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
【摘要】新課標下,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必須適應時代發展的變化,才能滿足社會和家庭對學生教學的期望,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小學語文的古詩文教學是對學生文言文啟蒙的重要時期。古詩文是我國古人的智慧結晶和生活再現,其中蘊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體現了古人的生活意境和追求,同時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集中展現。教育小學生學好古詩文,了解古人的生活狀態,了解古人說話方式已及所思所想,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同時可以樹立學生牢固的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使學生的價值觀念、身份認同和古詩文文學素養得到初步的建立。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文教學 誤區 策略
小學生處于語言文字學習的初級啟蒙階段,對任何形式的詞句組合都應該進行廣泛的學習和涉獵,以提升自身的語文能力。在古詩文的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經常會陷入各種教學誤區,學生開始對文言文詩詞進行學習,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原因都可能導致學生對古詩文理解不到位,學生只是對古詩文進行了簡單的記誦,但是不明白古詩詞的深刻含義和典故,使學生在古詩文的學習過程中缺乏足夠的興趣和長久的動力,導致古詩文的教學質量不高。在現代的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應該避免古詩文教學中的誤區,幫助學生對古詩文進行更加深刻的分析和理解,使學生獲得較好的古詩文啟蒙教育。
一、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中教師存在的誤區
程序式的教學方式是小學古詩文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如果教師以固定的方法教授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只會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片面機械,使學生無法理解到古詩詞的深刻含義,以及了解到古詩文的內在魅力。
1.古詩文的魅力之一就是字詞的韻律美。如果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忽視了對詩詞整體韻律含義的賞析,只是將文字含義進行逐句的梳理。很容易導致學生的學習視野比較狹隘,形成對古詩文學習的狹隘學習觀念,不利于學生的長期學習和發展。
2.不顧學生的反應,將所有的詩詞解讀介紹給學生。小學生處于語文小學的初始階段,如果教師將關于古詩文的大量觀點一次性介紹給學生,可能導致學生的認知自相矛盾,無法及時的對古詩文進行全面的理解,對老師的教學內容一片迷茫。此外,一些教師在翻譯古詩文的詞句中過于機械簡單,使學生無法跟進老師的講課速度,使課堂的氛圍枯燥沉悶。
3.老師在課堂上表現的過于強勢,對古詩詞的教學僅僅是以考試結果為目標。在課堂教學中,人們已經逐漸意識到應該尊重上課的主體,老師應該擺正自身的位置,做好引導者的角色。但是,一些教師的教學目標非常的簡單純粹,只是對考試的關鍵內容要求學生進行背誦和記憶,忽視了古詩文教學的其他方面,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充分的調動,長期的機械教育,也會使學生的學習視野和觀念逐漸狹隘化,更不可能受到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熏陶。
二、提升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質量的策略
1.創設古詩文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活波好動的行為方式。如果教師能夠將學生的天性進行有效的引導,則可以大大地提升古詩文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在課堂開始前創設古詩文學習的意境和氛圍,提升學生的環境帶入感以及學習興趣,使古詩文的教學從優秀的課堂氛圍渲染開始。例如,在學習《夜書所見》的過程中,其中主要描述的是作者在秋天深夜的所見所聞,寫出了秋天的蕭瑟和孤寂感。老師在教學前,就可以在多媒體上尋找關于秋天的資料,以及秋天傍晚、深夜的景象,使學生建立明確的季節環境認知。然后,可以向學生發問一些特有的秋日景象,引導學生的情感帶入,在展開對詩詞的賞析,使學生對古詩詞的記述景象更為深刻,了解到古人寫景的精妙手法。
2.老師要確立自身引導者的角色,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在小學古詩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逐漸的摒棄“填鴨式”的教學理念,學會以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同時,在課堂的授課過程中,保持課堂的活躍氣氛,減少自身的壓迫感,充分的釋放學生的興趣天性,使學生和老師能夠進行多樣的探討和交流,使學生能夠真正意義上的享受古詩文學習的過程。例如,在學習《詠柳》的課程中,教師可以以多樣的提問方式,完成和學生的互動和交流,使學生能夠將柳樹的意向和春天進行充分的想象和結合,使學生能夠對周圍的季節變化,自然景觀多幾分欣賞和觀察的興趣。例如,老師可以發問學生有沒有注意到春天周圍環境的變化,有沒有注意過柳樹的形態特點,作者這樣寫柳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自然觀念等。
3.通過對古詩文的學習了解,分析古人的智慧和觀念。古人敘事寫景的詞句往往非常簡單凝練,確包含了萬古不變的真理和智慧。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到詩詞中詩詞的精妙所在,還需要引導學生對古人的所思所想進行想象和思考,使學生對古人和古代文化多幾分了解和敬畏。例如,在學習《題西林壁》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任由學生對作者的所思所想以及詩詞句中蘊含的道理進行發言,以豐富學生的思維模式和思維廣度。然后,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讓學生思考詩詞所記述道理中蘊含著人類社會中怎樣的認知本質,告誡學生應該以怎樣的價值觀念和處世態度面對生活中經歷的變化。
4.做好古詩文的背景知識擴展工作,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作者寫作表達的原意。在古詩文的學習過程中,大量的詩詞寄托了作者的志向和志趣。老師在學生難以理解的詩詞學習中,可以將作者的創作背景和身世進行背景知識擴充,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作者寫詩表達的原意,使學生更能設身處地的了解到古人的思想情操。例如,在學習《石灰吟》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告訴作者于謙的人事跡,而作者在作詩的實際年齡只有十二歲,和學生的年齡相仿。在對古詩完成賞析后,可以讓學生談談自身的人生想法和理想,勉勵學生像古人一樣做到志存高遠,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行為取向,同時使學生對中國古人和傳統文化多幾分理解和尊崇。
5.跳出教材的局限,做到對古詩文韻律美和文化內涵的賞析,使小學生真正的對古代詩歌文化產生學習和了解的興趣,并能夠自覺的進行相關書籍文化的學習。小學的古詩文教育出了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天賦,同時也是傳統文化的宣傳和灌輸。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鼓勵學生對古代詩詞文化和文人墨客的所思所想進行積極的學習和探索,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教導學生進行文化積淀和文化認同,使學生能夠做到綜合素質和價值觀念全面的發展和提升。另外,我國的古詩文本身就具有較強的節奏感和韻律美,適合小學生的傳統文化啟蒙,教師應該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重視對我國優秀文化的傳承。
三、結束語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在小學的古詩文教學中,不僅應該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提高,也應該注意到我國優秀文化的傳承。在這方面教育系統和授課教師都有著重要的責任,教育系統應該不斷的完善課程改革,使教學大綱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也應該不斷的總結自身的授課經驗和方法,使學生的古詩文學習能夠在現代社會中依然能夠發揮出巨大的價值和作用,使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內容符合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承的預期需要。
參考文獻:
[1]劉曉麗.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J].祖國,2017,(1):168.
[2]劉妍妍.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改進[J].中華少年,2018,(19):243.
[3]姚海燕.讓詩意棲居在語文課堂——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201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