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瑾
摘要:學生要成才,必須注重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提升繪合素質。音樂課程是一門人文課程,本文基于作者實際工作經驗,以動人的課堂教學,使得學生的情感世界能夠高尚化、純結化。
關鍵詞:音樂教育;人文素質;綜合能力
中圖分類號:J60-4;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4-0240-01
一、在音樂欣賞中,提升學生人文素質
在進行音樂欣賞過程中,重要的是情感的體驗,是情感藝術,能夠給人們想象空間。任何一首歌曲都是藝術家情感下的產物,經過音樂特有的表現形式,或者是活潑、婉轉的情感,使得人們可以充分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方面的陶冶。充分的發掘出音樂形象中的情感因素,進而引導學生有淺至深,充分體會音樂中的情感,促使學生情感體驗在音樂審美中可以逐漸發展。
音樂欣賞對我們的審美能力、感性思維、認知能力、品味提升等有著一定幫助,不僅從音樂中認識到文化豐富性,還在無形中使得感情受到啟發,進而開啟了聰明,培養出高尚的人格。比如說:在欣賞愛的奉獻這首歌的時候,因為這首歌流行范圍較廣,在播放第一遍的時候,有的同學就已經在小聲的哼唱,在聽完第一遍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感受進行暢談,有的同學說這首歌曲是呼吁我們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再次的聆聽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的體會這首歌的情緒和意境所在,進而感受到愛的平凡和無私。這堂課上,課堂比較安靜,孩子們的情感也被我的感情所牽引,在平時上課比較搗蛋的學生,也認真的聽著,進而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愛的價值。
二、在音樂故事里,提升學生人文素質
音樂作為人類文化傳承的載體,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智慧結晶。學生們經過學習中華民族的音樂,使得充分了解、熱愛祖國音樂文化,華夏民族音樂傳播產生比較強大的凝聚力,有助于培養學生愛國情懷。音樂是人類情感、精神生活創造的表現,任何音樂表現出的形式都含有特定情感、思想,學生經過音樂、情感生活的連接,學習用音樂方式的表達,進而創造出表現力、交流的能力,達到健全的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
我們都知道,故事對孩子們來說,有著較大的吸引力,好的故事是會在不經意的過程中,打動人心和感動你我,在我們音樂課本中,有許多的歌曲講述的是感人肺腑的故事。在激昂或者是歡快的音樂旋律中,充分感受到優美旋律,體會歌詞中的動人故事,并且從歌曲事故任務形象中,學習他們勇敢和無私奉獻的情操。音樂將學生帶進一個鮮活的事故四節,充分了解事故的內容,感知人物品質,進而發展學生創造性的思維方式。
比如說:在《唱臉譜》的時候,這是京劇曲調與流行音樂結合的歌曲風格,在歌曲中適當的引入京曲調,這是京味歌曲,經過臉譜欣賞的方式,使得學生充分了解臉譜是中國京劇中的臉部化妝方式,經過學唱《唱臉譜》,讓學生可以充分了解國粹和流行歌曲巧妙的融合在一起,進而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藝術熱愛的興趣,熱愛祖國思想上的情感。
三、在音樂實踐過程中,提升學生人文素質
在音樂課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注重音樂實踐。學生是獨立、自主的個體,是有感情、靈性、創造性、感情的個體。在音樂課中,生動活潑的音樂標線、創造活動,可以有效的激發出學生表現欲望、創造的沖動,在主動參與過程中,充分展現出個性、創造的才能,促使其想象力、創造性的思維能夠發揮。
在音樂教學階段,按照學生年齡的特點,積極開展音樂活動游戲,在學會一首歌曲的時候,讓學生自編動作進行臺上的表演,扮演和情境合適的角色,使得音樂可以更加的真實、形象,使得學生在積極探索過程中,發現新思路,培養他們各種表現力。促使學生在音樂實踐過程中,充分體會到角色情感,領悟到角色高尚的品德,進而延伸自身的生活實踐中。我們的音樂教師還需在音樂課堂上經過導賞和解讀,同時做到寓教于樂,促使每節課都有質量、效益。匈牙利著名的音樂教育家柯達伊就說過,應該在每堂課結束之后,使得孩子們感受到增長了力量,并且期待下一次音樂課的到來,保證他們都有實實在在的音樂素養獲得。
四、結語
總而言之,音樂是人文學科的一部分,音樂和相關藝術、文化融合是音樂課人文學科的集中體現,能夠充分增進學生的文化素養。幫助擴大學生音樂文化的視野,促使學生對音樂的感受、體驗,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藝術的審美能力。改進美育教學應該著眼于提升學生人文素養,以動人的課堂教學形式,使得學生的感情世界能夠更加的高尚化、純潔化。
參考文獻:
[1]張晶昕.舞蹈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影響[J].戲劇之家,2015(03).
[2]劉維華.素質教育對提高大學生素質影響探究[J].高教探索,2016(Sl)
[3]鐘莉萍.大學生社區藝術教學實踐與音樂團體活動對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影響[J].北方音樂,2017(16).
[4]陳道昭.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中音樂鑒賞的作用[J].北方音樂,2017(11).
[5]劉禹彤.探討如何開展大學生音樂素質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1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