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龐君


[摘? ? ? ? ? ?要]? 全球化背景下,伴隨著社會轉型及網絡社會的飛速發展,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更容易受到西方多元文化思潮的影響且存在不確定性,高職學生黨員也不例外。那么,如何面對這一現實處境,加強高職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就顯得格外重要,而傳統文化對高職學生黨員黨性修養的提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是基于這一共識性認知,在分析高職學生黨員黨性修養現狀的基礎上,從傳統文化的視角出發提出提升高職學生黨員黨性修養的路徑。
[關? ? 鍵? ?詞]? 傳統文化;高職學生黨員;黨性修養
[中圖分類號]? D267.6?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01-0234-03
新形勢下,我國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發展較快。然而,隨著社會轉型及網絡信息化的不斷推進,西方功利主義等不良價值觀也隨之滲透到高職院校,部分高職學生黨員的思想出現動搖,對主流價值觀認同感缺失,對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不夠堅定,甚至還有甚者表現出諸多與黨員身份不相符的行為,嚴重缺乏黨性意識,這為高職院校黨建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突破這一現實困境,牢牢把握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思想動態,增強其黨性理念及黨員身份意識,不斷提升其黨性修養是關鍵之所在,而文化又是助推黨性修養提升的重要因素,特別是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已然歷經5000多年歷史歲月沉淀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來,其思想精髓值得當代借鑒。因此,在傳統文化情境下,結合高職院校學生黨員特點,不斷提升其黨性修養對推動高職院校黨建事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任何一個政黨都要有自身的黨性修養準則。“一名共產黨員的黨性修養主要體現在始終把黨性原則作為自己一切言行的標準,從思想、品德及作風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牢固樹立宗旨意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作為高職院校的學生黨員,其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生力量之一,其黨性修養如何影響著黨后續建設所能達到的政治高度。
一、高職學生黨員黨性修養的現狀掃描
為了了解當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現狀,本研究對杭州市5所高職院校的學生黨員進行了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發放問卷共計500份,回收482份,其中有效問卷463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2.6%;同時,本研究還對部分調查對象進行了個案訪談。問卷和訪談的主要內容包括個人基本情況、黨性修養的認知和行為表現情況、傳統文化與黨性修養的內在關聯性以及對提升高職學生黨員黨性修養的意見、看法等。從調查總體來看,大部分高職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是良好的,86.8%的受訪對象能夠堅定共產主義信念,98.5%的受訪對象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表示非常認可(1.5%表示認可),大部分受訪對象入黨動機端正(占比79.5%),80.1%的受訪對象在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通過獻血、捐款捐物等方式獻愛心,表現出較高的思想覺悟和黨性意識。與此同時,也必須正視存在的問題及不足之處,如仍有20.5%的受訪對象入黨動機不端正,或是為了找工作增加砝碼,或是因為家長要求其入黨,或是隨大流缺少自我思考;還有13.2%的受訪對象理想信念不夠堅定,54.6%的受訪對象政治理論素養不夠,對黨的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基本停留在一般及以下水平,這與本科院校學生黨員差距還是明顯的,當然,這也是高校黨員發展工作面臨的共性難題。總之,高職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仍有待提高,再如下圖所示:
不難發現,絕大部分受訪對象(占比85%)對自我的黨性修養認可度不高,當然,這其中存在著受訪對象自我謙虛的心理影響因素,但是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對于高職學生黨員黨性修養來說,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二、傳統文化與黨性修養之間的關聯性
傳統文化與黨性修養之間在理念、受眾群體、內涵等方面都存在關聯性。在理念上,以傳統文化中有關修身觀的表述為例,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與當下黨員的責任與使命息息相關。在受眾群體上,傳統文化本身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而加強黨性修養就是要求黨員要接近群眾生活、接地氣,二者的受眾群體是一致的。在內涵上,其一,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是抵制西方文化滲透的需要,作為黨員應該成為自覺抵制不良思想的先行者;其二,傳統文化有利于黨內文化環境建設;其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這是由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突出表現的本質所決定的;其四,中國共產黨的建設是深植于民族的歷史發展和傳統文化中的。可見,傳統文化與黨性修養之間存在著內在關聯性。總之,二者之間的關聯性為通過傳統文化提升高職學生黨員黨性修養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即可以通過對傳統文化中美的、積極的因素進行深度挖掘,特別是挖掘出有利于人格塑造的因素,來提升高職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那么,從實踐層面來看,對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高職學生黨員的看法又如何,具體統計分析結果如下表:
從上表中可以看到,92%的受訪對象認為學校作為組織者,應該加強傳統文化的宣傳教育,而認為應該從自身出發多參與傳統文化活動的占比84%,65%的受訪者認為要加強制度建設,而認為應該改善課程設置,增加與傳統文化相關內容課程的也占比達79%。也就是說,無論是基于國家、學校、制度等客觀層面的考慮,還是基于學生主體的主觀層面考量,大多數高職學生黨員還是希望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和弘揚的,內心深處具有較高的傳統文化保護意識。從側面也可以反映出,從文化滲透到黨性,進而不斷提升黨性修養在高職院校是可行的。總之,思想基于文化,文化深化思想。對于高職學生黨員來說,黨性修養的培育與傳統文化的弘揚兩者可以相互結合來進行,關鍵在于如何將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以一種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貫穿于高職學生黨員黨性修養提升的全過程之中。
