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陽明
目前,全市、全省學校都在進行在線教育,如何提高在線教育的質量?這是當前學校教育教學面臨的最嚴峻課題。我們經過反復實踐與研究,設計出三大教育,四個結合,五條措施,簡稱“三四五”策略,提高在線教育質量。
一,開展三六教育,指引線上教育和諧發展
首先擬訂了線上教育的“堅持五育并舉,注重立德樹人,密切家校協作,線上線下互補,跟蹤輔導獎勵。”的五大原則,并據此開展了三大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道德與法治教育。
(一)加強生命教育。經過一個多星期的精心備課,我帶頭上好延期開學指導第一課,給全校教師、家長和學生就居家學習和生活,做了九個方面的精細化輔導,具體包括:關愛生命、科學防疫、溫故知新、大量閱讀、靜心練字、學做家務、鍛煉身體、增長才藝、心理自護等,直播課有解說,有案例,有PPT,有視頻,精彩生動,可視性強,吸引了全校2500多戶家庭認真收看,3.9萬人次點贊,東莞日報、南方+、東莞電視臺、教育強國廣東版等多家媒體做了報道。
通過校長的示范指引,指導全校師生把疫情變為鮮活的教材,全校學生積極踴躍地參與了生命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小視頻、手操報、快板、畫畫、朗誦、寫信,甚至把“七步洗手法”創編為“陽光洗手操”等多種形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生命教育和科學教育體驗與實踐,補足平時生命教育的短板。學校還細心摸排出參加一線抗“疫”的學生醫護家長和警察家長,精心制作了推文《我為你驕傲》一一寫給抗“疫”一線父母的一封信,“致敬最美一線逆行者”,當學生們得知自己父母的抗“疫”事跡后,從內心到行動也在悄然變化。他們更深理解了父母為了搶救病人的生命,冒著自己被感染的風險,救死扶傷的偉大,感受到生命的珍貴與美好!
(二)開展生活教育。在這個特殊的寒假,把握教育的本真,把學科知識應用在生活之中,將生活情境融合到學科知識的學習中。語文學科引導低年級小朋友閱讀愛護動物的繪本和童話,說說、寫寫自己的新年愿望;動員引導中年級的學生搜集“戰疫”英雄事跡,給湖北的小朋友寫一封信;高年級學生記錄在這個特殊階段的“戰疫”經歷,及時寫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提高對生命的認識,對幸福人生的珍惜。數學科組的兩個課題組,根據疫情的發展情況,為學生設計了具有現實意義的綜合實踐活動:如低年級的學生調查家里物資的儲備情況,做疫情防護的宣傳單;中年級學生組織學生對本市或本省一段時間內的確診病例進行記錄和分析,將國內疫情防控與國外疫情的發展進行對比。英語組充分利用這次疫情,把它作為一個鮮活的教材,讓學生們開展以下的活動:錄制英文歌曲《感恩的心》手語視頻,安排一、二、三年級學生觀看并學唱,以此表達對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的感激之情;制作和新冠病毒有關的英文思維導圖、手抄報和小練筆,使學生對此病毒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預防;在一到六年級播放和新冠病毒有關的英語小視頻,使學生知道如何更好地抵御病毒,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三)加強道法教育。學校還推送我校合唱團、舞蹈團積極參與市教育局、團市委共同開展的線上升旗儀式,在云端演繹“云合唱,云舞蹈”,“一心裝滿國,一口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一曲《國家》讓陽光學子心中更增添了“我要學好本領,堅定夢想,長大后為祖國出一份力量”的家國情懷。通過學校公眾號推出《依法科學防控疫情,做一個負責任的守法公民》主題宣傳,組織學生和爸爸媽媽一起收看《省普法辦疫情防控以案釋法宣傳片》視頻,家長們在班級圈里留言說:孩子現在都是我們的小小監督員和宣傳員,有時不記得戴口罩,都要被孩子批評呢。小手拉大手,普法真正走入尋常百姓家。
二、注重四個結合,保障線上教育備課精細
如何提高線上教學效果?在開展線上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做到了五個有機結合:
(一)嚴謹性與趣味性有機結合。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根據線上學習的時空發生了變化,設計學習內容既要嚴謹又要充滿趣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求教師創新學習活動形式,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游戲,開展親子律動等。
