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磊 劉玉英 向華豐 田海龍 羅云米

摘? ?要? ?介紹重慶市香蔥生產概況,分析香蔥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促進重慶市香蔥產業持續發展的建議:創新香蔥資源,選育優良品種;提高種植技術,降低生產成本;推行“訂單農業”,發展農超對接、農餐對接;成立農業合作社,發揮“抱團取暖”效應。
關鍵詞? ?香蔥產業;現狀;問題;對策;重慶市
中圖分類號:S633? ?文獻標志碼:C? ?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19.017
香蔥(Allium ascalonicum)屬百合科(Liliaceae)蔥屬(Allium)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栽培面積廣泛,主產區集中在西南、華南、華中等區域。香蔥是重慶市民日常生活必備的調味品之一,可用于生食、佐餐、調味,還兼具保健食療功效。香蔥中除了含有多種維生素、蛋白質、膳食纖維、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外,還含有豐富的具有殺菌功效的蔥辣素、具有抗氧化功效的谷胱甘肽等生物活性代謝產物。本文介紹了重慶地區香蔥生產現狀,并針對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
1 重慶市香蔥生產概況
1.1 生產規模
在重慶市打造蔬菜生產專業村鎮和實施“一村一品”發展戰略背景下,隨著農業種植結構的不斷調整升級,重慶香蔥生產基地面積逐漸增加,香蔥產量和品質不斷提升。重慶各區縣均建有規模不一的香蔥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區域化分布、專業化生產格局。據統計,全市香蔥栽培面積約為0.13萬公頃。四季蔥和火蔥是重慶主要的香蔥種類,其中四季蔥種植面積約占香蔥種植面積的60%,火蔥約占25%,樓蔥、胡蔥、藠頭等香蔥種類約占15%。種植規模較大的區縣有大渡口、合川、銅梁、璧山等,香蔥已成為當地重要的特色效益產業。例如,大渡口區跳蹬鎮香蔥種植產業化、規模化發展良好,全鎮香蔥栽培面積超333 hm2,年產量達17 500 t,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并成功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1.2 生產成本
重慶地區的香蔥生產期為每年2—9月。根據2019年的統計結果,香蔥生產聘用臨工勞務費為每人每天80~100元,勞動力成本是香蔥生產成本的主要構成因子,約占總生產成本的65%;隨著種子、農藥、化肥、農膜等農資價格的攀升,農用物資成本在香蔥生產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不斷升高,約占總生產成本的30%;香蔥生產成本還包括土地成本、固定資產折舊等其他成本,約為總生產成本的5%。
1.3 生產效益
根據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蔬菜生產信息監測數據,2015—2019年重慶市香蔥產地批發均價呈逐年上升趨勢,從2015年的4.17元/kg上升到2019年的4.83元/kg(見圖1),2019年的產地批發均價較2015年增加了15.83%,在監測的40多個大宗蔬菜品種中處于高價位水平,香蔥種植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
2 重慶市香蔥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種質資源創新薄弱
蔥有普通大蔥、分蔥、胡蔥、樓蔥等多個類型,各自的生長發育特征差別很大,可根據當地氣候特點選用適宜的品種實現周年生產[1]。目前重慶地區的香蔥種質基本上來源于自留的傳統地方品種,產量和品質無法與外來優良品種相比。本地香蔥品種改良、引種篩選等研究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
2.2 土壤連作障礙日漸凸顯
隨著重慶調味品市場的興起,香蔥價格持續上升,蔥農為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常通過增加施肥量來提高香蔥產量。由于香蔥復種指數較高和不合理的施肥,土壤次生鹽漬化已成為制約重慶市香蔥生產的主要因素。經對大型香蔥生產基地的實地調查,發現不少土壤表層出現白色鹽霜或呈紅色粒狀,蔥葉缺素發白,死苗現象頻發[2]。部分蔥田常年重茬,香蔥霜霉病、灰霉病、疫病及蚜蟲、夜蛾等病蟲為害嚴重,使蔥田減產近三分之一[3]。
2.3 專業化種植水平不高
目前,重慶香蔥生產主要為分散小戶種植,集中連片種植規模在6.67 hm2以上的大戶不足20家,專業化合作社生產模式還未建立起來。缺乏標準化的無公害生產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規程,制約了重慶香蔥產業持續發展;同時,香蔥種植基地生產設施落后,抵抗自然災害能力較弱,制約了香蔥產業機械化生產發展。
