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漸地體現出來,初中生正處于思想的形成階段,優良的道德品質教育對初中學生來說意義非凡。由于我國的青少年犯罪率逐年提升,所以創新與優化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學校需要砥礪踐行該項政策,為初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與道德品質。基于此,本文對初中學校德育管理的創新與優化作了研究。
【關鍵詞】初中德育;創新;管理
一個學生能夠受到的教育主要來自于學校、家庭與社會,其中學校教育所占的比重較大。初中學生正處于一種對世界的獵奇狀態,三觀的形成極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因此學校進行正確的道德教育對學生養成優良的思想品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改變傳統的教學概念,實行創新優化的德育管理能夠促進學生的素養形成,真正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一、學校德育管理的創新與優化的必要性
我國的傳統教育一直被視為“填鴨式教育”和“應試教育”,這都是由于傳統的教育模式過分注重于學習而忽視了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和綜合素養的提升。傳統的教育方法過分地注重課本上的知識而忽視了課外的拓展學習,在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齡每天對著一些枯燥無味的文字未免會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只將書面上的知識傳遞給學生,殊不知道德教育的滲透遠遠比這些枯燥的知識來得強大。相比較以前的孩子與現在的孩子更加有自主思考能力,不再一味地聽從老師的教育和指導,他們獲取知識的方式都是來自于互聯網。但是如今的互聯網魚龍混雜,思想還未完全形成的初中生容易隨波逐流,盲目地相信輿論從而獲取錯誤的思想,做出錯誤的舉動。如今,未成年人犯罪已經成為我國的一大問題,所以傳統的教育理念必須放棄,因此就體現出了德育管理的創新與優化的必要性。
二、學校德育管理中的問題
第一,重視知識傳授,輕德育教育。由于傳統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大多數老師還是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的教學方式。一些老師還是認為學習課本知識是重中之重,德育課的設立完全就是浪費學習時間,雖然學校設置有德育課,但往往也會被一些“主課”所代替。另一方面,德育的傳授需要老師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從而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引,但是很少的老師能夠做到去關注每一位學生。
第二,德育過于理論,沒有實踐性。一些老師雖然給學生傳授了德育知識,但是也只是將書本上的知識講授給學生而已,學生并不能真切地體會到,從而不能夠達到德育教育的滲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不能只進行說教的方式,說教式的教育往往會使結果與初衷完全相反,引起學生對德育學習的厭煩心理。教師沒有結合實例或者圖文對學生進行講解,會導致學生對德育知識只是片面的理解,不能夠結合事實進行自我理解。
三、學校德育管理的創新策略
第一,德育教育與生活相連,提升學習質量。德育教育就是為了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從而使他們在社會上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德育教育需要根據實際,所以在進行德育教育時應該連接日常生活,讓學生有更加真實的感受。教師應該將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帶入課堂,讓學生先形成自己的見解再和同學進行討論分析,最后由老師引導講解,這樣才能使學生根據真實案例形成自己的認識并應用于日常生活中,從而達到提升品德素養的目的。在校園中可以設置一些告示牌,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舉動,比如草叢處插上“愛護小草,腳下留情”的牌子,在垃圾箱旁邊樹立“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的牌子。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告示牌對學生的行為有一定的規范作用,能夠指引學生做出正確的行為。在教室里張貼名人的標語,能夠對學生進行激勵作用,讓學生耳濡目染,學習正確的道德品質并應用于自己的生活中。
第二,德育教育結合表演,提升學習興趣。初中的學生正處于精神旺盛的年齡,都比較活潑好動,老師可以利用這個特點組織學生們進行一些有趣的表演,從而更好地學習德育知識。老師可以自己編輯場景劇,在德育課上邀請一些同學扮演其中的角色,另一些學生作為群眾觀看這場表演,通過觀看表演,使同學們充分地體驗角色的思想變化從而自己分析這件事情的是非。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萌發學習意識,這樣的教學方法也能夠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學習效果更顯著。
第三,德育教育結合互聯網,提升學習效果。網絡的普及對于初中學生的教育造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一些家長甚至視網絡為洪水猛獸,完全杜絕孩子上網,這樣的行為往往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與其完全杜絕,不如正確利用,如今的孩子都很依賴于網絡并善于從網絡上獲取知識,老師們應該根據這個特點將德育教育與互聯網相結合,這樣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網絡上的音像圖片生動有趣,深深地吸引著初中的學生,所以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也可以將知識內容制作成視頻或者音樂,以此來教授學生。老師可以從網絡上下載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視頻,在德育課上放映給學生觀看,或者是給學生分享一些科普網站的鏈接,讓學生課下自行查閱學習。
第四,加強學校和家庭的合作,樹立整體觀念。現在只依靠學校的力量很難去培養學生的優良素養與形成正確的三觀,家庭教育也十分重要。家長在生活中也應該以身作則,孩子的行為習慣大多都是從家長身上習得,所以良好的家庭環境也能影響孩子的三觀。家校應該聯合管理教育,這樣才能保證每一位學生的德育教育得到落實,為學生指出正確的思想發展道路。家長應該認真地對待老師在課堂上教育給學生的德育知識,在遇到一些與老師講授的德育知識相似的事情時,應該與孩子結合自身的情況進行教育孩子。老師邀請家長去學校參加家長會,一起討論關于教育孩子的想法和心得,家長也可以就老師的教育方式提出建議,加強家校溝通,共同教育好學生。
綜上所述,由于傳統教育的落后誕生了名為管育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管育教育與傳統教育中,傳統教育只專注學生的學習教育,而管育教育在專注學生的學習教育的同時更注重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道德。一個人可以沒有高的學歷,但是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道德品質。所以德育管理的教育模式管育教育值得全面推廣普及,這樣才能夠提升我國未來一代人的素質,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陳斌,邱東海. 初中學校德育管理的探索創新[J]. 全文版:教育科學, 2015(001):141.
[2]白洪林. 初中學校德育管理的探索創新[J]. 新課程學習, 2014(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