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時代背景下,后勤管理逐漸面臨著來自時代和社會的挑戰,如何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求,構建出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后勤管理體系,逐漸成為高校提升后勤管理質量和效率的的重要方向和基本內容。其中信息化建設主要指依靠計算機網絡技術,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和體系,彌補傳統管理模式所存在的弊端,開辟出全新發展渠道的管理機制。對推動高校后勤管理的現代化發展擁有著難以替代的現實意義。因此本文結合信息化構建對高校后勤管理的現實意義,探析信息化建設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信息化構建路徑。
關鍵詞: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
引言
信息化建設是后勤管理滿足高校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需求的重要手段與主要方向,能夠切實地提升后勤管理的質量和效率,使后勤管理在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中,為青年學生和廣大教師提供相應的校園服務,使其更充分、更有效地與高校各項管理活動相聯系、相契合,從而為高校構建出和諧、安定、健康的校園環境、奠定堅實的基礎。然而高校在實際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依舊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嚴重影響著信息化建設的進程,對此高校必須從管理問題出發,根據問題的成因和表現,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構建路徑及策略。
一、信息化建設在后勤管理中的現實意義
(一)信息化是促進后勤管理改革的關鍵條件
后勤管理改革主要指高校通過制度改革的方式對后勤部門的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進行增強與提升,以此提高后勤管理人員的服務能力和管理質量,從而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使后勤管理更貼合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然而為有效推動后勤管理改革的順利進行,提升后勤管理與時代、社會的銜接程度,高校管理者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理念和技術,對后勤管理方式、模式及體系進行改革與重組,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增強后勤管理人員的管理素質與管理能力,使其根據時代發展的特征及特點,提供相應的服務內容,創新傳統的服務模式,滿足高校廣大師生的現實需求。
(二)信息化建設是增強后勤管理質量的平臺
在信息化與數字化得到廣泛應用的過程中,信息化平臺逐漸成為后勤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能夠有效地幫助后勤部門提升管理水平和質量,幫助高校提升校園服務質量和效率。而在信息化構建的過程中,后勤管理者能夠通過數據分析、信息處理等方式,明確傳統管理模式所存在的問題和弊端,更確切地了解并分析學生或教師在享受后勤服務的過程中所存在的現實需求,使后勤管理者在科學合理的信息化管理體系下,確定后勤管理的改進方向及發展模式,為管理質量的有效提升奠定堅實的依據。
二、后勤管理在信息化構建中所存在的基本問題
(一)對信息化構建認識不足
部分后勤管理人員對信息化構建存在明顯的認識不足問題,難以充分地將信息化技術與傳統的管理模式及管理理念相融合,提升后勤管理的實效性。在實際的后勤管理活動中,管理者普遍依賴傳統管理模式,難以掌握并應用現代管理技術和手段,并對現代化管理產生明顯的認識誤區。認為信息管理只不過是對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簡單應用,是形式化的東西,難以從根本上提升后勤管理效率和質量。究其原因在于高校在信息化宣傳及構建中,沒有深入地闡述并分析信息化構建的優勢和必要性,沒有將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方法、運行機制及管理特點,全面而有效地展示在管理人員面前,導致管理者對信息化工具、信息化理念及信息化技術產生明顯的認識誤區。
(二)缺乏科學的管理制度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部分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依舊缺乏系統合理的規范和框架支撐,導致后勤管理規范及流程難以滿足現代信息化構建的發展要求,進而致使后勤管理的發展體系與業務內容難以得到有效的統一,即便在信息化體系構建后,依舊難以幫助管理者解決實際的管理問題,致使信息化管理淪為普通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無法切實地發揮出推動后勤管理健康發展,促進后勤管理改革的現實功能。因此可以說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及規范框架是高校構建信息化管理體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是保障信息化管理發揮既定功能和作用的堅實基礎。然而在高校構建信息化的后勤管理體系的過程中,卻普遍忽視制度環境對信息化構建質量、建設成效、建設水平的影響。
(三)管理人員缺乏信息化素養
后勤管理工作相對復雜,涉及方向廣泛、內容龐雜。然而受過高等教育人員則相對較少。這便導致后勤人員整體的職業素質、綜合素養、積極性及責任心相對較低,無法結合高校發展的實際需求,構建出全面而健康的校園環境和服務機制。而在信息化構建的過程中,則需要后勤管理人員、工作人員擁有充足的信息素養,能夠掌握相應的信息化技術,進而在信息化構建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然而低層次化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養,卻成為高校構建信息化管理體系的主要制約性因素。如果難以及時解決這個問題,勢必會影響信息化建設的質量,無法使后勤服務水平與科學技術形成協調性的發展格局。
