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成燕
【摘 要】 如何巧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資源和教學過程,是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必要前提,本文從巧用信息技術設特定情境,先聲奪人;巧用信息技術拋錨教學過程,身臨其境;巧用信息技術畫龍點睛,卒章顯志等三個方面結合實例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 語文課堂 信息技術 巧用 激趣
信息技術是推動語文課程改革的有力工具之一,信息技術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有機要素,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有力雙翼。信息技術不但使語文課堂教學直觀、生動、形象,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語文能力。巧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資源和教學過程,是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必要前提。為此,我們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嘗試構建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信息技術為渠道的教學模式。
一、巧用信息技術設特定情境,先聲奪人
葉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睂嶋H上,作品內也有“境”,學生也只有“入境”才能“始于親”。教師在導入課文時,搶在學生閱讀課文之前,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特定的情境,進行渲染、鋪墊,猶如暴風雨來臨之前,先聞雷聲隆隆,電光閃閃,給人預警,制造影響,以引起學生的關注和興趣。學生一旦進入了作者描繪的情境,對作品刻畫的人物,抒發的感情,闡述的哲理,便會產生一種親近感。
例如:部編版五年級下的《草船借箭》,其背景、人物、事件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一定的距離,教師僅靠一張嘴一支粉筆來導入新課,枯燥乏味,而信息技術就可以憑著它的生動性、直觀性、趣味性能很快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之盡快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筆者在執教這篇課文時,在導入課文之前,利用影視《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影視視頻,介紹了本文寫作背景,故事情節及人物,融聲、光、情、景為一體,聲像并茂,把課堂教學的一些知識借助語言、圖像信息展示給學生,巧設懸念,以疑活思,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領域,激活并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
二、巧用信息技術拋錨教學過程,身臨其境
以構建主義理論為指導,借助信息技術環境,使學生在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情境中產生學習的需要,并通過鑲嵌式教學及學習共同體中成員間的互動、交流,即合作學習,憑借自己的主動學習、生成學習,親身體驗從識別目標到提出目標、達到目標的全過程的教學方法稱之為拋錨教學法。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情境的真實性、交流性,可以讓老師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自主學習,集體學習,達到互助和交流。即相當于學習者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而不是僅僅聆聽老師關于這種經驗的介紹和講解,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平等參與的過程中都有所得。學生們通過協作學習達到思維與智慧的共享,共同完成了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深化了對課文的感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例如:前文提到的《草船借箭》的教學中,在視頻導入后,向學生提出了如下幾個問題:
1.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說說《草船借箭》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是什么?
2. 想一想,周瑜為什么自嘆不如諸葛亮,他是怎么嘆的?
3.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體現在哪些方面?
4. 緊扣課文語言,結合影視中人物表情、動作和語言,感受周瑜、諸葛亮、魯肅、曹操等人物的特點?請同學演一演。
以上選出的幾個問題就是“錨”,這一環節的作用就是拋錨。學生帶著以上幾個問題閱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后得出以下結論:
課文寫周瑜由于妒忌諸葛亮,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諸葛亮、周瑜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諸葛亮,文中著力贊美的人物,他神機妙算,顧全大局。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陰險狡詐。文中還塑造了忠厚守信的魯肅、多疑謹慎的曹操等人物形象。鮮明的人物形象,更增添了故事的吸引力,這是經典作品的藝術魅力。
三、巧用信息技術畫龍點睛,卒章顯志
魯迅說過:“要極省儉地畫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抓住教學內容的關鍵點,一語破的,卒章顯志,其一發而動全身。畫龍點睛的實質是在課堂教學的關鍵處,抓住教學內容的精髓,用一兩句話,簡明扼要地點明教學宗旨,使課堂生輝使學生所學的內容一目了然,并且在已掌握的觀點的基礎上,聯系生活實際,分辨是非,由“理”到“行”,使他們知道應該“怎樣做”,使學生不光“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激發學生探求真理的精神,讓學生敞開思想,解決模糊認識,以提高學生的道德評價能力,升華道德情感,培養道德意志。
例如:《草船借箭》的教學中,筆者在分析諸葛亮這個人物形象時,就利用了多媒體課件,巧妙地點撥,取得可很好的教學效果。筆者先通過多媒體視頻向學生展示出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時的神情、動作和語言,在同學們的心中與諸葛亮的胸有成竹、顧全大局、神機妙算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得諸葛亮的形象在同學們心中更加鮮明起來。在課堂中,同學們聲情并茂地演繹,準確地把握人物形象。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應如一首清新的詩,一曲優美的樂章,給人以完美的藝術享受。巧用信息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特定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巧用信息技術拋錨教學過程,把學生置于真實的問題環境中,以問題為前提在現實中去感受、去體驗,獲取直接經驗,把繁雜的問題降低梯度,易于接受,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挖掘了他們的學習潛能;巧用信息技術畫龍點睛,點得恰到好處,點出新穎意境,使課堂“活”了起來,教學內容得到了升華,從而更好地鞏固了教學內容。
總之,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中的巧妙應用,點燃了絢麗多彩的語文世界,為語文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打造一片新的天空,提高了課堂效率,提升了學生語文能力,增強了學生語文素養,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