三、傳統文化情境下高職學生黨員黨性修養提升的路徑
如前所述,正是由于傳統文化與黨性修養之間存在著關聯性,那么,加大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力度,就為高職學生黨員黨性修養提升提供了一種新的路徑選擇,即在高職校園里營造出傳統文化的情境氛圍,讓傳統文化始終圍繞在高職學生黨員的教育培養進程中,具體實現路徑如下。
(一)以學生社團、校史、校訓、傳統節日、社會實踐基地等為載體,打造富有傳統文化內涵、喜聞樂見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
校園文化是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的重要渠道,然而在當下的高職院校校園里,以傳統文化為依托的學生社團較少,形式也不夠新穎。為此,要積極培育富有傳統文化內涵的校園文化品牌社團,如古箏協會、劍道協會、書法協會等。同時,雖然高職院校的建校歷史一般較短,但是對高職學生黨員這一特殊群體來說,校史、校訓仍然具有其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傳統文化精髓魅力之所在,也能夠助推其黨性修養的提升,因此,可以在高職院校黨校培訓、黨課中加入校史、校訓教育內容。此外,在傳統節日(如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等)開展黨支部活動亦然大有所為,因為這些傳統節日“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文化精神、倫理道德、親情和孝道等,所承載的文化觀念和民族情感能夠促使高職學生黨員凝聚起內在的精神力量。”這也是黨性升華的一種重要途徑。另外,還要不斷爭取紅色文化及其他優秀歷史文化資源,組織高職學生黨員到紅色文化基地(如革命英雄紀念碑、烈士紀念館、革命老區)、博物館、歷史遺址和名勝古跡等地參觀,有條件的高職院校可以與當地建立起社會實踐基地,促使高職學生黨員自覺地將革命歷史和現實處境結合起來,從而達到黨性升華的目標。
(二)改善課程設置及教學方法,加強傳統文化課程體系建設
黨員黨性修養的養成主要還是得益于日常精神世界的自我完善,而這與人文素養緊密相關。當下,一些高職院校注重技術型人才培養,但是卻存在缺乏基本人文素養教育的現象,這也導致一些高職院校的學生黨員人文素養欠缺,對黨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也不足,更何談黨性修養。為此,要在課程設置及教學方法上下功夫,在課程設置上,多開設如國學經典名著選讀、民族樂器、東方影視欣賞、戲曲、剪紙、書法等具有民族傳統特色的公共選修課程,鞏固并完善如中國近現代史等必修課程,努力形成富有傳統文化內涵的課程體系,把傳統文化融入通識性選修課與概論性必修課相結合的教學中,使傳統文化宣傳教育入教材、入教室、入腦、入心,并貫穿于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的始終。此外,還可以在體育課中增加中國武術、太極等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教學內容,使高職學生黨員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不斷領悟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精髓、做人做事的道理,潛移默化之中就形成了對國家、對民族的強烈歸屬感和認同感,進而在黨性修養提升上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在教學方法上,要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增加實踐環節,以黨支部為依托開展各類富有傳統文化韻味的實踐活動,如傳統文化沙龍、舉辦詩詞歌賦比賽、開講歷史人物等,讓傳統文化可聽、可視、可觸。
(三)創新載體形式,積極開展網絡傳統文化活動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信息化社會已然到來,教育信息化建設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黨性教育也要適應新形勢,充分抓住網絡媒介開展網絡傳統文化活動,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文化潮流形式中是高職院校黨建工作創新的重要內容。調查結果顯示,當下高職院校中專門開設黨建專欄網的不多,而絕大部分高職學生黨員更愿意接受網絡黨建這樣的宣傳教育形式(占比93.7%),這正是一個突破口,可以將黨建與傳統文化相結合,開設黨建專欄網,并在其上面專門開辟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特色模塊,介紹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美德、傳統節日的來歷及內涵、歷史人物、黨的光輝歷程等,讓高職學生黨員自主地、個性化地、選擇性地接受黨性教育,同時,運用現代網絡技術制作出一系列與傳統文化、歷史典故、黨史相關的小游戲,將體現出黨員先進性的代表人物以一種Flash動畫的形式展現給高職學生黨員,都是非常有效的嘗試,這也更加符合當下高職學生黨員的個性特點。
四、小結
高職學生黨員在黨性修養方面存在入黨動機不端正、理想信念不夠堅定、政治理論素養不足等問題,而傳統文化為高職學生黨員黨性修養的提升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通過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網絡等方式方法,促使高職學生黨員黨性教育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當然,本文對本專科學生黨員黨性修養方面的差異性對比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以期更好地為高職院校黨建工作創新提供新的路徑。
參考文獻:
[1]施大順.新形勢下增強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的有效途徑研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127-130.
[2]芮忠,高忠芳.新形勢下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路徑探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2(3):11-13.
[3]劉向前.探析“90后”大學生黨性修養教育[J].教育與職業,2013(8):64-65.
[4]歐陽娟.基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高職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探析[J].高教論壇,2013(8):64-65.
[5]趙麗虹,孫多玲.關于傳統修身觀與大學生黨性修養的研究[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09(2):83-84.
[6]李艷,段佳.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黨校工作中的運用研究[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4(2):17-18.
編輯 馮永霞