三、后勤管理信息化構建的路徑
信息化建設是高校提升后勤管理質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是促進后勤管理改革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是滿足新時代發展需求的基本目標。在實際建設中,高校應明確后勤管理所存在的問題,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根據現代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構建方向,制定出相應的信息化構建方案及路徑。
(一)制定適合信息化建設的后勤管理制度
由于后勤管理人員及工作者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相對有限,高校很難根據信息化建設的及發展要求提升后勤管理質量和效率。而為切實地提升后勤管理成效,實現全面的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管理者首先應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并明確相應的監督機制,使后勤管理在制度的制約和督促下,形成規范的、合理的、科學的管理態勢,推動并保障信息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其次,要構建相應的建設標準及信息化技術應用標準,使后勤人員及管理人員能夠通過標準化的后勤管理工作,提升對信息化建設的認識和理解。最后,優化責任機制,將“責任”落實到人,使后勤管理制度始終服務于信息化建設。假如存在落實不到位或相應的管理問題,高校管理者可通過制度舉措對其進行約束和糾正,從而讓后勤管理制度,成為信息化建設的踐行機制和驅動力量。此外,還需要構建相應的激勵機制,以物質獎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的方式,提升管理人員或后勤人員參與信息化構建工作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
(二)加大后勤信息化構建工作的培訓力度
信息化建設擁有較強的優越性、前沿性、必要性及重要性。然而在實際落實及構建的過程中,高校管理者通常忽視信息化建設的教育與宣傳工作,普遍以命令或任務的方式下發給相關管理者,使后勤人員被動應付信息化建設的種種要求。進而導致后勤人員對信息化建設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為此,高校管理者應結合后勤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后勤人員的認知規律和發展理念,通過開展相應的教育培訓活動,提升后勤人員及后勤管理者對信息化建設的認知。首先,以知識教育為基礎,利用多媒體技術、移動智能技術及網絡社交平臺,將有關信息化建設的知識及內容傳遞給后勤人員及其管理者。其次,通過參觀訪問的方式,組織后勤管理者或工作人員參觀其它院校的信息化建設工作,了解信息化建設對提升后勤管理質量和效率的功能及作用,使管理者由外而內地認識到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加大宣傳力度,無論在后勤管理工作中還是在教育培訓的過程中,高校都需要對信息化建設進行充分地宣傳,使信息化建設潛移默化地影響后勤人員的思想及行為。
(三)積極構建高素質的高校后勤管理隊伍
為充分地提升信息化后勤管理體系的構建質量和應用效率,高校務必要加強創新性、應用型后勤管理隊伍的構建質量。在信息化建設層面,后勤管理者及工作人員不僅要掌握普通的信息化管理方法,更需要了解大數據技術、云終端技術、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方法及創新方向。而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保障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因此,高校負責人在加強培訓工作力度的基礎上,應重點吸收并引進相應的高素質人才,使其成為后勤管理隊伍的中堅力量。而在實際的管理中,高校可通過勤工儉學的方式,鼓勵在校大學生參與后勤管理工作,使其幫助院校提升整體的后勤管理質量和水平。使后勤管理信息化構建工作更富實效性與針對性。
結語
信息化建設是高校優化后勤管理機制,創新后勤管理模式,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滿足學生及教師發展需求的關鍵手段與主要內容,對高校構建健康、安定、和諧的校園環境擁有著難以替代的現實意義。然而在實際的構建中,卻因為高校傳統的后勤管理制度、后勤人員低層次的文化水平及對信息化構建工作缺乏正確的認識,導致信息化建設水平低下。對此,高校應加強培訓教育力度,構建高素質的后勤管理隊伍,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提升信息化建設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賈德民. 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初探[J]. 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18(06):36-38.
[2]鄭建鋒.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12):50-51.
[3]李儲君. 論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在服務質量和水平上的提升作用[J].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7(06):104-107.
作者簡介:馬瑛(1985.5-),女,漢,河北保定,研究實習員,本科,研究方向:辦公室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