2.4 生產技術服務體系有待完善
重慶香蔥產業缺乏相應的科技服務體系,香蔥生產者普遍年齡偏大,未經過專業培訓,種植基地缺乏有技術、懂理論、通市場的從業人員。全市缺乏開展香蔥資源開發及種植技術研究的科研團隊,區縣農技推廣部門也缺乏精通香蔥種植的專業技術人才。總體而言,重慶市香蔥產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嚴重滯后于華南及長江中下游等國內香蔥產業發達地區。
2.5 銷售模式較為單一
香蔥種植戶大多采用固定的銷售方式“一級批發商—大型批發市場—三級分銷商或終端消費者”,即將香蔥出售給一級批發商,一級批發商再運至大型批發市場(如雙福國際農貿市場)轉售給下一級商家或直接進入終端市場,中間轉售環節多、線路重復,還易受市場干擾。整個銷售環節中,香蔥種植戶處于弱勢地位,在利益分配上難有話語權,嚴重影響了菜農的香蔥種植積極性。
3 促進重慶市香蔥產業發展的建議
在國內外香蔥產業(特別是韓國、日本)的沖擊下,市場競爭日益加劇。要推動重慶市香蔥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使其成為重慶現代山地特色效益農業,還需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種植技術水平,大力發展品牌化經營路線,推行“訂單式農業”發展農超對接、農餐對接等模式,提升香蔥種植的經濟效益。
3.1 創新香蔥資源,選育優良品種
香蔥品類較多,遺傳方式多樣,可種子繁殖或無性繁殖。應先從國內外廣泛收集優異香蔥種質資源,研究各類型香蔥資源狀況和遺傳基礎,再應用現代生物技術育種手段,針對市場需求選育產量高、品質好、抗性強、適宜重慶地區種植的優良種質資源,滿足重慶香蔥產業發展需要。
3.2 提高種植技術,降低生產成本
應加強對香蔥從業人員的種植技能和生產方法培訓,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生產效率。鼓勵發展設施農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香蔥產量,以降低單位產量的土地成本[4]。在保證香蔥產量和產值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采取錯峰上市,提高效益。政府可通過政策引導,支持種植企業建設冷庫,為避開香蔥上市高峰創造條件,幫助蔥農在銷售時機上把握主動權。
3.3 推行“訂單農業”,發展農超對接、農餐對接
“農超對接”“農餐對接”是種植戶或農業合作社直接為商場、超市、餐館等銷售終端直供農產品的流通方式,主要目的是縮短流通渠道,將銷售終端與農產品生產者直接聯系起來,構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產銷一體化鏈條,實現商家、生產者、消費者共贏。目前,國內約有25%的生鮮農產品是通過農超對接、農餐對接方式銷售出去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5]。為了更好地保證蔥農的經濟效益,應大力推進農超對接、農餐對接等銷售模式,種植戶或農業合作社在技術層面上首先要做的是成立配送中心,按商場、超市、餐館的技術標準對產品進行一定程度的初加工。精加工配送中心建成后,按照2019年的市場價格初步估算,每千克香蔥價格可上升0.4元,有利于提高香蔥種植戶的收益。
3.4 成立農業合作社,發揮“抱團取暖”效應
農業合作社集約化經營,能享受種子種苗、肥料、農藥等批發價格,并為成員提供多項優惠服務,既可有效降低農用物資的采購成本,又可降低服務采購成本。充分發揮農業合作社的作用,可很好地統一種植、采收標準,選擇適宜新品種,有利于安全、高效、綠色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保證農產品品質。農業合作社還應考慮產品的生長特性和市場需求之間的復雜關系,在分析產品市場價格趨勢的基礎上,高效把握銷售時機,為成員提供決策依據。
參考文獻:
[1] 樊繼德,陸信娟,劉燦玉,等.江蘇省蔥蒜類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長江蔬菜,2020(8):24-26.
[2] 黃俊,吳金平,周潔,等.湖北省肖港小香蔥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中國瓜菜,2020,33(3):73-76.
[3] 高春華,劉銀發,盛平龍,等.香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措施[J].安徽農學通報,2008,14(24):49.
[4] 曹健,朱碧巖,葉小明,等.廣東蔥生產現狀與科技需求分析[J].廣東農業科學,2010(12):177-178.
[5] 趙邦宏,宗義湘,楊賓賓,等.中國大蒜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17)[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7.
(責任編輯:易?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