(二)二次備課與雙師教學有機結合。根據學習內容,結合班級實情,扎實開展二次備課,既要采用市教育局統一提供的資源,又要開發符合校本特色課程的資源;同時,開展雙師教學,及時跟蹤學習進程、作業和質量反饋,確保線上學習的效果。
(三)課堂知識與抗疫生活有機結合。在居家抗疫的特殊生活情境中,把課堂知識應用到現實中來:語文教師讓學生們給抗疫一線人員寫感謝信;數學教師利用數學知識統計疫情數據或者家庭防疫物資,英語教師利用英語來講疫情知識和全球疫情動態,拓寬國際化視野等。
(四)文化學習與身心健康有機結合。由于家長基本都在上班,針對部分情況特殊的家庭,對學生的學習既要有統一要求,又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材施教,防止一刀切,尤其對特殊的家庭、特殊的學生,更要多加關心與輔導。通過學校公眾號平臺和班級釘釘群,設計了家庭體育鍛煉視頻,開展了心理防疫系列微課程,保障學生疫情期間的身體和心理的健康成長。通過網絡心理調查問卷,了解與排查學生疫情期間的心理狀態,教給學生正確對待病毒,克服和調節產生的恐懼情緒,發現特殊個案及時跟進輔導。尤其重點關注滯留湖北疫情地區學生的孤獨感和焦慮感,校長、德育主任和心理教師與36名滯留湖北的家長和學生建立了“快樂生活陽光群”,跟蹤孩子們的情緒,及時給予心理支持與輔導,還給他們專門寄去經典文學書籍,各種學習用品和教材,讓他們感受陽光大家庭的溫暖。
三,制訂五條措施,促進線上教育扎實高效
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大約在10-20分鐘之間,線上教學沒有老師現場管理,如何幫助孩子們自律,的確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嚴峻課題。學校反復研究,擬訂了以下五條有效措施來促進和幫助學生自律。
(一)多元設計,活動趣味。比如語文學科鼓勵學生們舉辦故事會,進行朗誦比賽等;英語學科孩子們學習英語版“感恩的心”手語操,根據繪本表演,錄制小視頻;數學學科開發了“巧算24點”、“找規律”、思維體操訓練、拼圖機器人與坦克等數學游戲,統計分析疫情數據等活動。
(二)正面引領,樹立榜樣。如何讓學生自律,首先要求老師重視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及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樹立先進典型,及時表揚鼓勵,對個別沒有積極參與學習的學生給予提醒與個別輔導。努力營造良好學習氛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習熱情。
(三)全程跟蹤,及時反饋。線上指導課的課前五分鐘,老師就會出現在釘釘班級學習群,上傳當天的課程線上資源,如視頻、課件和練習單,并下發本課的學習任務;課程期間老師會一直在釘釘群,給家長和學生答疑解惑;每節課后,老師們會及時認真地在線上批改作業,并會把每日優秀作業展示在釘釘群,引領學生們自評反思,讓學生自始至終覺得老師就在跟前,伴隨左右。
(四)目標引領,心理輔導。利用線上心理微課《時間不虛,靜出效率》等,引導學生學會自我時間管理的方法,明確學習目標,強化學習動機,使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增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五)成長導師,保駕護航。針對學習基礎薄弱、自律性差以及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特殊群體,我校創新推出了“陽光成長導師”制度。我們要求全體老師在做好常規線上教育工作的同時,每一位老師聯系3至5名不同類型的學困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和親情化的教育引導工作,努力成為學生理想信念的引導者、學習方法的指導者、興趣特長的挖掘者、心理煩惱的幫助者、習慣養成的監督者。我們將五育并舉的具體任務分解到“導師”身上,每位導師依據“用心溝通、以心喚心,竭誠交流、以情動情,堅持磨練、以志勵志,修身垂范、以行導行”等育人原則,既教書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導,既線上指導,又線下輔導,從而形成點面結合、全面覆蓋、陽光高效的暖心成長模式。導師與學生的“導育導學”關系確立后,利用視頻、微信、釘釘、QQ、電話等各種方式經常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熱烈歡迎和好評。
(作者系東莞市教育家培養對象,東莞市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廣東省閱讀點燈人,全國推動讀書十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