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根亮
【摘 要】 “留守學生”是指父母外出打工,經商或學習,而將其孩子寄留家鄉,由親戚或他人監護、教育的孩子。留守學生現象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呈現擴大趨勢,它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一種特殊社會現象。因此,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起到“引路”的決定作用。本文從提高代養人的綜合素質;父母、代養人、老師的相結合;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三方面入手,探討了留守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留守學生 ?思想道德教育 ?有效方法
根據學校調查數據顯示,目前農村留守兒童占學生總數的20%左右,而且這種情形呈增長態勢。而這些留守學生卻在長期缺少父母關愛的環境中成長,身心健康勢必會受到影響。甚至在一些地區,這些孩子因心理與教育出現問題,已構成社會治安不穩定的因素。如何對留守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那么,怎樣教育孩子,我們的家長、代養人,包括我們的班主任、教師必須進行一些理性思考。筆者以為對留守學生的家庭教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提高代養人的綜合素質
代養人基本上是祖輩,而祖輩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有的基本是文盲。他們給予孩子的往往是溺愛。因此,提高代養人的綜合素質,這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代養人應通過各種途徑、方法,加強自身的學習,來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要充分了解孩子現階段的身心特點之后,可采取有針對性地科學教育孩子。
從家庭教育的角度看,家長(代養人)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倡導民主理解式的教育方式。在反省、檢查、改進教育方式中提高自己的家教水平。一是教育孩子“先做人”。發現孩子的教育問題,對癥下藥。不但要分析孩子品德不良的原因,而且還要區別不良品德表現的性質,合理對付,還要充分激發孩子向上的內部動力,使之自動自覺地改過自新。教育孩子要有所追求并鍥而不舍,自尊自強,刻苦學習,學好本領,建設家園,報效祖國。二是與孩子交朋友,平等相處。一方面要身教和言教的統一。另一方面要尊重孩子,包括尊重他們的情感意愿的選擇。只有這樣,家長(代養人)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孫兒),并有效地實施家庭教育。三是積極支持和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謀求家庭、學校之間形成教育合力。四是學校可以經常性地組織家訪、召開家長會幫助代養人選定并幫助其改進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率的讀物讓其學習;還可以通過街道關工委組織學校退休教師,開展“代養人議家教”沙龍活動,千方百計讓代養人走進孩子的心田,認識孩子的成長規律,提高其教育孩子的藝術水平。家庭與學校相互了解,相互理解是步調一致,全面育人的前提。
二、父母、代養人、老師的相結合
培養留守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就要將父母、代養人、老師三者緊密地結合起來,形成一種相互協作的關系,同時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以達到相互配合,共同教育青少年的最終目的。有部分留守學生的紀律松懈,行為散漫,隱含品德問題。有留守學生家庭經濟狀況不錯,父母經常寄錢回來,加上親戚給的錢,使他身上的零花錢很多,又無人控制他合理使用,使得子女生活過于舒適,更可怕的是:因為有錢花、無人管,他很容易交不該交的人、去不該去的地方、干不該干的事。由于缺乏家長的正確教育,不少青少年沾染逃學、說謊、斗毆、小偷小摸等惡習。家長為了掙錢奔波,或為了自己享樂而放棄了家庭責任,無暇照顧孩子,平時教育僅限于孩子出問題時簡單應付了事,事后不聞不問。這樣任其自由發展,孩子易接受不良行為的影響,先是干一些不道德的事情,在長期時間得不到管教時,違法犯罪行為的出現就不足為奇了。
我校有一位叫A的男孩子,父母雙方外出打工,由爺爺奶奶照看。爺爺奶奶對他特別疼愛,語氣稍重的話都舍不得說一句。他原來是一位勤儉節約的孩子,從不亂花零用錢。可是自從他父母外出打工后,他反而會用零用錢了,買零食、買玩具、上網、結交社會不良人員等都成了他的嗜好。學習成績也因此直線下降。他爺爺奶奶的想法是:再苦再累也不能苦了孩子累了孩子,孩子有什么要求盡量滿足他。豈不知這樣反而養成了孩子的許多壞習慣,去年寒假竟然偷竊了一次。像這種情況,得充分發揮父母、代養人、老師三位一體的教育功能,至少每一方應經常、主動與另兩方聯系,以了解情況、探討方法,充分發揮自身作用。
三、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
孩子學習進步了,不僅需要老師的表揚,還更需要家長的贊賞,有的甚至希望能得到物質上的獎勵。孩子學習退步了,也需要家長的督促與幫助,如果家長(代養人)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時間久了,孩子就對成績的好壞感到無所謂了。代養人要督促留守學生的父母,要求其承擔家長不可逃避的義務與責任,履行父母的義務,應及時、主動的與代養人、學校、教師、孩子保持通訊聯系,必要時由家長、代養人、孩子、班主任每月共寫一封信,由學校復印后再由代養人寄給每一方,每一方精心、長期保存每月大家共寫的這封信,對了解孩子成長、幫助孩子進步是十分有益的。時刻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學業成績、品德發展等方面的變化與發展,一旦出現問題,各方及時溝通,協商對策,制定措施,讓孩子心里充滿父母濃濃情愛,縮短心理上的距離。學校也要求留守學生每星期必須向父母匯報一次學習情況,通過電話多與父母聊聊天,談談心事,父母與代養人要對孩子多鼓勵,激起他們對學習的信心,還要對他們進行遠大的理想教育,讓他們改變那種學習無用的觀念。
讓我們一起來關注“留守學生”,傾聽他們的心聲,理解他們的處境,懂得他們的需要,及時刪除他們的缺點,及時發現他們的優點。共同給“留守學生”創建一個成長的空間,讓他們學會“自理、自律、自學、自護”。讓他們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和別的孩子一樣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