注重以教師為引導,在課內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主導課堂教學的流程和步驟,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進行指導教學,通過組織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紀律、提供給學生課堂學習幫助,來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
(3)積極采用反饋評價,主要是因為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具有單一性,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評價對象,但是,在課內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及時接收學生反饋的學習情況,這樣就使得課堂教學評價具有科學化和多元化的特點。
(4)以自主探究為核心,從課堂教學組織結構來看,課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先講解,后練習”模式,形成了“課前自學、課上討論、課后總結”模式。
三、課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課前準備
相較于傳統課堂教學中的課前準備工作而言,課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課前準備工作存在較大差別。其中,傳統課堂教學中的課前預習,主要是讓學生提前熟悉文章的內容,這樣能夠更好地適應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并且,在這過程中,教師不重視學生的預習效果,只是利用簡單的教學問題來布置閱讀預習任務,甚至這部分課前預習問題與課堂教學內容無關,只是簡單地起到教學過渡作用和教學導入作用;課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課前預習主要是將知識講解任務轉移到課前預習過程中,這種形式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學習任務。
而課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語文教師要根據閱讀文章和教學要求來整理課堂教學資料,并將其制作成教學視頻,讓學生利用教學視頻進行自主學習,根據教師制定的學習任務,在觀看教學視頻的過程中進行思考。但是,利用這種方式進行語文閱讀教學,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掌握好教學視頻的播放時間,以最佳的音質效果和動畫效果來吸引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激發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知識探究學習的興趣,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要與文章的主題思想契合。
例如,教師在講解《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時,教師可以準備與廬山、廬山瀑布相關的風景照片,或者收集其他詩人描寫廬山風景的古詩、古詞,讓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廬山風景的壯麗,更好地體會到詩人借用廬山瀑布景色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從而激發學生對閱讀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課堂學習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課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課堂學習環節,主要是組織學生針對閱讀文章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并且,通過為學生創設貼近文章內容的課堂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閱讀文章中描繪的內容和表達的情感。與此同時,學生在觀看教師準備好的微課視頻等教學資料時,要給予學生適當的教學指導,并且,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開展教學討論活動,有利于強化小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和知識學習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坐井觀天》這篇文章時,為了提高學生對這篇文章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觀看教學視頻結束之后,結合相關圖片來表演小鳥與青蛙之間的對話,通過表演讓同學思考“青蛙不跳出井外,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要求學生結合實際來理解“什么是坐井觀天”。
(三)課后拓展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課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課后拓展環節,主要是指教師根據閱讀文章內容來組織開展知識鞏固教學活動,一方面,幫助學生梳理文章內容的寫作脈絡;另一方面,通過補充課堂教學素材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信息平臺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及時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
例如,教師在講解《葡萄溝》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信息平臺給學生推薦有關描寫“民族特色”的文章,或者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來收集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美景特色。又如,教師在講解《畫楊桃》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將課外文章引入課堂進行講解,如《踏花歸去馬蹄香》這文章,并且,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相關教學內容進行繪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課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大背景下衍生出的新型教學方式。而這種教學方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要求語文教師要尊重小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地位,通過為小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語文閱讀知識的學習,在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同時,提高小學生自身的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鄒婷.芻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J].課外語文,2015,(12).
[2]王晴晴.翻轉課堂模式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的運用[J].新教育,2014,(16).
[3]林綺華.課內翻轉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教材教法,2016,(24):46.
[4]熊洋.課內課外相結合,搞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教育,2017,(10):310.
[5]張雪梅.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內外閱讀整合[J].基礎教育,2017,(02):10.
[6]徐秀蘭.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整合信息技術的途徑[J].中小學電教,2016,(07):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